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法学教授刘大生先生的文章,以前没留意到,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最近拜读了刘大生出手不凡的《十问施明德——街头倒扁运动的法理透视》、《十劝施明德——街头倒扁运动的法理透视之二》之后,才上网找到《北大法律信息网》。一口气连读几篇,居然都是我应该想到而没有本事想到、我想说而没有本事说或不敢说的话。这中间,除了勇气,还得有学问;所以说,牛不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是有道理的。有人为了三亿元人民币,把秘书们的“功课”当作自己的“思想”;有人为只读过《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也凑热闹搞什么“理论创新”;我只能说他们是利令智昏或权令智昏。套用谢泳先生《普及吴祖光》的命名法,把这篇短文叫做《普及刘大生》。叫“普及”表示我的倾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表达我一个良好愿望:多出现几个刘大生。

刘先生大作中《刘胡兰之死之法理透视—-政治童工刘胡兰》、《烈士何必皆革命?》、《教授不是萨达姆—-评某些高校教师考评制度》、《徭役何时休?》、《刁民、刁官、刁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左况—-壹个党校教员给一个党校学员的公开信》读得尤其痛快。《再谈鲁迅精神与宪政》中“只有每个人都告别绝不宽容,才会有和谐的世界”也很得我心,虽然我自己有时候也并不宽容。因为我也是喝狼奶长大的。

前一阵子一位在欧洲的网友送来了《中国新政治花瓶的八大特征》等几篇妙文,我抄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给她,意思是请她劝劝她的朋友宽容一点:不要急着现在就开始清理阶级队伍,为划定分红范围而大派“共特”、“花瓶”的帽子,革命尚未成功呢;更不要给当局通风报信、出点子,或自己靠在帝国主义身上而骂别人是汉奸,或自己躲在冷气间却谴责别人不肯当烈士。

在此,作为比刘先生痴长几岁的我,只能说一句:后生可畏!希望刘先生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最后,把刘大生教授的《坚持一国两制,防止“两国一制”》附在后面,这是因为一我在香港;二我也写过几篇“一国两制”的文章,读了他的文章,就知道自己太浮浅了,没有扰到痒处。

我只想补充的是,中共当局为了“养寇自重”,他们正在制造“藏独”、激化“台独”;这既可以转移大陆人民反贪污、反腐败、反压迫、反掠夺的斗争方向,又可以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镇压不同意见者,和要求维护本身权利的弱势群体。

试想,如果达赖喇嘛回到大陆,西藏平安无事;陈水扁坐到谈判桌旁,那么中共当局还有什么借口对内搞恐怖主义,对外叫嚣“台海一战”?如果没有了陈水扁这个假想敌,中共当局还有什么借口搞扩军备战,大买杀人武器以“提高执政能力”即镇压人民的能力?

当局除了强迫西藏独立,希望台湾独立之外,更想让香港也独立。这并非危言耸听,这是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先生的金口玉言。李刚于2004年10月15日在中共广东省委欢迎香港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如是说:“内地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今天大家回到了广东,就是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意思是香港是另一个国家,比加盟共和国之于苏联还不如呢。这是党的喉舌《大公报》2004年10月20日用白纸黑字印出来的,可谓铁证如山。

所以刘大生要防止“两国一制”,谈何容易。再说,“爱国”早已经成了红色大肥猫、新旧电池的专利品而与普罗大众无缘了。

结论是:“爱国”就是空谈,卖港才能暴富;“两国”本来恩赐,“一制”早入党库。

21SEP2006于流浮山寨

============================

附:刘大生《坚持一国两制,防止“两国一制”》

一,一国两制的实质

什幺叫一国两制?邓小平解释说: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①

什幺叫资本主义?邓小平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②因此,对于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意味着两点:第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第二,香港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特别区域。

资产阶级自由化又是什幺呢?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多党竞争、新闻自由和三权鼎立。在《邓小平文选》中,凡是谈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无不是反对多党竞争、新闻自由和三权鼎立这三项内容的。

因此,根据邓小平的理论,实行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大陆搞一党领导,新闻导向和议行统一,在香港搞多党竞争、新闻自由、三权分立。

可见,坚持一国两制,就是要坚持在大陆搞一党领导,新闻导向和议行统一,在香港搞多党竞争、新闻自由、三权分立;在大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香港坚持、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化。

内地和香港,要各自坚持自己的政治本分,才有一国两制。香港太小,大陆太大,香港要改变大陆恐怕是蚍蜉撼大树,难于上青天;大陆要改变香港恐怕是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因此,坚持一国两制的关键是大陆不干涉香港的多党竞争、新闻自由和三权分立。香港没有这三个东西,就不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不叫资本主义,就没有了一国两制。如果香港没有政治上的自由化,它就不是特别行政区,至多是一个经济特区。因此,要坚持一国两制就必须明确:香港不是深圳,不是海南,不是浦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上的特区。

二、“两国一制”的表现

什幺叫“两国一制”?这是1997年7月以来在香港问题上出现的一种倾向。香港与中国的关系本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有可能发展成为附庸国与宗主国的关系。把香港变成中国的附庸国,并且要求附庸国在政治制度上与宗主国保持一致,这就是“两国一制”。这有以下一些表现:

第一,香港人在香港不用依法向中央政府纳税。这就像当年的朝鲜王国对于大清帝国一样。

第二,香港人到大陆投资享受的不是中国人待遇而是外国人待遇,所投资的企业一律称为“三资企业”,享受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独资企业的一切优惠待遇。可见,香港人变成了外国人。

第三,香港人不用服兵役,不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义务。这也是保护国的待遇,就像当年的外蒙古人,尽管要听苏联的话,却不要到苏联服兵役一样。

第四,大陆民众打电话到香港,电信部门一律按国际长途电话对待。

第五,大陆民众向香港发邮件,邮政部门一律按国际邮件处理。

第六,新华社和CCTV经常发布“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香港客人”一类的新闻,香港人到北京仍然是客人而不是主人。

第七,香港的多党竞争基本不能实现。

第八,香港的新闻自由受到严重限制,自由度大不如前。

第九,香港的行政主导有些过头,三权分而不立。

第十,香港有区旗、区徽,俨然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气派。

三、如何坚持一国两制

香港和内地矛盾重重并不奇怪。两个国家之间的两种制度尚且发生矛盾,一个国家内的两种制度怎能不发生矛盾呢?一国两制历史上多次出现过,但是实施起来困难多多。西汉前期的郡县与封国,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南方和北方,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统治区,1949年至1959年的西藏和中原,都是合法的一国两制,同时也都是矛盾重重。但是,既然已经计划好要实行一国两制,就应当坚持下去。一国两制不是新发明,但若实施好一国两制那倒真正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因为历史上没有先例。

1、化解不愉快心理。

2、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但是实施一国两制可能会让大陆方面有些不好受。大陆方面应当尽量化解香港的自由化所带来的心理不愉快,明确以下几点,不愉快就能化解。

第一,香港人可以骂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的承诺③,不宜轻易变更。

第二,如果不允许香港人骂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等于没有一国两制。资产阶级自由化说到底不就是骂领导人吗?骂领导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本性、本能,而不是香港人故意和大陆过不去。

第三,香港的自由化的法定期限只有50年,忍一忍,50年很快就过去了。尽管邓小平说50年以后香港的制度仍然可以不改变,但是那毕竟不是法定的。50年过后,大陆想对香港实行新制度,完全可以重新构造。第1个七年已经过去,还有6个七年多一点的时间,很快也会过去,何必着急呢?

3、大陆方面别指望用“两国”换取“一制”。

一国两制没有一国一制舒服,但是“两国一制”弊端更大。“一制”会导致港人失去信心,不利于香港稳定。既要香港繁荣稳定,又要香港与大陆保持高度一致,仅仅靠“两国”是不够的,还需要劫贫济富,不断加大对香港的经济援助和财政补贴,实行全面赎买。但是,劫贫济富的赎买政策必然导致大陆民众的心理失衡,还会诱导大陆资金通过香港转变成所谓的外资享受特权待遇;更重要的是,对香港搞“两国”会诱导、鼓励台湾独立。

4、香港人要做出牺牲,不能什幺好处都要。

在香港方面,如果要享受真正的“两制”待遇,就必须坚决维护“一国”前提。只能用“一国”换取“两制”,而不能既享受“两国”待遇又享受“两制”待遇,好处不能全让你们沾了。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做“港人治港就是爱国者治港”。好啊,既然谈爱国,以下四点必须做到:

第一,在香港设立国税局,征收国税,税率与内地各省平等,不纳税就是不爱国。世界上哪有“爱国不纳税”的道理?

第二,在香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香港适龄青年与内地适龄青年一样平等服兵役,参加国防军,否则就谈不上爱国。世界上哪有“爱国不服兵役”的道理?

第三,在大陆的香港资本放弃特权待遇,接受国民待遇,否则就是不爱国。世界上哪有“爱国者不愿接受国民待遇”的道理?

第四,香港的爱国者还应当接受“两制”。要在香港坚定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又坚决不到大陆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决不反对大陆方面在大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在香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或者跑到大陆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反对“两制”,就是不爱国。“两制”是宪法第三十一条的安排,接受“两制”就是接受宪法。世界上哪有“爱国不爱宪法”的道理?

做不到以上四点,谈爱国就是空谈,谈爱国者治港也是空谈。

小结:莫把“两国”当恩赐;莫把“一制”当贡品。

﹍﹍﹍﹍﹍﹍﹍﹍﹍﹍﹍﹍﹍﹍﹍﹍
注: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8、123页、221。

﹏﹏﹏﹏﹏﹏﹏﹏﹏﹏﹏﹏﹏﹏﹏
刘大生
2004年3月2日于南京求稗书斋

电话:025-84469988-5515,025-86529942

电邮:[email protected]

首发新世纪新闻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