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制裁中兴公司,引发了网上关于芯片自主创新的讨论。刚刚读到一篇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感觉也想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关于创新,很多人有一个迷思:认为创新是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就能搞出来的;因此只要国家多投钱,就一定能搞出来。其实世上根本就没有过纯粹的自主创新,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他人的创新的基础之上,需要广泛的信息交流、沟通和合作才能实现的。正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所说:“……一个蠢笨的技工,先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创意,通过很长的时间,经历多次尝试、犯错、改正、熟思、争论之后,这些创意慢慢地得到改进……”(他说的其实是上帝创世。)伦纳德·里德的《我,铅笔》一文中也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制作铅笔的每一道工序。更不用说比铅笔复杂无数倍的芯片了。开放才是创新之友,闭关自守对创新有害无益。

有人说,我们的“两弹一星”不就是关在基地里搞出来的吗?第一,“两弹一星”只算政治账,不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不需要能量产,甚至都不需要能够使用——原子弹之类的玩意,基本用途就是放在那里吓唬人。所以造两弹一星或者类似东东的时候,可以每个零件造它几百几千几万个,其中只要有一个零件合格就万事大吉——像芯片之类要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如果也这么造,一定会赔死。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即使你能造出来,可是质量比别人的差,价格比别人的高,或者用户体验不如别人的好,都不会有人买你的。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但是对生产者“残酷”,就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第二,其实这一点更重要:“两弹一星”根本就不是原创,也是像上文中休谟所说的“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创意……”

《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一文总结了他们研发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失败的两个教训。第一,他们只想把产品卖给政府,压根没有考虑到用户体验问题,对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兼容的问题也考虑不足。如果你的产品要在市场上出售,肯定要先做市场调查,然后推出试用版,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修改等等。好的产品都是这么“磨合”出来的。可是如果你想把产品卖给政府,这些麻烦事儿都不用干,只要跟有关部门的领导拉好关系就行了。可想而知,这样的产品即使推向市场,也不会有什么人买。

第二就是“体制”问题了。作者认为,问题在于“体制”管理过度,害怕失败,害怕不确定性,投钱太少……不过我认为,“体制”只能这么做。想象一下,如果“体制”采用类似风险投资的管理方法——多投钱,高风险,管理宽松,不怕失败……会发生什么事?肯定是各种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吃项目骗政府钱的人全被吸引来了。就像某领导的一句大实话所说的那样:“如果这是个肥差,还能轮到你吗?”或者就像某网友说的那样,结果肯定是举国大骗补。创新如果想依赖政府重视政府投资,一定会掉进坑里——管理太严会扼杀创新精神,管理宽松又会导致腐败蔓延。有人问,市场中为什么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其实也会,不过出现问题的企业很快就会破产倒闭被市场淘汰,但是你没法淘汰政府。

再说,目前我国还不掌握的“核心技术”,并不是只有芯片,而是还有千千万万。这么多项目,都依赖政府重视政府投资吗?政府怎么知道该投资哪些项目,该怎样分配资金?要知道,研发的成功率其实很低,研发带来市场效益的几率就更低了(肯定能成功的东西,也肯定早就有人做出来了)。而政府的视野和知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重视所有这些东西。因此,让政府投资研发项目,就像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这就回到本文标题《创新需要什么?》上了。《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一文说到,操作系统需要“生态”。其实创新也需要生态,也就是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什么样的制度和环境有利于创新呢?首先,要有好的产权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有了市场,才能提供创新所需的分散试错的机会;有了好的产权制度,才能保证创新者从创新中获益,从而鼓励更多的创新。其次,要鼓励自由思想和自由交流。“墙国”凭什么创新呢?

——《纵览中国》首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刊登日期: Tuesday, April 24, 2018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