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7

家中的电视机坏了!对喜欢追看电视剧的自己,没有电视机的日子,简直犹如世界末日一样,根本活不过来。在心急如焚的驱使下,便立刻决定飞奔到离家不远的家电店,希望尽快买入一部全新的电视机。

踏入店内,林林总总各式各样款式的电视机尽入眼帘,有的是30多寸、有的是40寸,有的甚至是50至60寸,不同公司推出的尺寸与款式也有不同,价格亦分异极大。原以为来自日本的品牌,如索尼这些传统电视机生产大厂,它们推出的电视机价钱,会是冠绝全店。实际上竟然是韩国的三星与LG,那些昔日只会走平民化市场路线的企业,它们推出的新款智能电视,价格却远超日本的品牌。当然自己最后也是顺应时势,选购了韩国品牌。但单是这次买电视机的经验,便能体验出日韩两国的经济实力,还有它们给我们在外的营销印象,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如何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韩国地理上本是邻国,然而两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睦邻的时间却少之有少。日本曾经以高压手段,从1910年起直至1945年,殖民朝鲜半岛35年,并血腥打压当地的独立运动,埋下了韩国人敌视日本人的近代根源。只是,日本当年在殖民朝鲜半岛期间,虽为著私利,开取朝鲜半岛的资源,但却为反过来为韩国人带来经济上的现代化,铁路、基建与营商智识,从硬件到软件,都是从日本学习得来。因而,工商业结构上,韩国当代的发展模式,跟日本有著不少异曲同工的步伐。

只是,一直领导著亚洲经济发展的日本,进入90年代以后,其地位却慢慢被原来紧随其后的韩国陆续追赶,踏进2000年代后韩国更在综合经济实力上超越日本,震惊了整个亚洲市场。究竟何以原来一直以日本为学习模仿对象的韩国企业,能够超越日本,在世界上占有更高的位置。由在首尔大学国际研究所任教,并取得经济学博士的金显哲教授,早年前撰写的作品《日本的制造对上韩国的行销:日韩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也许能为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们,提供一些答案。

全书分为九大章节,著作《日本的制造对上韩国的行销:日韩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以历史、营商思维、企业应变力、政商结构、行销策略与对外接受程度等等角度,分析为何我们外人以为日本跟韩国类似的经济面向,实际上却因为他们截然不同的分别,最终导致韩国的制造业,能够在短短十数年间,脱颖而出,并超越日本,成为今天雄霸亚洲的新龙头。

作者金显哲率先在书中提出的,就是关于我们认识,亦是主导著日本经济发展已久的政商建构,即是所谓的「铁三角」关系。日本的政府、财阀与银行,三方面建立相互支持的利益合作模式,每当政府想推出某些新经济政策时,便可透过控制银行体系,向部份得政府支持,并拥有紧密合作关系的财阀,提供具优惠条款的资金贷款,让它们在获得充裕的财力支援下,协助政府推动亲建制的经济发展施政。韩国在殖民时代学习了日本的经济模式,建立了一套与日本类似的「铁三角」关系,只是,如作者所说,韩国之所以能够超越日本,也是由于他们能在这种关系中,找出突破,调节出更具市场效益的合作模式。

相较日本,韩国的「铁三角」模式中,能存在具影响力的财阀数量,却比日本少。更少的财阀,却使财阀的内部竞争减少,让实力更加集中在一小部份的庞大财阀身上。它们能够把市场扩张实力,聚焦在海外市场,最终使韩国企业能够击退单是要应付国内市场竞争已经疯疲惫不堪的日本企业,在经济规模上超越日本。

继后,作者金显哲再以如何应对著时代转变,来指出日韩两国企业的适应力差异,是直接导致韩企最终超越日企的主要因由。90年代以前,世界科技主要还是以「类比」模式主导,日本作为此技术的领导者,一直以此控制著全球经济市场的命脉。踏入90年代以后,「类比」逐渐被「数位」技术取代,不少日本企业,却因为坐拥著旧有技术的龙头位置,一直对技术转移抱有保留。结果,因为一场IMF经济危机,正处于绝处逢生的韩国企业,在毫无后顾之忧下,反而能更容易放弃既有模式,直接拥抱新兴的「数位」技术,最终后来居上,乘著新时代的经济势头,一下子超过日本,成为主导亚洲「数位」市场的新巨头。

当然,正如书中作者金显哲所引用有关韩国烧酒与日本烧酒发展的例子,向来以「匠人」自居的日本烧酒业,都是喜欢把生产精神,全都投放在研发更高质素的酿酒技术之上,忽略市场推广的大众化宣传手腕。但作为后来居上的韩国市场,却反其道而行,取「适当」而非「完美」的市场计算,每当应为恰当之时,便立刻推出市场,并以全方位的广告宣传,先占了有利位置,从而影响顾客的口味。这种讲求「速度」与「包装」的企业思维,韩国财阀远比日本来得更积极更快,这亦难怪当年日本的连锁快餐店「吉野家」,在打入韩国市场不足两年后便因败退,全数撤出当地市场,究其因由,都是不够韩国人的作风快。

韩国企业能超越日本,绝不是「侥幸」这两个字便能解释。内里,更存在著两国国内的经济模式差异,还有截然不同的企业营销思维,才导致今天「日退韩进」的局面。这本《日本的制造对上韩国的行销:日韩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大概能为我们提供不少引旨,寻找更深入的答案。

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