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锦云,对人们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如果查查1976年9月13日的报纸,你可以在给毛主席守灵人的长长的名单中找到。孟锦云,最后一名守灵人。她的知名度几乎是零。然而,就是她,却与一个伟人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度过了489个白天与夜晚。

孟锦云,是个湖北姑娘,1948年出生,12岁就考入了空政歌舞团。空政歌舞团的一些舞蹈演员,经过了政治上,作风上,生活上的严格审查之后,可以进中南海,去完成陪首长跳舞的任务。那时的小孟,只有14岁,1963年4月的一天,当小孟听说让她去中南海“出任务”时。

孟锦云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判了刑,放出来后她去找毛泽东要求平反,在毛泽东一手操办下,孟锦云被平反,感恩戴德的她随即奉毛之召做了毛的近身护士。从1975年5月到1976年9月9日,她日夜伴随毛泽东。成了毛泽东身边的最后一名护士。

1975年8月的一天,晚饭后,毛泽东、张玉凤、孟锦云、李玲师在一起看电影。

片名:《云中落绣鞋》。

出厂:香港凤凰电影制片厂。

内容简介:一个员外家的小姐不慎跌落后花园枯井中,生命危在旦夕。员外贴出告示,谁能搭救小姐,便将小姐许之为妻。两个青年同时要救小姐,商量好一个下去,一个在上面照应,把小姐救上来之后,听从小姐的意愿,她愿嫁给谁都可。一个青年就用筐拴上绳子把另一个青年送到了井下,下去的青年看到小姐已奄奄一息,井下又黑又潮,空气稀薄,那青年赶紧把小姐放入筐内,就喊着让往上拉,井上的青年用力往上一把一把地拉,小姐终于救上来了。小姐虽然气息奄奄,但依旧美丽动人。井上青年一见小姐,哪里还顾得上井下的那个青年,赶紧用一大石盖上井口,抱着就往员外家送。这个青年心里想,井下的那个小子怎么喊叫,也不会有人听见,过不了多久,就会闷死在井里,自己不就娶了小姐,成全美事。果然,那青年作为小姐的救命恩人,做了员外家的女婿。

谁知,那井底下的青年,等着小姐上去之后,再把筐送下来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放下筐来。而且不一会儿,自己头顶上的那一点点亮光也一下被盖住了,一片漆黑,他又呼又叫,不见反响。他心想,坏了,肯定是井上的那青年使坏,自己不仅娶不成小姐,而且非憋死在井里不可了。他又看看自己手中的那只绣花鞋。虽然井下伸手不见五指,但这只鞋却闪着白光,他似乎又有了生的希望,原来,这只鞋是小姐被往上拉的时候从脚上脱落,正落在这青年的手中。他小心的捧着这好看的绣花鞋,这可是他搭救小姐的见证啊。他看着,摸着,想着如何从这井里逃出去。

小姐与井上的那个青年,已喜结良缘。一日,小姐忽做一梦,梦见她正在后花园里赏桂花之时,忽然从高高的天空中飘落下一只绣花鞋。这只鞋正落在小姐的脚下,小姐低头一看,这不正是自己丢失的那只鞋吗?自己正要去捡,鞋忽然不见了。在她面着站着一英俊青年,那青年向她诉说了如何救她的经过,说完之后,就飘然而去。

小姐从梦中醒来,左思右想,心中感到蹊跷。自己的一只绣花鞋确实至今未能寻见,莫非,真如梦中那青年所言。

说来也巧,小姐正想着此事,那梦中青年却敲门而进了。

一切真相大白,小姐由父作主,赶走了那个狡猾的青年,许身那个死里逃生的青年。

至于那个井下的青年如何死里逃生,自是有神仙的保佑。

这是个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类故事,在中国民间老百姓那里千古流传。

以上见郭金荣著《毛泽东的晚年生活》。记录了毛泽东的私人近身护士对毛泽东回忆,现摘录如下:

看完这部片子,主席问了小张、小孟、小李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问题。

“你们说说看,这两个救小姐青年,哪个好些?”主席漫不经心地问道。

“当然是在井下的那个青年好啦。”小李脱口而出。

“还用说吗,井上那个青年真够坏的。他不仅贪人之功,据为已有,还陷害别人。”小孟也随着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张,你自然也和他们一样的看法了?”主席笑着,把头转向了张玉凤。

“差不多,这是很明显的道理。我不明白,您干知要问这么个问题?”小张也算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我和你们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还是那个井上面的青年更好些。”主席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便不再往下说,却把眼光移向她们3个,意思是等待她们的反驳。

“那为什么,我们可不明白。”小孟直接反问。

“那个井下青年,对问考虑太简单,他缺乏周密的思考,他早就应该想到井上的青年会使出这一招,他太愚了,还是那个井上青年聪明噢。”主席兴趣很浓地与几个姑娘争辩。

“噢,他聪明?他太奸滑了,这种人太不老实。”小张首先表示反对主席的意见。

“老实,老实是无用的别名,这是鲁迅先生的见解,我很同意。”主席继续谈着自己的见解。

“那他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害别人啊!”小孟又说。

“就有一个小姐,他不去害,他能得到吗?看来,他是太爱这个小姐了,这叫爱之心切,恨之心狠。”

“反正咱们也说不过主席,行了,总是您有理,对吧?”小张倒是想着结束这场争议了。

的确,当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同情给了那个忠厚实意的井下青年,而无不憎恨否定那个狡猾的井上青年时,毛泽东却并不苟同这种公正的看法,甚至连一点同情也不给予。

毛泽东的确有他自己独有的思考习惯,他常常从人们习惯的思惟规律中摆脱出来,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分析问题。这也许是他成为一个思想家所必要的。好与坏、大与小、快与慢、强与弱、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之间,他会看到它们之间的转化。变化、运动、发展,是永恒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俄国有个诗人普希金,他写了一个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很喜欢。”主席很少谈到外国的作家,但这次却突然提到了普希金。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上小学时,看过这个动画片,那个贪心的老太婆真是可恶。”

“你要看到那老太婆的贪心,太可恶,你可没有看到这个贪心中有可爱的一面。”主席仿佛故意唱反调。

“老太婆老让老头子去向金鱼要这要那,最后还要当女皇,还要让金鱼来服侍她,怎么样?金鱼生气了,老太婆还不是一切都没了,只守着这个破木盆。”

“人贪得无厌是不好,但人要贪得有厌,那恐怕世界也就不前进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都满足了,到了厌的程度,那还要变革,还要追求什么呢?”

这又是毛泽东的观点,他赞成老太婆的追求,不断的追求。

“主席的看法,老和我们不一样,这个人很怪。”这是孟锦云的结论。

“他就是怪,你说是黑的,他偏要说白,他总喜欢对立。”小张也有同样的看法。

难怪,年轻时代的毛泽东,老师在给他的诗的评语中,就称他为“怪才”。

另附:对孟锦云同志的平反结论。

原空政文工歌舞团舞蹈演员孟锦云,女,1948年生,家庭出身职员,本人成分学生,1959年入伍,1964年入团。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孟锦云同志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和广大革命群众一道,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曾向中央首长写信揭发叶群、吴法宪在空政文工团所搞的阴谋活动,并对叶群、吴法宪在空政文工团所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林彪死党叶群、吴法宪出于反革命阴谋活动的需要,捏造罪名,于1968年3月9日将孟锦云同志逮捕。1969年6月7日,原空政部党委根据空政文工团革委会的报告,报经吴法宪批准,将孟戴反革命分子帽子,送兰州军区空军农声监督劳动,反转至兰空高炮雷达修理所,直至1973年1月,近5年时间。现已查明,这完全是叶群、吴法宪对孟锦云同志的政治迫害。过去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现决定撤销原政治部党委1969年9月7日的报告,给孟锦云同志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团的生活,分配工作。过去凡整了与本结论不符的有关孟锦云同志的一切村料,予以清理,一律作废。

空军政治部党委
1975年8月13日

2004年3月15日

(《百年祸国》,孙文广/著,香港夏菲尔出版社,2004年)

另见一篇相似的文章:孙文广:毛泽东护士忆老毛黑心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