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2006年3月20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年“两会”期间,有两组数据引人注目,一是关于行政成本,25年当中增长了87倍,一是关于大学学费,从改革之初到2005年的20年,上涨了25倍。前者正是后者的原因,行政成本占了财政总收入的1/4到1/3,以致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增加教育的投入,从而导致学费节节上涨。此前,《人民日报》就曾经报道过,80年代末以来大学学费涨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实际上只增长2.3倍。高校学费涨幅之大、涨价之快都超过了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的幅度与速度,脱离了基本国情,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导向受到了社会舆论日渐强烈的批评。

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公共教育支出目前在GDP中所占比例尚未达到过4%.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事实上到2005年我国的教育支出3951.59亿元,占GDP比例仅仅是2.16%,低于2004年的2.79%,也低于2002年的3.4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数据,我国的人均教育公共支出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45位。2003年9月,在仔细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认为,中国的教育经费不仅所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吃惊,而且政府预算部分只占其中的53%,另外的47%是由家长或其他来源填补的。她说,中国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际上是以世界教育总支出的1.04%,担负着全球正规教育在校学生中的17.9%.

以往我们常常听说,教育投入之所以不足,是因为国家财力不足,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先生的提案《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引起了舆论的聚焦,他在这份提案中痛心地指出,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我们的行政成本增长了87倍。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之快(平均每年增长23%)、成本之高,都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国青年报》3月6日的报道更具体,仅仅2005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公车消费就达到3000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款考察旅游1000亿元,三项合计6000亿元以上,占全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几乎相当于全部教育经费的2倍。遏止行政费用暴涨的势头,使国家财政资金能向教育、医疗等方面倾斜,这不光是任玉岭等具有参政议政资格的人们的意愿,也是所有国人的意愿。

200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