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党魁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冒雨登临蓬莱阁,仿佛要从甲午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然而,他偏偏意识不到,正是他执政以来若干“打肿脸充胖子”的扩张和盲动之举,让甲午战争的悲惨命运再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国门口。

中国官媒在报道习近平凭弔刘公岛古战场的行程时,又开始新一轮的造神运动——“习主席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历史书”,文章举例说:“每年新年前夕,习近平都会发表新年贺词,人们在聆听他令人振奋的贺词同时,也能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身后摆满书的大书架。细心的人发现,在习近平的阅读清单里,有大量的历史典籍:《史记选》《汉书选》《世界通史》《现代欧洲史》……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对于历史典故常常信手拈来。2011年9月,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他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孔子‘诲人不厌’,勾践‘卧薪嚐胆’,苏武‘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习近平似乎成了“成语大王”,可以在小学生背诵成语比赛中夺冠了。然而,作者忘记了习近平将“宽农通商”念成“宽衣通商”的大笑话——习近平因此被民间冠以“宽衣帝”之美名。中国的汉语大辞典是否应当将所有出现“宽农通商”的地方都改成“宽衣通商”呢?那样,全国人都念“宽衣通商”,后世也不知道存在过“宽农通商”这个词,领袖就永远光荣、伟大、正确了。

中国永远不缺吹鼓手。中国的官媒用一种欲擒故纵的笔调谄媚地写道:“一个大党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要把历史摆在如此高的位置?从历史之中,他汲取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和治国之道?对广大领导干部学史用史,他又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然后,御用文人引用习近平的讲话自问自答:“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最后,文章揭示习近平的读史心得是:“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历史是前车之鉴,是“资治通鉴”,然而,习近平是否真的从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中汲取了让中国重蹈覆辙的智慧呢?从中国官媒引用的习近平炫耀历史知识和典故的讲话中可以发现,习近平对历史的真相不求甚解,他不是谦卑地从历史中学习,而是扭曲历史为己所用。

习近平知道陈望道最大的希望就是取消大学党委制吗?

中国官媒吹捧说,爱读历史的习近平,对于历史人物常常铭记于心。“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他讲起陈望道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误当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的故事,并引述他的名言‘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蘸墨汁吃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已经难以考证了。而习近平不知道或故意回避的是,中共建党之际,陈望道因为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拒绝出席中共建党的“一大”,并在1923年中共“三大”之后,退出中国共产党。1954年,共产党在文化界和学术界掀起批判胡适思想运动,在高压下,陈望道本人对当年脱党一事作出自我批评:“这是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表现。”

1957年,毛泽东表面上倡导“大鸣大放”,实际上展开反右运动之“阳谋”。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陈望道,哪里知道中共高层政治斗争之内部,这个长久在大学任教的学者不知是计,就在“帮助党整风”的发言中说,复旦大学将取消党委负责制,加强校务委员会,以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他认为,这样容易发挥老师的作用,使党与非党干部打成一片,把学校办好,他也希望更多大学都这样做。

谁知道,转瞬之间,风向大变,身边友人纷纷被打成万恶不赦的“右派分子”。陈望道是在周恩来的关照下才没有被戴上“右派”帽子,算是漏网之鱼,惊出一身冷汗来。到了“文革”之初,陈望道在复旦大学遭到大字报的猛烈攻击,红卫兵说他“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反动学术权威”等等。不知那个时刻的陈望道,对于自己当初翻译《共产党宣言》、将祸水引入中国的莽撞之举是否感到后悔?

习近平执政以来,中国大学中党委的权柄一手遮天,学生告密成风,教授谨言慎行,陈望道所期盼的大学取消党委、尊重学术自由,如同水月镜花,遥不可及。

习近平知道有过纳粹历史教训的德国人最警惕中国的“新纳粹”吗?

御用文人在马屁文章中又说:“历史,不仅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正如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所指出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的演讲中,特别提及中国被日本侵略的历史,却一句也不提及中共建政以来侵略别国的历史,如对图博、东突厥斯坦的武力征服,以及对韩国、印度、越南发动的战争。

有过纳粹惨痛历史的德国民众,不会轻易相信习近平在演讲中关于和平的宣示。极权主义国家从来不满足于对内专制,必然同时走向对外扩张。正是习近平发表演讲的科尔伯基金会(德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德国有62%的受调查者更多地将中国看作对手,而不是伙伴。但对于日本、印度和印尼三国,超过70%的受调查者则认为他们更多的是伙伴。该基金会研究人员保尔森博士认为,原因在于,与印度、日本和印尼相比,中国有着不一样的政治制度,换言之,中国是专制国家而非民主法治国家。在同一份调查中,69%的受调查者认为,西方民主模式对亚洲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只有13%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的独裁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会被更多国家复制。“看起来,德国精英更优先考虑与民主国家、民主制度合作。这是因为人们觉得那些国家更透明,更能理解那里的政治决策进程,因此对印尼、日本这样的国家有更多的信任感。对中国就缺少这样的信任。”习近平会看这份调查报告吗?这份调查报告会让他若有所思吗?

在很多德国人及西方人眼中,目前的中共政权是最像昔日纳粹的“新纳粹”——比如,中共在东突厥斯坦设置类似于集中营的“再教育营”,数十万维族民众未经逮捕和审判便被关押在其中,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且长期遭受酷刑折磨,女性甚至被电击乳房。二零一八年五月十七日,“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主席多里坤?艾沙(Dolkun Isa)的母亲艾汉?麦麦提(Ayhan Memet)在阿克苏地区的一个“再教育营”被折磨致死——她不是第一个死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世界不应对此保持沉默,屠夫习近平应当被谴责。

历史不是习近平的清醒剂,而是习近平的兴奋剂

中国官媒报道说,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习近平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他对近代史感到最为痛心,对近代史的思考也十分深刻。”习近平曾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回溯中国近代史,他痛心地说:“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

从习近平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并非习近平的“清醒剂”,而是其“兴奋剂”。习近平的伎俩跟当年的希特勒如出一辙:希特勒利用一战失败之后德国民众的怨恨心态,宣称他可以带领德国民众一起缔造空前强大的“第三帝国”,从而赢得人心、赢得大选,通过人民授权的合法形式获得政权,继而颠覆魏玛共和国,掀起世界大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莫大的浩劫;习近平也是利用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往事,宣扬他可以实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国崛起”,建立一个让秦皇汉武都“稍逊风骚”的东方大帝国,从而得到了国民的全力支持——习近平主导修改宪法、恢复终身制,在全国人大获得全票通过,即便在毛泽东时代,也极少出现此种全票通过的奇观。

然而,习近平拒绝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滞后,是专制独裁扼杀了民众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中国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饮鸩止渴的走向军国主义的方案,中国需要的是民主、自由和法治。但是,习近平视民主、自由和法治为仇雠,为了维持中共一党专政的政体,他将近代史作为煽动民族主义和反西方思潮的素材,让全民一起闻鸡起舞、过狂欢节,沉醉于“厉害了,我的国”的高潮之中,即便是被驱赶出各大中心城市的“低端人口”,也以为“战狼”会从天而降来保护他们。

习近平不仅自己吸食毒品,也向全民灌输毒素。然而,任何一种兴奋剂都会带来巨大的副作用。等待大梦惊醒,才发现不仅一无所有,而且身体衰竭,死路一条。

——《纵览中国》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刊登日期:Monday,July 9,2018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