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邓即邓丽君。小邓一生未踏足中国大陆的上地,但可以作一些假定。

如果小邓真的进入老邓统治的中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邓丽君是歌星,她所传播的文化与中共的文化水火不相容。例如,《何日君再来》只是一首柔情蜜意的歌曲,中共却把“君”字解释成日本兵或中央军,这是按照“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公式所作的解释。这么解释,等于设下一道防线,不至于再毒害中国人了。

艺术的力量竟可以摧毁这一道防线,邓丽君的歌曲在大陆同样风行,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至小邓的歌曲抵制不住,才发觉万里长城堵不住所谓“靡靡之音”,中共乃改变做法,索性花重金邀请小邓到大陆歌唱,孰料小邓发过誓愿:只要老邓不肯认错(指“六四”屠杀),只要大陆实行专制独裁,即使重金礼聘,她决不跨过罗湖桥。小邓的风骨、小邓与中共独裁体制的决裂的行动,有几个文化人能够做到?

歌曲本是纯文艺的,这时小邓的歌声便与政治标准紧紧结合,当初批判“靡靡之音”的调子不攻自倒。

退一步设想,如果小邓真的进入大陆,一定会受到疯狂般的欢呼,她的声音可以压倒老邓,甚圣压倒千万人齐喊那个“毛泽东万岁”声!

听众疯狂之余,不免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这个姑娘出生在台湾,大陆的女中音、女高音何止百人,人杰出于地灵,为什么中国就培养不出如此杰出的歌手?

考其原因,如果真有一个技压群芳的歌手露头,大陆的报刊、媒体、电视一定会封杀,决不会让“靡靡之音”流毒全国,出人头地的艺术家、科学家在这里吃不开。有些报刊或许不甘寂寞,发表出来的东西,大概是小邓如何搞同性恋,如何爱上巴黎的声色犬马,如何对台湾失望等等。

共产党讲求舆论一律,上面定下了一个调子,真正识货的赞扬,就会搞乱了“政治第一标准”,就是没划清阶级界限,就是为黄色文艺摇旗呐喊云云。

上述种种设想并不过份,证实部丽君当初拒绝赴大陆,确有先见之明。

小邓不幸在泰国猝死,大陆的小邓迷万分痛惜,第一个反应,民间流传开“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死了”!前面一句是指邓小平。政治家还不如一位歌唱家,这两句话便反映了民心!

第二个反应:《何日君再来》又重新风靡大陆,这里的“君”字,正好是小邓名字里有的,当我们听她的录音带或是唱起这支歌,表达了人们的怀念、追思和遗憾之情。

《动向》1995年7月号

文章来源:王若望纪念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