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大爆炸强烈震动了中国社会,舆论评论如潮。环球时报逆潮而动,14日发题为《大难之初拷问天津市,这合适吗》社评,对网络舆论冷嘲热讽。

请看环报社评怎么讲,“……整个舆论场围绕灾难形成大讨论,无数人参与其中。对消防人员英勇牺牲和天津市民志愿参与救援的称赞与对灾难原因和救援不利的质疑、挖苦混合在一起,后一种声音经互联网传播显得更加醒目、突出。”“一些人把种种质疑像机关炮一样连发射向救灾者。”“比如个别人在灾难之初集中提出一连串质问,做出拷问救灾力量的姿态,其效果就是不好的。”“我们知道,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上不分时间场合对象地热衷质疑”

环报社评把舆论大讨论分成两类,称赞与质疑。在没有互联网时,全国媒体一个通稿,一个称赞声,谁敢发出不同声音,如质疑声,那是违背纪律,要小心还吃不吃这碗饭了。可现在不同了,有了互联网,普通百姓也有了对国家大事、对他们一切感兴趣的事发言的平台。

在出现了天津大爆炸特大安全事故时,网络舆论有权利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救援的全过程监督、质疑。这个质疑包括(1)危化品仓库设立违章在何处?(2)违章设立仓库的责任与背景;(3)救援造成21名消防队员牺牲的原因;(4)对事故报道的开放透明程度;(5)事故造成的生态后果的追问与担心等等与事故有关的所有问题。网络舆论有权利对事故的各个细节爆光、爆料。其真伪只有在时间足够后才能判断。网络舆论有权利对政府在事故前后的表现分析、质询、建言、抗议施压。尤在政府专制惯了公信度极低的时代,这一切更加可贵。

环报社评讲“……然而一些舆论对事发地救灾团队第一时间的鞭笞真在道德上很炫、很高尚吗?这也未必。”15日又发一署名文章题为《别让消防英雄流血又流泪》,文章遣责网络舆论“过于理想化” “妄加质疑甚至指责” 说这让消防英雄流泪。请问:网络舆论有指责牺牲的消防队员吗?恰恰相反,网络舆论是因痛惜消防队员的牺牲而追究造成牺牲的领导上的原因。这种追究是对减少今后的牺牲有利还是有害呢?有利减少流血牺牲的追究、质疑、指责在道德上是高尚还是卑下呢?避免少流血的舆论怎么会让消防队员流泪呢?只能让对牺牲有责任的人自责流泪吧。

环报对网络舆论在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极不适应,尤其是这个快速反应还不全是“称赞”声 ,这没有办法,网络舆论这个发言权不分时间、地点、何事何人都合情合理合法,控制不住,发个社评骂两声又有何用?

北京查建国 8月16日
手机13661195761 家电010-67506064 电邮[email protecte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