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纪念《零八宪章》发布三周年

各位《宪章》联署人同仁,在此谦恭地向您致以敬意,感谢您为持有不同政见——以及我们政见所指向的那个自由的国度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在我们这个最需要良知的国度,和我们这个最需要勇气的时代,支持到《零八宪章》以及她背后那个更加博大而温厚的——为建设一个民选的新中国——而努力的事业中来。为那个五族同胞共有共享的福祉,诸多先辈已经献出了他们的全部生命和才华。因此在这《零八宪章》三年之际,诚请诸君一同向那些曾经以他们的生活和死亡为代价,换取我们今天和我们子孙后代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生存空间的亡魂们致敬。弃身于暴政车轮之下的林昭女士、张春元先生;半生颠沛、客死异乡的刘宾雁先生;壮心暮年、安然长逝的林牧先生;还有我们所不熟悉的,或者我们未曾念起名字的逝者。愿我们人生余下艰难的履程,可以作为献给他们在天之灵的一份礼物,换取他们人性的光辉照耀在我们未来的道路之上,并在我们死去之后,与他们共享天国的净土,然后一道目送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自由的光辉大道上行而远之。

回顾《零八宪章》这一运动走过的三年,很难断言她究竟是成功抑或不成功。持有拥护见解的人们认为她是非凡的,她为中国的未来指出了一条和平、理性的变革之路;她是未来中国顺利实现民主化转型的纲领。而持有批评意见的人们,则认为她并不具备现实的操作可能,不过是一些照搬的舶来之物,并指出三年来她的联署者不过万余,之于全中国不足十万分之一。身为联署人中的一员,我谨向各位支持者和批评者们致以谦恭的敬意,并将这些支持和批评当作将《宪章》继续向前推动的力量源泉。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不可否认:在过去二十年来,在中国还从未出现过一次持有不同政治见解,并对中国未来构成建设性的社会活动,能够象《零八宪章》一样赢得上万人的公开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的确是非凡的。

十二月的北京城笼盖在一片毒雾之中,象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这个巨大的拆迁工地蚕食着我们的呼吸。为了活下去而必须吞吐这些有害物质,最终我们的生命在其中消磨殆尽,有朝一日,我们将死于癌症或者其它不治之症。

这是活在这个国家必须付出的代价。过去六十余年来,压迫在我们头上的那个专制政体,它总是在以各种方式剥夺着我们生命所需的土地和空气,以供给它自己的存在和膨胀。但生活下去的本能以及对活在一个自由的、属于我们自己的祖国的向往,使我们得以走到同一条道路上并努力相互支持,以试图向十几亿同胞敞开自己的胸怀。

尽管之于十几亿,我们这上万人,用“区区”二字来形容再确切不过,然而这表面上十万比一的数据,它所蕴藏的内涵远远胜过它的数据。《宪章》不是一封联名文件,也不是一场集体呼吁,她表达的是这个国家十几亿同胞们渴望生活在一个自由、公正、法律至上之社会的共同意愿。我们试以假设:当强加在《宪章》头上的种种压制及对她的种种敌意消解之后,她又会赢得何种程度的支持?

这样的假设不是一种自我安慰,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努力的目标。在我们这个古老而又灾难深重的国度,流传着“百姓只为稻粱谋”之类的说法。很多人认为,在中国,人民仅仅关心自己的生计和繁衍,而缺乏政治诉求,更缺乏民主意愿。

这并不真实,至少,它有失偏颇。我们的人民有政治诉求,他们理解来自选票的政府和立法会之意义,并清晰地明白正是民主的缺失导致了他们今天受侵犯与受盘剥的命运。因为民主并不是少数知识分子或社会贤达们在书斋或者沙龙里的玩物,我们十几亿农民、工人、市民、士兵……他们对民主的渴望并不亚于那些捧着书本研究洛克或者哈耶克的人们。在今天这个民主洪流已经席卷了三分之二个世界的时代,民主正不可遏抑地赢得越多越的支持。自然,从某个角度来说,作为持不同政见者,我们几乎愿意竭尽自己全部的生命力去表达我们的民主诉求;然而之于更多的芸芸同胞,想象他们象持不同政见者一样,那会显得荒唐。人民之所以未能表现出令人心醉的民主诉求,是因为对专制政体仍心有余悸,六十余年来的恐怖政治令这个国家战战兢兢。随着专制政体不可逆转地衰退,终有一日,对自由的强烈愿望会将我们整个国家的生活推向对民主事业的建设中来。

而今天,我们这万余同仁,所签署下的这份《宪章》,她所表达的,是我们这万余人的政治诉求么?若梁任公尤在,必曰:误!我们所签署的《宪章》,不是在表达我们万余人自己的民主诉求,而是在表达着这个国家十几亿人的民主诉求。在今天,持不同政见者仍旧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为人民的现实利益代言,然而我们成为人民政治诉求的代言人,却是身为异见分子义不容辞之职责。以《零八宪章》联署诸君的身份职业观之,在我们中,存在着农民、工人、小商贩、实业家、教师、律师、医生、学生等等等等,我们来自人民中的各个阶层并且:

我们可以担负起人民民主诉求的代言人的使命!

至于人民是否愿意选择我们作为他们的代言人,那仍需你我诸君为之付出艰辛努力。而无论人民作出何种选择,你我皆有责将精神乃至实质的根基深植于人民的心愿及其利益之上,那会是我们赖于生存和死亡的土壤。

先辈们呕心沥血之后,如今,我们投身的,这场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已经渐渐远离了血腥和杀戮。自由的荣光在我们生命的对面等待,而在我们身后,站着数以十亿计的人们。念先人之亡故、念袍泽之期许、念子孙之福祉,你我此行,纵使百折,皆堪不虚。

再次感谢诸君!

《零八宪章》月刊2011.12.1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