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我第二次参选区人大代表。结束之后,我想尽快把参选的经历记录下来并整理相关资料,集中出一本书,希望能对其它地区准备参选的人有些启发,因为全国多数地区还未进行新一届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

选举是民主化的必经之路,公正的选举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关心中国现代化的人应该关注、研究、参与选举。本书主要介绍我自己的参选历程,有些朋友前来助选,留下很多照片、视频和海报,我一并展现给大家,尽量使读者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一)2011年独立参选区人大代表

当局对我这次参选动用各种力量进行打压和封锁,包括调动济南市公安、国保,集中山东大学五个分校公安处的干警,学校各级党组织也出动,对我昼夜监控,如影相随。在中国大陆,独立参选人的对立面就是政府当局、各级党组织,他们不能利用大众传媒发声,人身自由也得不到保证。在这种环境下参选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直接的方式,我主要采取的是:

其一:张贴海报,包括标语、传单、个人介绍、揭露黑幕的报道等等。一般居民社区、学生宿舍区都有布告栏,选举时可以用来张贴竞选海报。这是最简单易行的文宣方式,但张贴物很容易被对方撕毁、破坏,这是破坏选举的行为(依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破坏选举严重的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此一定要揭露。

其二:制作展板。贴出的海报经常被破坏,可以制作展板来应对。一张展板可以贴四张A4的纸,比较大的可以贴十几张(我曾使用废弃的床头、门板等)。展板的好处是可以携带,演讲和散发传单时放在身边,离开时带走,下次再用,避免被破坏。2007年参选时我制作了八九块展板,上面有不少文章和照片,吸引了很多大学生,2011年参选当局调动大批公安便衣来抢夺展板,我只得转变方式。

其三:印制名片、传单和小报。散发选举名片是种很好的方式,一张A4的纸可以做出12张名片,成本低廉,口袋中装上几百张名片,既不怕被抢也不怕被撕,我和朋友在参选中散发了大量名片。我还印了很多传单,当局严酷打压,不但很快撕毁海报、抢走展板,还封锁校门阻止我进入校园,我只得找机会散发传单和《选举实报》(一共出了四期)。

其四:对选民演讲、和选民交流。因为海报被撕、展板和传单遭抢,我就在选民中进行演讲。开始时我趁警方缺乏准备,在餐厅门前的小广场进行了演讲,效果很好。听众很少时便衣会驱散人群,但听众人数一旦超过便衣,他们就无能为力了,只能在远处听我讲。他们在校门口把守,强行阻止我进入校区,我就利用早晚饭的时间去学生餐厅演讲和散发传单,这就是所谓的“夜袭餐厅”和“选战黎明”。

我采用的选举方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印制任务。选举到最后关口,当局只能穷凶极恶地抄了我的家,抢走电脑并封了我居住26年的房屋。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公安对我昼夜监控,但我仍能找机会摆脱监控去学生餐厅演讲、散发传单和小报。

(二)选举是民主化的必经之路

进行公正的选举是专制国家民主化的必经道路。选举是民主的动力,台湾1950年就开始直选乡镇长,1951年开始直选县长,反对派中有人通过竞选当上了议员、立法委员、县市长。台湾正是在选举中培育了公民的权利意识、锻炼了反对派的骨干,也使执政党逐渐正视不同政见的存在,所以八十年代末开放党禁时并没有造成任何混乱,这和台湾的选举已经制度化有关。

参选过程中我有机会广泛接触大学生,向他们讲解年轻人参政的另外一条道路,不是考公务员而是参与选举的道路,考公务员只是接受驯化教育、做共产官僚。大陆目前可以直选的只有区、县人大代表,将来势必开展乡镇、县市、省长甚至国家元首和各级民意代表的选举。如果有一定的实力,可以自己参选也可帮助别人竞选,若条件不成熟,可以准备将来参选,参选的能力是未来的政治活动家、政务官员的基本功,要提前锻炼。有志于中国民主化的人应勇敢地参与选举,从中了解民意、了解社会,也让选民了解你。一个大学生听了我的参选演讲后说:“我入学3年多,现在第一次感到我是在大学之中。”作为一个大学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言传身教,我觉在这次选举中我做到了这点。

(三)从黑暗到光明

这本书基本上是纪实,最初取名为《参选纪事》,后来改为《参选纪实》,有人建议我把书名定为《选举黎明》,我觉得也很贴切。大陆当前的选举活动一直处在黑暗中,都是通过当权者的暗箱操作来进行,候选人全是党内预先定下的,通过强大的党组织层层操控,打压独立参选人。整个参选过程也是揭露黑暗的过程,对当权者违法、践踏人权的行为必须予以揭露,每个坚持正义的参选人都应理直气壮地对一些荒谬指责进行反驳。

中国社会一直都是黑暗重重,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被加上“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关进黑牢,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在那个更加黑暗的地方我坚持思考和写作,写了五十万字,出狱“平反”后回到山大,经过18年的努力终于从省高级法院的档案中找到了狱中的文稿,2002年汇编为《狱中上书》在香港出版。那本书在设计封面时,美工编辑制作了一个有镣铐和天安门的方案,我觉得过于老套,还好经出版社会计指引,我去看香港书展并在那里获得了灵感:封面以黑色为底,象征社会的黑暗:“狱中上书”四个字为白色,表现光明:“狱”字中的“言”夹在“犬”和“扌”之间,说明剥夺了言论自由,采用红色,象征火红的心。我对此很满意,那之后出的几本书都以黑色为底,说明中国一直处于黑暗的包围中,我要为消除黑暗而抗争,为争取光明而奋斗。

现在中国大陆有很多人正用各种方式做着扫除黑暗的工作,希望这股力量日益壮大,让我们一起迎接黎明的到来,让光明普照大地。

(四)大学、大学生与未来的选战

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也是学术的殿堂。中国和国外的大学有些区别,国外的学生多是分散在校外居住,中国的大学生则多住集体宿舍,聚集度很高,同学之间交流非常方便。大学生几乎都熟悉网络,思想活跃,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容易接受普世价值,对社会不公充满了不满。很多大学教师也在密切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化,期望变革早日来到。

大学生的不满和变革热情一旦汇集起来成为一股潮流,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比如1989年的“六四”运动,充分显示了蕴藏在大学生中的巨大能量。辛亥革命后一批青年聚集在黄埔军校,接受反专制、捍卫民权的教育及正规化军事训练,最终成就了一批人才,在北伐和抗战中他们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也说明年轻人一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就会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和平时期人们当然不希望使用暴力,社会变革最恰当的方式是用和平的手段、在宪法框架内行使政治权利,“我的权利,我做主”,通过公正的选举实现社会变革。这里也有“战争”,但却是和平的、理性的,这就是选战。在选战中,需要许多理性的选民,还需要有人来筹备和推动选举活动。选战不但促进社会变革,也能培养出一批选举的战将,这些人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政治活动家、各级政府的官员、民意代表等。

希望中国有些大学能成为培养选战干部的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保障大学生公民权利的行使。大学里的各级学生会和班委会都应是学生的自治机构,使学生在公正自主的选举中选出学生干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任何机构和政党及教师都不应干预,将此作为提高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实践。总之,中国的大学应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我们需要培养选举战士和战将的“黄埔军校”。

2012年2月24日于山东大学宿舍

(《参选纪实》,孙文广/著,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2012年)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