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杨梅基地的杨梅红艳艳
(神农溪杨梅基地的杨梅红艳艳,好看又好吃)

虽然“六·一”国际儿童节都过去了好几天,株洲的气温却并未大幅度上升,以致早晚出行还需添加一件外套,不得不让人怀疑清秋时节提前来到。所以,接到老同学满珍去淦田镇平山村神农溪杨梅基地采风的邀请电话,我第一反应是今年气温比往年低,杨梅应该又大又甜了吧?

我的意思是,前两年由于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杨梅的甜度不够,以致新鲜的杨梅最终只能贱卖给食品厂做成果脯。而事实上,真正好吃的新鲜杨梅,堪比荔枝——若不是有幸受到杨贵妃的宠爱,恐怕从古至今,对杨梅的赞誉不会在荔枝之下。

必须承认的是,株洲的土特产里,果蔬类的鳌头非黄桃莫属。每到八九月间,黄桃成熟,株洲满城尽藏黄桃香,以至于掩盖了原本呛人的工业废气味道。然而,黄桃的身价高贵,素有一个黄桃顶斤肉的说法,普通低收入人群只能望洋兴叹。

建于上个世纪的老厂房
(建于上个世纪的老厂房,墙壁斑驳充满历史沧桑)

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吃到黄桃,是家住炎陵的老同学来株洲出差时赠送的,一个不大的塑料袋,仅装了六七个,我当场就开玩笑说,这么远还带什么桃子来呀?一路提过来挺费劲的吧?老同学大概猜到我是揶揄他,说,不好意思,数量确实少了点,但这个是紧俏货,县里把好的都送到北京去了。我这才知道,原来炎陵黄桃自古就是宫廷贡品。醴陵供毛瓷,炎陵供黄桃,攸县供豆腐,特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特色,难怪那么多人都以能吃到特供品为荣,难怪那么多生产厂家以自家的产品名列特供为傲。

近年来,随着株洲县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传统农业面临转型。如何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找到一条光明大道?曾经连续担任三届株洲县政协委员的周辉先生,经过数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满意答案。

周辉老先生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早年曾经担任过村支部书记,先后办过水泥厂,机械厂、锻压厂等,也由于这些传统制造业对周边环境存在污染,加上高科技发展对市场的冲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快就陷入了低谷。面对发展瓶颈长期不能突破的现状,周辉并没有气馁,反而决定华丽转身,创办一个有着面积达500亩的杨梅基地,并联合香港外资企业,在杨梅基地的基础上,打造集旅游、休闲、餐饮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把公司带入“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轨道。

我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来到神农溪杨梅基地的。基地办公室所在地曾经是省农资站的库房,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建筑,一眼望去,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原本以为这个地方位置极其偏僻,不想,同行的淡然秋荷告诉我,此地貌似山林深处,实际上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株洲县平山塘火车站不足1000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株洲市水泥厂和株洲县水泥厂分布在周围,巅峰时期足有上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现在,虽然人去楼空,一片萧索景象,但只要走对了路子,等到杨梅观光产业发展成熟,繁华再现并非难事。

周辉先生显然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实干家,区区几句话,就把自己的创业史介绍完毕,然而,来到种植基地现场,面对那一株株枝叶茂盛、果实累累的杨梅树,他一下子变得滔滔不绝起来。我其实对杨梅是相当了解的。但这种了解,不过止于对它的食用价值。而在周辉先生的心中,杨梅显然不仅仅只是用来食用,更多的,承载了他晚年再创业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梅对于他而言,显然价值更加的珍贵。

全体采风人员合影
(全体采风人员合影)

事实上,这种价值也正在慢慢体现。虽然距离株洲市区有好几十公里,但在我们到达采摘基地之前,就已经有十几辆小车停在了入口处,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已经有数十游人在里面采摘了。至于价格,比黄桃要亲民得多,现场采摘也不过12元一斤。当然,现阶段,仅靠游客采摘,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市场。更多的杨梅,将会被送到基地库房旁边的酿酒车间,制成养生药酒,作为杨梅的衍生品用于对外长期销售。说到底,周辉先生所要做的,就是一条完整的杨梅产业链。如此大手笔,很难让人相信他仅仅只是一个乡镇企业家。

杨梅的种植范围在我国,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不像荔枝,仅仅只能呆在岭南。然而,二者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保鲜期非常短,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色味俱消的说法,杨梅也差不多如此,熟透了的,甚至摘下第二天就口味大变。所以,能够在杨梅园内边采边吃,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等级的享受。我想,所谓甜蜜与幸福,大致就是如此吧。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也就在同行的其他美女作家们忙着自拍之际,我不但已经摘得满满一篮,肚里也塞了个结结实实。这个时候,才想起午饭时间已到,然而,此时的胃里哪还能塞下其他的食物呢?这样的日子,真恨不得每天都能享受一回呀。

依依不舍地下了山,再回头望了望那浩瀚无边的梅林,在耀眼的阳光下,愈加红得发紫,红得发乌。据周辉老先生介绍,今年种植基地挂果杨梅树的才200亩,等到明年500亩梅林全部挂了果,场面一定更加震撼。

我期待那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作者简介:

刘淼,70后,长沙人,出生于邵东,后迁居至株洲,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库入选作家,曾供职于某国企,后供职于某杂志,现居家自由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沈情的背叛》《香水有毒》《盆村事件》,散文《一个人的馒头山》《消失》《斯人寂寞》等。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