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宏4日至6日访中国,出席上海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有150多国3000多家公司参与的盛会,唯独马克宏是出席进博会的欧洲领导人,招致德国政界对法、德及欧盟共识被破坏的担忧。德国对中国进口商品交易会保持距离,怀疑博览会是中国的宣传。去年只有少数国家如俄罗斯、古巴和巴基斯坦派高级代表参加,马克宏的出席大大提高该展会国际见光度,对遭西方抵制冷落的北京是很大面子。马克宏给北京这么大礼物,换得150亿美元合同,法国及欧盟当前对中国政策究竟如何?
法、英、德及欧盟近年对中国政策已从过去“紧密接触”,转变为“谨慎交往”,欧盟努力想对中国政策形成统一的声音。马克宏今年3月邀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双边会议,还邀请德国总理梅克尔和欧盟主席容克,三人都向习近平明确表示,欧盟怀疑北京的“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因为欧盟看到一带一路正在分裂欧盟。他们要求中国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最终能与欧洲人达成投资协议。
然而,马克宏这次成为欧盟唯一国家元首高调访华,获得不少好处,却违背欧盟对中国态度应一致的承诺。去年1月,马克宏首次访中国,对北京发表过激烈言论。他在“新丝绸之路”峰会批判性演讲,呼吁北京遵守统一的欧洲法律,遵守招标、环境和社会标准。为此他吃了苦头,中国没有像往常一样与法国签署大订单,让马克宏几乎空着手回家。
今年马克宏改变姿态,对中国人权问题,他虽自称与习近平谈及,但语气相当含糊暧昧。“费加洛报”称,马克宏对香港抗议问题欲言又止,因为中方也会反问他法国“黄背心抗议”情况。至于他是否提到新疆维吾族人权议题,没有任何明确报导。
果然,马克宏因此受到习近平隆重欢迎,中法签署价值15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领域涉及航空、能源及农业,20家法国公司获准向中国出口禽肉、牛肉和猪肉产品。金融方面,中国宣布在巴黎定价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是2004年来中方首次发行欧元主权债券。此外,中法还签署中法关系行动计划。
马克宏高调参加上海进博会,无疑是因国内经济问题,必须觊觎中国市场。法中双边贸易不平衡,去年,贸易逆差达290亿欧元,占法国贸易差额总额十分之一。近年中国上升为法国的第二大产品供应国,而法国对中国出口仅占1.5%的市场份额。从低成本供应商开始,中国日益成为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国,航空航天产品居首,中国已成空中巴士(空客)公司和其他法国公司的重要供应商。法国部分地区非常依赖中国产品,如空巴某型号直升机已包含50%中国零件。马克宏这次在上海最想说的是“中国人,请购买更多法国商品!”
同样,在对中国策略上,欧盟国家也面临类似法国的两难处境和心态。尽管欧盟有共识,习近平虽然承诺开放市场,但中国许多方面未达到欧盟预期,外国公司在中国仍享受不到与中国企业相同的条件,且不得不技术转让给中国,以寻求合资合作。
在中国,国有企业仍比私营企业更受青睐。但今年却有17个欧洲国家参加上海进博会。法国、义大利、捷克、希腊均是主宾国,德国、义大利、法国、英国、瑞士参展企业展览面积位列前十位。去年1月至12月,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2499家企业,同比增长33.4%,实际投入金额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
去年欧盟对中国投资项目2425个,实际投资10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5%和25.7%. 与法国一样,欧盟一方面呼吁中国开放市场,指责中国存在承诺疲劳风险,另一方面则加紧与中国做生意,采既抱怨施压、又积极抢占市场的两手策略。
法国及其他欧盟国家很清楚,尽管欧盟不断抱怨中国改革力度不如人意,存在承诺未履行风险,但中国改革和开放则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不因外力而转移,让欧洲呼吁的效果有限。法、德及欧盟也认知中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不断增长的强势,但考虑到自身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中国保持紧密经贸关系,让欧盟被中国“攻陷”。
与美国不同,经济是欧洲国家的软肋,中欧关系将围绕着经贸不断演化消长,中国从中受益,特别在中美关系不看好下,欧盟成为中国失去东隅,收之桑榆的对象。
世界日报2019年1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