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九次去台湾,2000年还特地去台湾看了总统大选。热情的台湾选民参加各种选举活动,旗帜漫天、喊声如雷,家家户户说选举,夫妇、父子为选举而争论,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举行候选人辩论会各人宣讲政见开展辩论
台湾每次选举都会及时公布民调,这是2012年的民调
2011年大陆选票没有照片、没有党派、也不介绍性别、年龄
这是台湾2012年的选票,上面有候选人的照片编号并注明哪个政党推荐
台湾投票完后,投票所改为开票所,原地公开唱票,民众可自由参观、监督
2007年山大学生挤在一起写票投票随后搬走票箱四天后公布结果
民进党蔡英文在竞选
今年台湾大选,我除了每天看《海峡两岸》还从网上收看台湾电视,选情的迭荡起伏令我神往。3月22日投票,下午四点开始检票,七点多国民党宣布马英九胜选。马、萧总部欢呼声响彻云霄,选民喜极而泣,民进党承认落败,谢苏总部前的支持者也流出了悲伤的眼泪。对比大陆的选举真是天壤之别,在大陆不管哪一级选举,选民都非常冷漠。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观察台湾的选举,我觉得台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民意至上的台湾选举
在台湾选举中,民意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民意至上是台湾选举的核心价值。民意有多种表达途径,投票当然是民意的表示,在这个之前,台湾的民意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达出来:可以参加政党的造势大会,可以参加游行,也可以用电话在电视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批评,这都是民意表达的大众化形式。每个电视台、报纸都有一些名嘴、名笔,他们是民间的喉舌,收集民意然后发表出来。还有很多民意调查机构,隔三差五地通过随机电话访问调查民意,一些事件发生后他们会立即做民调,公布候选人支持度的变化,候选人辨论会前后都做民意调查,很多调查的结果和真实情况八九不离十。
因为怕民调不准,影响选情,投票前十天不准公布民调。但政党内部还可以做民调,如蓝营的四立委到谢、苏总部踢馆,马英九的支持度下降4个百分点,于是他立刻出来公开道歉,多次大鞠躬,犯错的一个立委被迫自动退党谢罪。绿营庄国荣粗言批评马英九的父亲,使绿营支持度下降6个百分点,谢长挺马上公开道歉。西藏镇压事件后,被认为“亲中”的马英九,支持度下降两个百分点,马立刻表态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他当选后可能考虑抵制奥运。
两党总统候选人经常关注民意,及时调整政策,民进党提出“入联公投”,支持要求加入联合国的民意,国民党不甘落后地提出了“返联公投”。反观大陆的选举,看不到民意的表达,更看不到有什么公开的民意调查,所谓的选举只是任命制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根本没有竞选,当局逼着选民投赞成票,去年有个办公室主任听说我要竞选人大代表竟吓了一大跳。
高度透明的台湾选举
台湾选举的各个阶段都是高度透明的。初选阶段推举候选人就有公开的竞选活动,竞争者用各种方式发表自己的政见。民进党四大天王为当候选人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谢长廷与苏贞昌相持不下,甚至一度翻了脸。国民党候选人的推举也是角逐激烈,最后马英九和王金平各拉一票人马,相持不下。马英九获得候选人资格后,王金平甚至批评马英九不是本省籍而不愿与他合作,结果马英九只得另择副手,成立马、萧总部参加竞选。
大陆决定候选人完全是暗箱操作,选民不知道候选人的政见和有什么优缺点。台湾的投票过程、检票过程完全透明,选票的形式在电视上进行广泛的介绍,投票现场允许记者采访并随时报道。为防备有人做手脚,规定投、检票必须在同一场所,按台湾的讲法,票箱不能长脚,怕长了脚运送中作弊。这次大选投票结束后,马上当场检票,有人监票,记者的摄像机、照相机就在旁边,随时记录、报道。这与大陆的直接选举有极大差别,去年我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基层人大代表,投票结束后票箱不知搬到哪里去了,三天之内没有公布结果,第四天上午才公布了指定候选人的得票数,独立候选人得了多少票没有数字,在哪里开票?由哪些人检票?谁都说不清楚。
司法独立下的台湾选举
台湾的选举体现了司法的独立和效率,很多有争议的问题和案件都能在司法程序内得到公正、及时地处理。如马英九的特别费案,虽然绿营要求判刑,但二审合议庭认定无罪,使他有了参选资格,最后当选总统;再如大选投票最后一天,民进党控告国民党耗费四亿新台币雇车接送选民,是变相买票,法院及时公开澄清,断定该行为不违法,从而使选举能正常进行。
大陆在基层选举中出现了很多组织者违法违规的现象,法院应该受理,如2007年我向区法院控告基层人大选举组织者侵犯我参选的权利,他们竟电话回复“我们不受理选举案件”.一般的竞选者只能忍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竞选和竞选文化
振兴经济要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平等竞争,企业之间、商品之间要平等竞争。我们推行市场经济已经二十年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政治上平等竞争?竞争会给经济带来活力,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政党、政治人物的竞争不是同样会给政治带来活力吗?从台湾选举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了竞争的环境和规则,在竞选中就能出现一批政治上的精英、活动家和一些有活力的能够代表民众的政党,成熟的政党和政治人物必须经过竞选的洗礼。政治上的垄断、各级政治领导人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只能维持一个极权的统治,制造腐败,政党和政务官员的良性竞争还能提升他们的素质,清扫污垢,淘汰政界的落伍者。一个政党垄断政权、拒绝外界的批评和制约,必将走向腐败、腐朽,现代政党必须经过竞选的洗礼才能诞生。
台湾的经验是大陆的榜样
多年来在大陆禁谈台湾经验,不但经济不能谈,政治上更不准谈台湾经验。现在大陆危机四伏、贪腐遍地,有识之士已看到大陆必须进行重大的“变革”,沿着什么方向变?就是自由化、民主化。政治和经济都需要反垄断、提倡竞争,在竞争中变革,国人迫切需要方向和灯塔,这就是与我们同种同文、一海相隔的台湾。
台湾选举后,美国布什总统发表评论,说:“台湾再次展示了民主自身的力量和活力”,他称台湾是“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评论很精准,台湾当然也是大陆的民主灯塔,是大陆的榜样。大陆和台湾很快就会三通,很多人有去台湾观光考察的机会,观光什么?可以看山看水、游览市容,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去看看、体会一下台湾的制度、文化及各界人士的素养。
在谈及政治改革时,人们往往抱怨中国有很多不利因素,如大陆缺少西方文化的影响,缺少和欧美的接触,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很多人忘记了,就在我们身边还有台湾和香港,这两地正是中华民族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优秀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现在让我们通过两岸关系改善的机遇,去接触现代民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用以推进我们的民主化、现代化。
台湾原来是一党独大的威权统治,二十年前在蒋经国的主导下和党外人士的推动下,取消党禁、报禁,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因为缺少经验、缺少民主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人物,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和波折,但经过二十年的拼搏达到了现在的成熟。台湾走过的路值得我们认真观摩、学习、总结,台湾应该成为大陆民主化的楷模和榜样,台湾的电视应该在大陆转播,报纸应该允许大陆居民订阅,至于网络更不应该封锁。关于这方面的意见,我在十年前就曾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但至今没人搭理。
大陆渴望政党和平轮替
台湾从1996年开始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至今已完成了四次直选、两次政党的和平轮替。2000年民进党的陈水扁当选总统,实现了台湾的第一次政党和平轮替,这次马英九以58%的得票率再次使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既没有暴力事件,也没有群众对抗。选举结束当晚谢长廷祝贺马英九,马英九也向谢长廷致意,并允诺将把谢长廷提出的某些竞选纲领纳入自己的执政政策中。
陈水扁执政后期政绩不理想,弊案多出,使民意支持率急剧下降,民众发出政党轮替的呼声日甚一日。国民党抓住时机,提出“向前行、拼经济”口号,符合选民意愿,最后赢得选举,得票率是四次民选总统中最高的,超过民进党17个百分点。民众用选票把国民党推到执政党的地位,也用选票惩罚了陷入堕落的民进党。
在大陆掌权五十九年的执政党,犯过许多重大的错误,带来一场场的灾难,现在贪腐遍地、民怨四起。人们在苦苦思索,大陆为什么不能出现政党轮替?大陆很多人渴望政党的和平轮替,轮替必须开放报禁、党禁,但如何开放,我想还是要靠国人的观察、思考、交流和争取。
2008年3月27日于山东大学
(《参选纪实》,孙文广/著,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2012年)
(另一个版本《台湾的今天,大陆的明天——台湾大选观感》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