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国边境部队5月5日和9日,分别在边界发生大规模打架群殴。两国随后谈判,但未达成协议,双方在多个地点持续对峙,大举增兵,互指对方侵入领土,展现强硬姿态。印度联盟部部长普拉萨德说,在莫迪总理领导下,任何国家都不能蔑视印度;北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则警告印度,不要采取任何导致局势复杂化的单方面行动,否则中方将坚决应对。有分析说,中印领导人可能藉强硬表态,消减或转移内部对政府治理失当的压力,两国并非真要兵戎相见,让1962年中印战争重演。

长久以来,边界争端一直是中印之间最敏感问题,双方领导人都不敢示弱,否则会被认为是缩头乌龟。外交分析指出,习近平和莫迪领导下的两个政府,基本上都非常重视民族主义,印度对印中边界议题特别敏感;中国则未足够重视印度,没给印度人适当尊重。双方民间关系氛围很差,边界问题只要一点火星,就可能引燃大火。

印度媒体指出,中国的举动是在转移国际社会、国内民众注意力,让外界暂时忘记北京当局在疫情初期轻忽,导致瘟疫全球流行的影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会议时表示,“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被外界解读为指向印度,在向新德里发警告。

北京带有浓厚民族主义气息的强硬姿态,还表现在人大和政协会议工作报告和法案中,如“港版国安法”出炉,和两岸关系表述的变化。党媒称,对香港出现“港独”苗头的街头政治运动,北京不再一味妥协;“港版国安法”释放强硬信号。

中南海的强硬还体现在对台措词变化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台湾的表述与以往有显著不同:首先是“九二共识”不再沿用,完全未提;在表述“促进统一”时不再出现“和平”字眼。对中印边界争端和港台问题,北京展现强硬,除了地缘政治考量外,很重要动机是藉此激发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转移民众对北京在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种下各种恶果的负面情绪。

从北京的角度看,中国目前国际压力很大,台海局势高度紧张,“印度自恃国际环境对已有利,认为是战略机遇期,试图趁机迫使中国承认中印边境现状外,推进蚕食中国领土”。而新德里的举动还得到美国支持。

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外交官威尔斯(Alice Wells)20日抨击中国说,紧张局势提醒世界注意北京构成的威胁。中共党媒则回应, 1962年印度惨败的根源,是盲目高估本国政治、军事优势,低估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印度严重错判国际形势,相信美苏敌视中国,支持印度;当下印度亦存在盲目自信的现象,同样获得美国的鼎力支持。

然而,无论从实力对比和地缘得失上看,印度不可能真心要对中国开战。而中方也没有意愿和印度交战,因为北京也面临疫情和经济危机压力。

2020年,中国国防预算与去年相比增长6.6%,达人民币1兆2680亿元(约1810亿美元)。而印度今年度国防预算仅669亿美元。2019年,中国国防支出约1776亿美元,而印度仅711亿美元,中国几乎是印度的三倍。虽然近30年来,印度在经济和全球的地位增强,但仍远远落后中国。

针对此次斗殴事件,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度将向边境增兵,维持现状,但也将通过外交渠道寻求解决危机。赵立坚也说,中印之间有完善的涉边机制和沟通渠道,双方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强调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严格遵守签署的协定,维护中印边境和平稳定。

目前为止,边境冲突双方似乎都遵循先前谈妥的非正式协议,保证不会在冲突中使用武器,防止暴力升级。双方军人用拳脚互殴,虽有人受伤,但无人丧命。

中印边界争端是历史问题,不可能在短期或通过战争解决,只能长期磨合较劲,维持现状。边界冲突除了表明地缘政治竞争外,双方领导人也为满足国内政治需要,各取所需,为稳固自己执政奠定基础。

川普总统表态愿介入调停纷争,但印度已婉拒。印度在国际抗衡中国的大情势中,虽倾向和美国站一边,但美方也不会让印度铤而走险。两国增兵只是相互威慑,不至于引发战争,外交解决、各自克制仍是双方的首选。

世界日报2020年05月30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