驳斥中国关于人权的谬论

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第八届中德人权对话开始,中国副外长傅莹在接受德国《时代周刊》采访时不仅不检讨自身,反而批评说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用不正确的尺度衡量中国,因为中国毕竟还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她还指责西方的人权批评表现出“模式化”倾向和“居高临下的傲慢”。这番讲话遭到德国之声中文部新任主任吴安丽(Adrienne Woltersdorf)女士的反驳。傅莹的说法在吴安丽的反驳面前显得缺乏起码的常识:法国大革命的时代就发表了《人权宣言》;而那个时代却仅仅拥有蒸汽机工业。吴安丽斩钉截铁地表示:人权的本质决定了有关人权的要求就必须是“模式化”的。

众所周知,二○○八年德国之声电台曾经发生编辑的言论不符合联邦基本法的争议,一度闹到议会召开听证会调查处理。新任的中文部主任吴安丽不仅及时反驳中国副外长缺乏历史常识的谬论,而且还以联邦基本法的人权原则为基准,批评德国政府人权事务专员的错误言论。本届政府人权事务专员是马库斯·勒宁(Markus Loening),此人的表现大大逊色于其前任诺克。吴安丽批评说:德国的人权事务专员勒宁也围着中国的指挥棒打转,在记者面前声称:“对于处于饥渴状态的人,言论自由相对来说用处不大,这一点必须要看到。有句话说得十分形象:如果根本没有餐桌,那么空谈餐桌上的礼仪是没用的”。吴安丽指出,勒宁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处于饥渴状态下的人不仅对基本人权不感兴趣,而且也因为没有使用这些权利的机会,从而不该拥有这些权利。

这位自由民主党政治家的话并不让人吃惊。他自从今年四月上任以来,已经好几次因在人权问题上令人奇怪的妥协调子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似乎完全服务于政府的经济利益,只关心不要让德中关系的脆弱幼苗受到威胁。吴安丽写道:勒宁拍中国的马屁让人感到愤怒,因为二十年以来,中国的人权状况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感到担忧。独立作家、《零八宪章》的发起人刘晓波被判处十一年监禁;维吾尔族记者海莱提·尼亚孜因为接受一次外媒采访而被判刑十五年。中国还是世界上对媒体实行最严格新闻审查的国家,每天都在发生警察和保安人员残酷对待抗议者和上访者的事件。吴安丽的评论说:“照顾利益集团和赞扬经济成就,不是人权事务专员的份内之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再次有人落入了这一陷阱,富有吸引力的中国市场已经让众多民主人士跌进陷阱。应该一再强调的是:人权事务专员不应该为任何一届政府的利益服务。他必须要为那些例如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没有说话权利的人代言。而这些人在忍饥挨饿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受到惩罚。”

中国文化自古重视人的尊严

勒宁先生应当听取吴安丽的批评,改变态度。作为人权事务专员应该为低人权发展国家的弱势群体做代言人!勒宁的“餐桌礼仪论”也是完全的胡说八道。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的尊严,恰恰是一党专制戕害了中国文化的仁的观念。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有“嗟来之食”这个成语的典故。齐国大饥荒中,有人在路旁设立赈济点,恰好走来一位饿得不行了的人。赈粮者不甚客气地让他来领取饮食,他拒绝了。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的。你这样不给我尊严,我饿死也不吃你的饮食。最后他终于饿死路旁。这个成语故事意味深长,任何人即使没有餐桌和食物,也应该享有尊严,因为人权是高于一切的。

自从德国之声建立中文部以来,历届中文部负责人,从崴斯Weiss到冯海音von Hein到张丹红,乃至合同制记者,都可能成为中国使馆和中共统战部门拉拢、统战或施加影响的重点对象,其手法不露声色而十分人性化。赠送小礼品,请吃中国点心,品嚐名菜佳肴,邀访名山大川,关心子女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当局更加注意海外的宣传和统战,宣扬所谓的中国模式,遮掩中共当局的独裁面目。这类拉拢和收买,出手更大方,更带文化色彩。与中国官方直接开展人权对话的勒宁先生就更应该谨慎了。

动向2010.10.1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