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遗嘱很短,且其中关于价值观的只有一条:“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与他接近”。这足以说明鲁迅何等重视这一点。

但鲁迅批评的,并不是自身也待人宽厚的“圣母”,而是那些一边让别人对仇人/罪人“圣母”,自身却不肯放弃既得利益、并不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的人。

例如对劝你在某些事上大度的,你去触犯一下他,没反应再触犯的更深一些(但不及他让你宽容的恶人所作所为),尤其动一下他的利益,哪怕只是让他放弃一些不合理既得利益、据理合情的批评,而非他人对己的无理侵害。如果他愤怒、反弹,那就是鲁迅说的这种人。

其实,往往根本不需要你试探触犯,仅仅旁观,就能发现他们在面对别人伤害、指责、冒犯时,哪怕并不特别严重,也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并不像他劝你那样宽容得罪了他的人。

对他们,不仅万勿接近,必要时也要让他们尝一下你经历的滋味。然后再原理奉还,让人劝他对你宽容、勿报复,看看他什么态度?

鲁迅说这句话,是痛恨那些自私自利、利己虚伪、缺乏同情心同理心,一方面自己拼命捞取名利、生活优越、自己权利不容触犯,另一方面却让弱势群体、各种受害者宽容大度,以便于社会稳定、利于其剥削压迫的人。他写的这遗嘱与其说嘱托儿子,不如说是对那些双标、自私、不能体会弱势受难者的精英既得利益者的抨击。

其实,如果中国和这世界上每个人都足够宽容大度,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宽容,每个弱势群体和受害者都能得到帮助关怀,社会平等和真正和睦,鲁迅也不会再坚持这种看起来像仇恨价值观一样的立场了。鲁迅支持的并不是仇恨,而是平等和正义;反对的并不是仁慈宽厚,而是一方面对作恶者宽宏大量,另一方面却对受难的弱者一方缺乏同情帮助、不理解受伤害者的心境,以及双重标准。

(以上所说不仅指个体和个体之间,当然也符合不同群体间的关系)

另,关于“白左”:

白左”是真的“圣母”,既希望他人宽容,自己也宽容甚至更宽容。如果有人伤害他们,他们也不报复或者起码不过度报复。他们反对以暴制暴,但是也会努力主持正义,给受害者补偿和安慰,促进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相对平等公正。另外,他们虽然不主张报复,但是对各种加害者都非常痛恨、激烈谴责和杯葛。鲁迅对这种人是敬佩的,甚至希望未来中国和世界变成这样的。

鲁迅所反对的人和行为,是那种一方面要求弱势群体、受害者,对伤害他们的人宽容大度;另一方面,有人伤害到了他们,却暴怒不已并不宽容。他们还和各种受害者的加害方来往密切、推杯换盏,互相理解尊重,把受害者扔在一边排挤孤立。

王庆民 2023年4月14日 共和历231年芽月鸽子日

作者 editor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