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普京的王牌

最近数月以来,德国人最关心也最担心的是能源供应问题。今冬大家是否要在冰冷甚至黑漆漆的屋子里面度日如年呢?谁都知道,老俄子已经开始让德国逐渐“断气”了,早就建成的油管“北溪二号”尚未开始营运,就在俄乌战争开打时被冻结了。

原来运行通畅的“北溪一号”成了普京手中的杀手锏,不时来点意外“震撼”,时断时续,目前只输送原来20%的天然气,而且看上去,不知是否明天他就要按下终止的按钮,真正地让德国霉气地“没气”,德国家庭、工厂、企业是否也会跟着上气不接下呢?那倒未必,不过联合执政党的几个党,近些时四处寻找替代方案,来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其中最尴尬的是绿党。

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的绿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一个以“环保”、“反核能”、“裁军”等为主要宗旨的政党,成立40多年以来,随着时局的改变,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全球自然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气候暖化迫在眉睫,绿党的理念普遍被工业国家的人们所接受。

绿党在德国成立不久,就在议会里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不同的联邦州也和其他政党联合执政多年;两德统一之后,联盟90加入绿党,又为这个党添增了些许进步偏左的色彩,本世纪之交,绿党和社民党组成联合政府,执政多年,锐气虽然稍微磨损,更偏向于务实的政治路线,但是它环保、反核的初衷始终没变。

绿党执政巧妇难为

每逢重大环保灾难,绿党的选民都会勐增;2004年印度洋海啸大地震、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敲响警钟。近年来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贝格(Greta Thunberg)发起的“为气候罢课”亦称“周五为未来而战”(Fridays for Future)的青年运动遍及全球,如今绿党的选民已普及各个年龄和性别阶层,成为德国第三大党。

去年大选,绿党、自民党(黄)及社民党(红)组成交通灯的联合政府,年轻的女外交部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和副总理哈贝克(Robert Habeck )都是绿党的。

舒服的在野党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这些新人当家不到三个月,俄乌战争爆发,能源和核威慑都成为战争的手段,普京祭出切断能源的法宝,以报復民主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全球有许多国家依赖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而德国是首当其冲的。

德国多年来享受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以2021年数据来看,35%的石油,55%的天然气,50%的煤炭都从俄国进口的;欧盟对俄国的煤炭(从8月中生效)和石油(年底生效)实行禁运后,“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如今每日的输送量只是原来的20%;“北溪一号”长约1222公里,建成于2011年,穿过波罗的海底。

美丽的生态愿景被战争破了相

本来德国的能源通过本身褐煤和石炭的产量以及风力、太阳能光伏、水力等再生能源,是可以满足本国44%的能源消耗量;德国的核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投产以来,占能源比例约在18-22%之间,但是核废料的问题从来就没有真正安全、合理、公平的解决方案。

从苏联1986车诺比尔的核灾,特别是日本福岛核灾变挂出了红色警告,使得德国政府决心要从核能下马,开始逐年减产直至完全中止。

2011年默克尔政府决定到2022年底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为了达到2030年碳排放减至一半,2050到达碳中和的目标,政府逐步计划淘汰燃煤发电,预定2038年完全淘汰煤炭能源。

于此同时加速提升无害、或害处极低的再生能源的比例,来弥补取消核能和煤炭后的空档,这是环保人士美丽的愿景、梦寐以求的目标;如果没有俄乌战争,这些计画的可行性极大,可以成为许多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榜样。

“矛”与“盾”鱼与熊掌

然而俄乌战争打乱了计画,原来拿着长矛刺向核能和煤炭工业的绿党,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副总理哈贝克身兼经济部长和气候保护部长,他以前是鼓吹核能下马及取缔对环境有害的企业音量最大的绿党人士,现在面对能源短缺、通膨飙升至9%、中小企业面临倒闭、低薪阶层生活窘困的状况,必须在关键的能源问题上寻找出路,但是重啓核能、增产煤炭生产却是绿党多少年来争抗、誓死要封闭杜绝的。

哈贝克日前宣布,即将关闭停业的三所核电站直到明年四月不要进行休业关闭,看来是要破例继续生产,话一出口,就受到围攻,环保人士批评他忘了初衷,丧失立场,反对党则攻击他无能、缺乏魄力,早就该重新启电,以此来纾困。

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说:为争取足够时间来实现再生能源能替代传统能源的目标,我们应该让5座核电站继续运行5年。

自民党党魁,现任的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 (Christian Lindner)也说,不要关闭安全并且对气候无害的核电站,必要时可以使用到2024年。

这些意见都是可取的,但绿党被自己的意识形态綑绑住了,至今不愿松口,认为这样做,等于向现实低头,颠覆了自己的理念,失信于民,等于捅了自己一刀。其实他们只是为反对而反对,并提不出如何解救能源危机的方法。

当初德国迈出2022年终止核电的这一步是,是值得称许的,因为它的邻国比利时、法国等都还在发展核能,而他们的设备和技术比德国的老旧落后,万一出了问题,必然波及紧邻的德国,德国毅然决然先跨出这一步,然而俄乌战争爆发,一盘好棋走不下去了。

民主制度的“短版”台湾何去何从

笔者认为,从德国朝野对核电站的争议,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短版”,不同政党为了本身利益,矛头不针对问题,寻找解套的法子,反而是向其他党派进攻,推卸责任、制造问题,为自己加分,再加上德国坚持原则、不变通的民族性,这走入了死胡同。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个道理容易明白,但是在民主社会很难实现,人们往往被自己的“权利”和“权利思维”綑绑住了,中国那种不可理喻、反科学、反理性的病毒清零政策,这只能强加在有奴性的“顺民”头上,只有军警和宣传工具都掌控在权力者手中时,才能做到。

看到德国社会这些“矛”与“盾”现象,也联想到台湾当下的处境,在中共磨刀霍霍的重压下,台湾朝野依然不齐心,各党派和民间媒体大咖唯一的共识是“痛骂政府”,而不是思考如何破局以保护台湾安全,这些不同的势力在搭危机的“便车”为自己争分夺利,看得人心寒不已。

(欧洲之声2022年9月13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