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亚文学青年的故事

4月5日的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会议,有一个议题是颁奖典礼。

这是一次不同凡响的颁奖仪式,表彰的对象是:斯洛文尼亚2019年全国中学生散文比赛得胜者,他们的年龄是16-18岁之间,他们是:迪伦·尤尔切维奇(Tilen Jurcecic)、伊扎·赫里巴尔(Iza Hribar)、拉娜·卡尔梅里(Lana Krmelj)、米哈·康帕廷(Miha Kopatin)。

廖天琪(右二)与获奖学生合影留念

当今社会,是英特网络的世界,每个人手不离手机,游弋在网络世界中,碎片化的信息,网络游戏等充斥世人的视觉,而这些中学生是如何面对这个现实世界的,又是如何身处这样环境却在文学道路上起步的。

廖天琪的采访就从这些问题切入。

这几位学生来自于斯洛文尼亚各地的中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阅读,几乎是每天挤时间安排阅读文学书籍,而且喜欢传统地捧书本,自觉抵御网络世界的诱惑。学生们也介绍了各自中奖散文作品描写的现实世界领域,及他们一些独特的思考。学生们也谈了对中国认知与了解,有学生介绍,也知道台湾。

廖天琪与学生详情的对话,了解他们的经历与感受,请进入视频观看,这段采访,应该说是我们能粗浅的了解斯洛文尼亚文学中学生的故事。

在诗人故居举行读书会

4月4日晚上,由主办方安排,部分与会者来到乌尔巴村一座被时间磨损的旧屋舍,这是一位斯洛文尼亚享有盛誉的诗人故居,当地有关机构正在重新修复,在这里举行一场读书会。

诗人弗兰策·普列舍仁画像

这是斯洛文尼亚的著名诗人弗兰策·普列舍仁(France Prešeren),他是诞生在这座农舍。普列舍仁,1800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死于1849年。他的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牧师,但他在维也纳大学学的是哲学和法律,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首都卢布尔雅那(Ljubljana)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助理,但他始终未成为独立的律师。

普列舍仁用业余时间写诗,他的爱情挫折,及好友诗人的去世,直接促成他创作了最著名的作品《十四行诗集》(Sonetni Venec)。十四行诗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结构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莎士比亚、普希金等也是十四行诗的杰出名家。

普列舍仁的诗《祝酒辞》(Zdravljica)中的第七节,自1991年后,被作为斯洛文尼亚的国歌。他的诗作特点,不是单纯的多愁善感,被公认为是斯洛文尼亚诗歌界的领头人,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普列舍仁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也是欧洲最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弗兰策·普列舍仁死于1849年2月8日,这一天被称为「普列舍仁日」,也被定为斯洛文尼亚的国家文化节。

普列舍仁故居诵读会一隅

在这样的环境里与当地村民举行读书活动,真可谓是有神(文学大师)相助,极有韵味。

廖天琪会长讲了刘晓波刘霞夫妇的故事,并用英语诵读了刘晓波诗《承担》:

你对我说:

「一切都能承担」

你顽固地让眼睛对着太阳

直到失明化为一团火焰

火焰把海水全部化为盐

亲爱的

让我隔着黑暗对你说

进入坟墓前

别忘了用骨灰给我写信

别忘了留下阴间的地址

骨碴会划破信纸

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字

碎裂的笔触刺痛了你

烧灼中的不眠之夜

让你为自己而惊奇

一块石头承担了天地

以其坚硬猛击我的后脑

白色的药片由脑浆制成

毒死我们的爱

再用这中毒的爱

毒死我们自己

斯洛伐克诗人米兰·里赫特(Milan Richter),诵读了他的《黑白世界》等几篇诗作,保加利亚裔德国诗人伊利亚·特罗亚诺夫(Ilija Trojanow),也诵读了他的一篇长诗。提问讨论时段,当地的文学爱好村民却对中国特别感兴趣,她们疑惑道: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眼下却又是一个世界巨大的专制集权国家。

廖天琪(左二)与乌尔巴村部分文学爱好村民合影

活动结束后,故居管理员请我们在留言本上写几句,我们是这样留言的:「文学先辈,诗歌没有族裔之分,没有国界之隔,它属于整个人类世界,我们也来了……。独立中文笔会廖天琪、潘永忠」

从这两个侧面,给了我们深刻的感受,无论世界如何繁花似锦,千变万化,斯洛文尼亚这片土地,在传承欧洲传统文化方面,依然是因地制宜,深入浅出的继续发扬光大。有文章报道,斯洛文尼亚在原南斯拉夫分离国家中,政治经济发展尤为出色,排名第一,在整个欧盟体系中也属上乘之国。这是否说明了一个道理:文化是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人的自身现代化的基础。

潘永忠(独立中文笔会)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