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

熊庆来

来源:铁血网

钱三强、赵九章、华罗庚都是他门生
中国数学界伯乐

老一辈的中国科学家,都有两个心愿,一个是希望自己研究有成,著作等,一个是希望自己桃李满天下,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晚年时就曾对一桌的学生们说,今天你们的专业成就都超过我了,我很开心,但还有一件事你们没超越我,那就是没有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

如果要论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这一点上,新中国历史上的数学家中,有一个公认的名字,他培养出了钱三强、赵九章、华罗庚、严济慈、陈省身等等大名鼎鼎的数学家,被称为“中国数学界的伯乐”,他就是——熊庆来。

看着自己的学生,成长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取得一个个学术上的突破,获得一个个重量级的奖项,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比自己拿到这些荣誉还要高兴的事情。

熊庆来对于人才的珍惜,可以从两件事情说起。

第一件,破格提拔华罗庚。

1929年,华罗庚还是南方县城里一名默默无闻的杂货铺伙计,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的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杂志上发表后,被熊庆来看见,惊为天人,再看名字“华罗庚”,却想不起有哪位大学教授叫这个名字,一打听才知道,华罗庚只是个初中学历的伙计。

人才可惜,熊庆来立即联系上华罗庚,破格提拔推荐他到清华大学,这才有了后面名震全球的一代数学宗师。

第二件,典当皮衣资助严济慈留学。

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的严济慈,年轻时得到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无奈家长贫困,无法凑足留学费用,熊庆来听说后,四处凑钱,最后还把自己的皮衣当了,给严济慈凑够了学费。

中国现代第一个高等数学系,是1921年,熊庆来在国立东南大学创立的。在此之前,中国大学内的数学系水平,只相当于欧洲中学的水平,熊庆来以一己之力,编写了十余种大学教材,将中国大学数学系的水平直接提高了一个档次。

中国现代第一所数学研究所,是1926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创立的。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一位叫做陈省身。

可以说,新中国几乎所有的数学人才,甚至大师,都是在熊庆来的培养、影响下成长的。

再造云南大学
大军阀对他毕恭毕敬

国难之后,大批北方教授、学子南下,创办了“西南联大”,作为云南人,熊庆来受到了当时云南大军阀,人称“云南王”龙云的邀请,希望他入主云南大学。

面对龙云,熊庆来上来就提出了五点要求:

第一、上报中央政府,将云南大学改为国立大学。
第二、将教师工资提高到国立大学水平。
第三、政府不得干预学院事物。
第四、校长有招聘和解聘教授的权力。
第五、所有入学学生需考试,不得托关系递条子。

龙云非常爽快就答应了这五点要求,并且言而有信。在熊庆来当校长期间,这五点不但全部做到,而且对这位校长毕恭毕敬,每年都要捐几万到十几万给云南大学,表示自己的支持。

在熊庆来的主持下,云南大学吸引来了一大批名教授

在熊庆来的主持下,云南大学吸引来了一大批名教授,如顾颉刚、潘光旦、冯友兰、费孝通、施蛰存、华罗庚、陈省身等等。云南大学也从之前的一个普通的省级学府,升级为一座汇集诸多名教授的国立学府。

熊庆来的这个云南大学校长,一直当到了1949年。

那年之后,他去了巴黎,身上不再有大学校长的担子,只有一心一意地做学问。1951年,他中风导致右手瘫痪,从此改用左手写字。巴黎闹市中这张安静的书桌,不时也要迎接好几拨访客的到来。

国民党的陈立夫来登门拜访过,诚意邀请他去台湾任教,同时,自己的学生华罗庚托人带来了周总理的信,也是言辞恳切,求贤若渴。

在信中,周总理说,中国政府欢迎高级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并给予高薪待遇,使他们有条件发挥自己的才能。也请您和朋友们回国看看,去留由您自己决定,来去自由。(参见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我和爷爷熊庆来》)

1957年,熊庆来动身了,他决定离开住了7年的巴黎,投入祖国的怀抱。

教了一辈子书
却被自己的学生逼死

1957年6月,熊庆来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年逾古稀的熊庆来,依然没有终止培养人才的工作。1962年,70岁的他还亲自带了两位研究生,正是后来都成为知名数学家的杨乐和张广厚。

1966年,一场始终都躲不掉的“运动”还是来了。

很多次,熊庆来都是与华罗庚一起参加批斗的,熊庆来已经70多岁了,在人潮中站都站不稳,华罗庚就去扶他,结果自己都颤颤巍巍。

在所有批判的学生当中,只有杨乐没有参与,默默躲在人群后面,这在当时也需要莫名的勇气。

之前写论文的左手,这个时候忙于写一篇又一篇的检讨,之前培养的学生,这个时候不是自身难保,就是成为“造反队”中的一员。

1969年2月3日深夜,熊庆来去世,享年76岁。

他死后,华罗庚跑去火葬场,找了半天,在一对尸体中找到了皮包骨头的熊庆来遗体。

即使这样华罗庚也不能公开表示悲痛,他自己身上还一大堆问题呢。他忍着,忍着,终于盼到了“运动”结束,终于能够将这一腔悲愤之情公之于众。

在为熊庆来平反的追悼会上,华罗庚写了一首诗《哭迪师》:“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尸体已入火化间,谁是翻开盖面布,方见得遗容一面,骨架一层皮。往事滚滚来,如实又依稀。往事休提起,且喜今朝四凶殄灭,万方欢喜。已有定论,学生已有后起。苟有英灵在,可以安息矣! ”

东陆校区熊庆来故居

东陆校区熊庆来故居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这熊庆来先生以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挥毫为自己深深热爱着的云南大学写下的校歌。

身为云大学子一定要了解的便是熊庆来先生。

下面让小编详细讲讲先生的多重身份吧。

教育家

他出生于彩云之南,一生踪迹遍布大江南北,桃李天下,培养无数科技人才和数学家的数学宗师。不管是做大学教授还是一校之长,他的使命就是发现和培养人才,至于当官与否,他不感兴趣。熊庆来与世长辞后,有记者采访他夫人时说“大学校长也是官”时,他夫人曾严肃纠正说:

“不,校长不是官,是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熊庆来关心的,是这些人才能否为国家的前途助力,至于国家如何待他,他不在乎。

当他获得法国马赛大学的理学硕士学位之后,便不顾他国学生对中国前途的质疑,毅然选择了回国,以教书育人,以人才救国。

当时的云南,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还能关心教育?然而,熊庆来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教书匠。

1921年春,他先是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和路政学校任教,同年接到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的聘书,就职于国立东南大学,在那里,他创办了算学系,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高等数学系。

数学家

熊庆来是中国现代数学先驱,是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建树颇丰并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熊庆来是最早引进近代数学的中国数学家之一。留法归来后,他先后在我国创办了东南大学数学系、清华大学数学系。华罗庚就是在这期间被熊庆来挖掘培养的。

他曾和别人说:“不聘华罗庚,我就走”。华罗庚是谁自不必多说,但很明显,说话的人应比华位高权重、且非常赏识华罗庚。

“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

这是华罗庚在熊庆来被平反后的追悼文中写下的诗句。

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史上,熊庆来的名字绕不过去,恐怕没人能与熊庆来比肩。

除了伟大的贡献
先生身上所具备的品格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惜才爱才,诲人不倦

熊庆来的学生,左起为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

熊庆来的学生,左起为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

只要是人才,就不能被埋没,熊庆来从不问出身和学历。一大批辉耀着中国科学史的名人都曾受教于熊先生:严济慈、华罗庚、赵忠尧、胡坤生、庄圻泰、陈省身、彭桓武、钱三强、钱伟长、杨乐、张广厚等都是他的学生;

平实诚笃,廉洁正直

主持校务多年,熊庆来十分重视清廉。每年新生考试前,不少人托人情,送礼,他都原物退还。有一年,熊庆来赴法国,向教育部申请了1万美金的款项,准备为云南大学添购数学书籍。不料后来因云南大学解散,他也就此留在美国,生活非常拮据,他却始终没有动用这笔款项一分钱。直到几年后,一位在法进修的云大医学院毕业生回国,他才把这笔钱所购得的图书交给学生,转交云大。

待人接物以诚,是他一向为人的原则。外表的浮华、机巧的欺谎、曲折的手腕,都是他所排斥的。学校里建造考究的美国式体育馆,他认为没有必要。他常说巴斯德发现细菌、居里夫妇发现镭,都不是在漂亮的实验室里完成的。

在云大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缪云台、龚自知、方国瑜等人的推荐下,先生接受云南省主席龙云的聘请,出任云南大学校长,为云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云大,只有3个学院,39个教授,8个讲师,302个学生,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不高。熊庆来利用抗战初期各方人才大量涌入昆明的机会,广延人才,延聘了全国著名教授吴文藻、顾颉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晗、赵忠尧、刘文典、张奚若、丘勤宝、方国瑜等187名专任教授和40名兼任教授,还延聘了一些外国教授,使云大成为与西南联大同享盛名的又一处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教学质量因此跃入全国名牌大学之列,被吸收进《大英百科全书》之中。

甫一到任,熊先生就按照校务自治、教授治学的方针,设校务会议、教务会议和教授会三大决策和咨询机构,并在校务会议下设经费稽核委员会、聘任委员会、建筑委员会等办理具体事务的专门机构,于是,一个现代大学的基本构架大致成型。先生又主持制定教职员、学生、教学、学术以及教室、实验、礼节、奖惩等相关的规程和准则。

学校的治理架构与规制建设趋于科学合理,基本满足现代大学建设的要求,也为云大的辉煌和持久发展奠定了基石。先生认为,大学之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的生命与精神。经多方奔走,呼吁请求,精心谋划,进一步充实设备,增加图书资料,出版学术刊物和著作,设立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体等,云大学术地位获得空前提高,国际声誉日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先生坚守兼容并包精神,提倡学术的多元与创新,于是,在林同济等人的主持下《战国策》杂志出版,一个影响巨大的“战国策派”便在云大诞生;于是,在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坚持下,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历程中辉煌的“魁阁时代”被书写在云大的校史上。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影响,先生想方设法聘请名师,增大招生规模,将云大从一所学生300多人,教授只有10余位的省立大学,发展到学生千人以上,教授200余位,教学教育质量与国立大学相当的名校。先生深知云大处于边疆,民族众多,气候立体,动植物繁多,有色金属丰富,但交通不便、缺医少药、人才奇缺,云南还很落后。先生努力将服务家乡的拳拳之心付诸实践,调整扩充院系,把云大从只有文法、理工两个学院发展到有文法、理、工、农、医5个学院,由6个系(实际只招4系)、一个专修科发展到18个系、3个专修科、3个研究室,并拥有附设医院、附属中学、疗养院、天文台、农场、林场等各种办学资源。云大的内涵更为丰富,办学条件更为优越,上了一个更高的建设平台,发展到了一个更新的阶段。先生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十多年的奋斗,先生与云大已融为一体,多少年来人们就这样讲述着先生与云大、云大与先生的故事,各种传记、纪念文集、史料集、文章以及纪念邮票等等陆续问世,对熊先生的研究在持续展开并不断深化。

1969年2月3日深夜,将一生献给数学和教育事业的熊庆来先生,走完了自己波折的一生。

熊庆来先生用12年的时间(1937-1949)含辛茹苦地把云南大学办成了学科门类齐全,颇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并跻身于全国著名大学行列,实现了从边疆走向世界的辉煌。四十年代云南大学已被美国国务院指定为中美交流留学生的五所大学之一。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熊庆来先生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云大,为云南的教育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往事追思记从头,桃园究竟是他乡

晚年回国的他,终究未能如愿完成自己的初衷

熊庆来的一生做了两件事:

一是研究数学,二是挖掘人才、教书育人

时隔多年,云大迎来新的面孔
相信云大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愿如今的校园如您所愿

——end——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