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被人千方百计掩盖起来,并企图在历史上永远抹掉的事实,往往是一些十分丑恶,十分黑暗的东西。如末代宫庭内部的腐朽,宗教统治的黑暗,帮派倾扎的内幕等等,这些都需要当事者极力掩盖,并且还要在外表涂上一层神密色彩。

黑暗的丑恶的东西需要掩盖,同时掩盖也是产生黑暗和丑恶的重要原因。

现代政治要讲公开,政治民主要求政治公开,公开了才能民主。公开以后,做假就难,监督就容易,民主就能够逐步得到发扬。人民要当家做主首先要知道政治大事,反对神密政治。

回顾历史,封建王朝当然没有什么人民民主,也没有政治公开,宫廷机密绝对不能外露。朝廷大事,小民不得而知。最高当权者的改变只能靠暴力,靠宫廷政变。人们只有在政变发生之后才能知道上层过去发生了分歧。

资产阶级政治比封建政治前进了一大步,在很多方面都是公开的,一些重大事实和政策争论都公布于众。两派意见竞相发表,争取选民支持。政治家以公开发表各自的政见为快事。国会讨论重大政策问题时公众可以参加旁听,记者可以自由报导。资产阶级民主的充分发展,使得他们可以用民主的,和平的方式改选最高领导层,调整中改变某些政策。工人阶级在这种议会制度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在我国,孙中山领导建立民国以后,讲三民主义,和满清迥然不同,很多政治大事都在社会上公开了,人民享受了很多自由。后来蒋介石统治,制造社会倒退,但是像鲁迅写的那些批判当局,揭露黑暗,评论时事的各种文章也几乎都能全部公开在报上发表。尽管有些文章是化名的,是含蓄隐晦的,但也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建国之初,虽然还有些混乱。但当时的人民民主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和水平了,人大很多代表的发言都在报上登了出来。党的“八大”除了刘少奇、邓小平和毛泽东的报告外,很多代表的讲话也在报上登出来。显示了当时我国人民民主的水平。

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大,党代大会都成了“神秘会议”除了“政治报告”,“党章”和报告外,看不到其他人的发言。代表大会越开越神秘,中央的争论和分歧只能靠小道消息传出来。毛泽东和林彪之间的矛盾直到林彪炸死之后,人们才大吃一惊,在这之前连很多中央委员都不知道。当时的那种神秘政治,造成民族的浩劫,人民的灾难。江青等人一再强调的保密,实际上已经成了官僚主义,家长式统治,专制主义的遮羞布,保护伞,成了蒙蔽群众的手段。

对国家大事,有关的争论,有关的事实,不知道,不了解,思想不开阔,勉强提一些意见也只能是琐屑末事,在大政方针上必然提不出真知灼见。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国家经济比例失调,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但是当人民群众不知道中国人口有多少,不知道国家粮食,燃料,消费品的产量,不知道积累比例的时候,何谈提出纠正经济比例失调的大问题呢?在很长时间里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数字都是保密的。中国的人口数,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只有三次公布的数字,四亿五,六亿,八亿。什么时候知道过准确的人口数字呢?从那里去讨论国民经济的比例问题呢?

政治要公开,社会主义政治家,应该如实的讲出他们自己的政治见解和观点,讲出大政方针方面的意见,有分歧也不要紧,事过之后,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来判断,衡量谁正确,谁错误。社会主义政治也不应该吃“完全一致”的大锅饭。也应该讲责任制,这样才会发现和选拔出杰出的政治人才,才会避免滥竽充数,小人当道。

列宁说过,党内的原则争论要尽量公开进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使自己的政权永远保持先进,就必须搞公开政治,对一些重大的,根本的,原则的,理论问题的讨论要尽量公开。代表大会,委员会和选民之间的距离应该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有些代表会议不要越开越脱离人民群众,不要越开越神秘,要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多做一些如实的报导。有些国家允许公民旁听国会的辩论。我们有些会议是否也可以考虑逐步允许旁听呢?

当然我们说政治公开,并非说所有的问题都要马上公开,有的问题在一段时间是不宜公开的,如涉及国家安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绝对不想制造永远的神秘。

新闻——人民的耳目与喉舌

新闻事业是人民的耳目与喉舌,当耳目被蒙蔽,喉舌被扼杀的时候,讲人民民主也是一句空话。我国的报刊广播在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千篇一律,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累牍,人们说“看报只看题,看书只看皮”。其结果是造成人民思想的僵化,刻板和蒙昧,表现出来或是盲从,或是盲动,经常处于极端状态。

新闻事业,应该要真实,快速、多样、全面、它要向人民负责,要有一定的自主权。

新闻要开扩人民的视野和听域。国内外大事,有些有争论的重大问题应该及时报导。人民应该看到更多的东西,应该听到更多的声音。要更多的报导人民想看想听,而又难于直接看到,听到的内容。

新闻事业做为人民的喉舌,应该为民鼓呼,替人民说话,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表扬好的,批评坏的,颂人民所喜,诉人民所怒,唱人民之乐,哭人民之哀。有歌颂有揭露。

应该保护新闻出版自由,制定新闻法,禁止横加干涉,保护新闻工作。

坚持原则的新闻作者应该受到赞扬。弄虚做假,缺少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应该受批评,对那些实在不行的要调换工作。

现在全国党委机关报所占比例太大,有的质量不高,应该改进,报刊也应该考虑多样化,多办些其他类型报纸。

1981年10月

(博讯《孙文广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