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里《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作者:刘苏里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本文为《1+12:通向常识的道路》一书序言,题目为编辑所加。

2009年,与之合作六年的《SOHO》小报主持人转战《信睿》,我亦追随许洋和李楠,做系列对谈栏目,一口气做了四年。俩人是我认识的最专业的业余编辑。没有许洋和李楠,没有《信睿》,不会有连续四年几十个对谈。我对许洋和李楠,以及《信睿》的敬意,不是通过感谢所能表达。

本次结集出版的文字,来自我所做对谈栏目中第一组重温经典,共收入其中的12篇。对谈者大多是我的老朋友,他们之所长,涵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年龄偏大者如钱永祥,同龄人若高全喜,小朋友如萧瀚,都一口应承我的请求,戮力襄助。怀念那几年每次都多少予人紧迫感的对谈时光,我鞠躬感谢他们!

其实在当时便有将这些文字集册出版之机,对谈第三篇发表之后,汉唐阳光老板尚红科看出门道,约我一年期满,由他负责出版事宜,答应了,没多想。红科早早把合同传来,没细看。他多次催稿,我多次拖延。一晃过去五年。某时,终于想明白拖延的真实原因——每年参加若干图书年终评选,汉唐阳光的出版物每每入选。我喜欢那些书,常常推荐、投票。在我们私谊和少量赠书外,不能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始对得起我们的友谊和那些被投票的书籍。欠红科的这笔债务,到我不再投票那天,一定偿还。

系列对谈陆续被出版界老朋友们看中,红科之外,有搏非、小吴(兴元)、瑞琳、由之、小强,好像还有晓楣,还有更多一般意义的出版界朋友。既然答应汉唐在先,只能跟他们表达歉意。他们的好意,都领了,记在心里。趁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事后我差不多已决定将对谈稿件永远束之高阁。所以,当徐晓今年再次提起它们时,我不假思索地婉拒了。她听惯了我老生常谈的理由:世间好文章太多,手中底牌自知,不想给别人添乱,也不给自己添堵。她说我矫情、自恋。这一指控,对我有极大杀伤力——平生最恨矫情、自恋狂,也就是假大空。为证明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我同意她看稿子,再商量出版。校改稿出来了,电子版、打印件俱全,我五味杂陈,不知后悔还是高兴,百感交集,我除了感谢,还能说什么呢。

对谈稿件再次提上日程,我是过了些时日才知道更隐秘内情的。原来幕后推手还有一位——焕萍。单说对谈栏目这件事,她是我之外,涉水最深的人,她承担了与对谈有关的诸多杂务,也是每一期设想的第一个听众。在对谈结集出版这件事上,焕萍有着双重身份——既参与其中又侧身事外,像是比我更有发言权。她于出版此对谈集更多一层的考虑,最终不是说服,而是打动了我。我决定出版它们,没有焕萍的意见,读者不会看到这部集子。她功不可没!

此外,肖梦将我与跃刚的对谈翻译成英语,传给了科尔奈。科尔奈回信,很客气赞扬了跃刚与我对他思想的把握。据说那篇英文稿在哪儿发表了,引起些许注意。因这段插曲,跃刚和我都很感谢肖梦。

整个对谈,皆由一位我不知姓名的女士整理录音,甚为辛苦,——每次对谈,时间长,对谈者多有口音,三四万字的录音稿,往往耗去她几天的功夫。通过《信睿》主编许洋,我多次由衷感激她的工作。趁此,希望更多的读者知道,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对谈,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而没有留下名字。给结集起个响亮的名字,也是如此。徐晓和我之外,张缘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贡献了他的智慧。感谢!

对谈方式深受《两个局外人的对谈》影响,其中的局外人Y,就是现在已被人熟知的于向东,——他不仅在重温经典中出场,也是后来三个系列重要的出场人。开谈期,我找小枫商量此事,他大表赞同,予以指点。感谢他们!

对谈录此次结集出版,基本保持住了当年的原貌。这里不仅有编辑团队的努力,更与出版机构的宽容立场密切相关。感谢!

纳博科夫说过,人生哪个年龄段切入经典阅读都为时不晚。经典不过时,对它们的释读也不会过时。感谢每一位拿起这个集子的读者,谢谢你们!

刘苏里2015年6月

刘苏里1《1+12:通向常识的道路》为财新“思享家”系列丛书之一,本辑另有李静《大先生》、周濂《正义的可能》、刀尔登《亦摇亦点头》,新书四本已面市发售。

来源:财新文化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