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
12月4日通过的新宪法,确实是建国后最好的一部宪法,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智慧。
建国以来四部宪法,每次变动修改的幅度都很大。在三十年内,宪法变动如此频繁,大起大落,说明我国在一些需要的理论问题上,认识还很不稳定。说明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缺少深度,一些高级干部缺少法制方面的理论修养。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原因,所以现在的新宪法也难说是十分的完善。将来还会有不少的修改补充。
为了健全法制,提高全国的理论水平。建议大力开展宪法研究,建立和发展一些专业组织和专业的研究工作。类似宪法修改委员会的组织是否还可以继续保留,在某些大学或科学院是否可以建立专门的宪法研究室,开设专门课程,都希望考虑。
新宪法公布以后,当然需要宣传贯彻执行。但是这些工作不能代替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
我自己在过去曾给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写过不少的评论和建议,74年被捕,后来被以“现反罪”判了刑,82年底平反。77年底我在山东省看守所曾给全国人大写过一份对75宪法的修改意见,后在劳改队又多次向人大写信提出对78宪法的修改补充意见。这些意见中有几十条已经实际上被全国人大采纳了。反映在82宪法和78宪法中今年四月中央提出了宪法修改草案,对这个草案我提出的补充意见,也有重要的几条写进了12月通过的宪法之中。如将公民定义写进宪法,把“凡有中国国藉的人都是中国公民”的内容写到第二章。再如宪法中应明确知识分子的地位,应该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并列的建议,也已经成为现实。
我在过去的十六年内,特别服刑的七年,曾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到学习思考中国的政治,法制经济等问题上,思想成果主要表现在写给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近百封,数十万字的信中。这些信多是在监狱中写的。并交给了监狱领导人。
我现在已经平反,回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但是我仍不想放下多年来苦思苦想的政治法制,经济问题。希望从事这些方面的专业工作,如果不可能也想搞点业余研究。但是我在看守所监狱中写信的底稿已被抄走。这些信件中实际上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资料,也是我继续前进的基础。希望帮助查找。如果有些信件已经转到中央或全国人大,不知是否可以再复制一份供自己参考。
盼答复。
山东大学物理系教师[①]
孙文广
82年12月19日
(《狱中上书》,孙文广/著,香港夏菲尔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