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山同学
公号:Free-is-not-free
时间:2019.1.21

近些年,我不停的问家乡(湘南地区耒阳)接收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答案都是不乐观。

一方面,中国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到印度、东南亚、非洲诸国;一方面,离广州不到两小时高铁的耒阳却不能承接广东中低端产业转移。相对于穷山僻壤,耒阳市有比较便捷的水路、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有大量的劳动力人口,”按理说“应该可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这个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若交通物流成本并不算高,难道是家乡的”制度成本“太高——土地征收成本、税收、治安等成本太高?或许是吧。

今天早上4点多醒来做了一番资料收集,我获得了答案。答案藏在各省统计局的统计数字里。

收集数据的过程并不顺利,花了不少时间,主要因为很多省份的统计局网站相当不专业,我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想要的数据。这里要表扬三个省的统计局——广东、江苏、湖北,尤其是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的网站做得相当专业,数据比较齐全且发布及时。

目标是比较中部省份和东南沿海省份的状况。

中部省份选了几个工业大省陕西(一般把陕西当做西部省份,不打紧,不影响结论)、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河南、河北;沿海省份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

统计指标四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出口产值。数据表截屏如下(比较特殊的数字以彩色标志)。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来呢?

东南沿海五省中,福建算一个”异类“,投资、工业产值、用电量增速远远高出其他四省,而出口增速也是五省中最高的。福建表现好也许与政治姻亲的照顾有关?我不知道。而中部省份中,河北是个”异类“,用电量增速和出口增速低出其他中部省份一大截。因为它的环保压力最大?不知道。

去掉这两个异类,我们肉眼看得更明显:今年中部省份的增速比东南沿海普遍要高出不少。不过平均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截图如下。

最明显的是出口增速的差别,中部七省平均出口增速为22.5%,而东南四省为8.0%,后者不到前者的一半。另外,用电量相差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相差3个百分点,只有工业产值相差不大,只有0.7个百分点。

在我的印象中,出口一向是东南沿海各省的”专利“,然而2018年,中部七省的出口增长竟然高达22.5%,七省中没有低于11%的。不得不说,这个数据具有普遍的意义。

这个数据解释起来也简单:东南沿海向中部省份产业转移正在快速的进行之中。

湖南省今年的出口增速高达26.3%,我家乡小城耒阳没有明显感受到这种产业转移,或许与它身处湘江上游有关。湘北虽然陆路离广东更远,但水路更便捷——出口商品经过长江出海更便宜,且湘北工业基础历来比湘南好,更容易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

不是题外的题外话

最近网上有不少文章以沿海的增速下滑来说事,看来是过于恐慌了。

我把此解释在群里简单说了下,得到群里两位”生意人“直觉感官上的支持。若此解释是是正确的,那么我便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又增添了一些乐观。

我一直认为,中国东南沿海中低端产业本不应该大幅度向国外转移。东南沿海的人均GDP比中部省份高了差不多一倍。我家乡工人3500元工资已经算较高的收入了。放着国内的资源不用,把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印度、非洲去,中部工人的收入就很难提高——大部分中部省份家庭不得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陕西、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有非常好的高校科研机构,有完善的中高职业教育体系,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目的地非洲、东南亚、印度诸国怎么能和我们这些省份比?

只要把基础建设做好/降低物流成本,把制度成本降下来,那么,沿海产业转移到中西部肯定远比出走国外要好得多。肥水不流外人田才好。

若产业转移顺利,也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目前热炒的出生率低迷、以及该死的留守儿童问题。之前大量的夫妻两地分居,一年难得炮几次,出生率肯定不会高。

目前很多人批评当下”走四万亿的老路“,担心中国基建过剩,上述数据可消减一些这类担心。

更进一步,我以为应该更大胆的投资中西部基础建设,更快速的把中部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到东南沿海水平上来,由此可以更快速的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

基础建设高投入引发的一时高负债也不是大问题,如我前面多次阐述的,学习日本韩国高增长时期的做法,大幅度提高通胀率,用通胀税为基建融资有啥可怕的呢?

量子人生 2019-01-21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