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6日山东大学教职工60馀人(包括78岁老教授),上午九点三十分到校办公楼门庭集中,就集资建房问题要求校领导接见。一位处长非常严肃地责问大家:“你们怎么来的?是不是看小字报来的?听谁打电话叫的?校领导在吸纳意见,反映意见要按正常管道,不要采取这种方式!”群众一片回应:“我们这种方式没错!”“我们是自己来的!”正当大家准备席地而坐时,一位处长打开工会厅大门,放众人进去,此时大家已经在走廊站立一个多小时。

一位处长向大家介绍,上週离退休人员上访情况材料已报校领导,他说:“大家反映意见主要是对校领导、关键岗、二三级岗排在老同志的前边有意见。眼前方桉要做调整,怎么调整不知道,我们为了研究大家得意见,开会到晚上十二点,调整方桉还未出台,肯定要对老同志有照顾,同时,也要照顾在职人员,在职人员关係山大今后的发展,老同志对山大从前的发展有贡献,我们要兼顾老的和现在干活的。出台第二方桉,肯定徵求大家意见,徵求的时间要长,范围要大。

某老师:感谢处长,老同志从九点半等到十点四十五,大家冷透了。我们没有非份之处,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大家都在学习过程,理解的对不对,做小学生。本着对山大负责的态度向学校反映意见,代表与方校长的对话,没有机会向各位老师传达。今天来这里,代表们传达与校领导对话经过,同时和领导见面使领导瞭解大家反应,我们能说到一块去。

孙文广:十一月二十九日,我们来了四十多人,那次很好,马上就让我们到了工会厅,尹书记也讲的很好,她让我们选几个代表到她办公室反映意见。大家选了八个代表,对话后按领导要求,写出了书面材第二天上午就交给了校领导。

原来的方桉,不管78岁还是87岁的老教授都排在第三档,在小青年后边。老工人干了一辈子,70岁80岁都在最低档。分三六九等不合理。我可以不要房子,但这个道理要讲,都说几个教授在闹,不是,是大家都有意见。(群众插话:“房子可以不要,公理不能不讲!”掌声)我们强调分房方桉的原则是: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五种人分类不公平;三、按积分排队。

上次见领导,展校长曾说:要“照顾老年人”(某处长认可这句话),要房子提意见,应该直接和校领导见面。按各级党组织一级一级传达分房方桉不合理。方桉到现在不见面,没贴出来,不透明。上次,处长答应贴出来,现在还没贴,东区是自己张贴的,我们自己的权益要自己争。分房方桉要公开、公平、公道、增加透明度,按党的政策办,第一批几个人要公布出来,要讲清楚,二、三级岗什么意思?具体多少人?也要讲清。

我70岁了,心脏有病,大冷的天到这来,我也不愿意。建议开群众大会,直选群众信任的代表,制定第二方桉,讨论分房方桉时,要房的领导人,应该回避。

某老师:分房原则,集资房的性质,代表与校长有争论。大的原则上存在分歧,没有共识。

周同度:校长的方桉,我们不同意,他讲:一批有多少人,二批有多少人,不是哪批多少人的问题,而是分批对不对。现在集资建房,集资的性质是房改的延续,是房改没完成的,是欠大家的,是对现有亏欠的补偿。各个学校的瞭解,都按补贴公式,即职称、公龄、任职年限,计算积分,这个积分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贡献。按积分排序是合理的。五宿舍的办法解决的就好,现在提出三、六、九等的分配方桉不公平。博导岗位制度不是分房标准,许多人排队以后,再提等次,重复排队,重复享受福利分房的优惠,学校自己发明的新方桉,其他单位没有这样做的。学校今年六月、十月两个方桉,第一条性质都是集资房为房改房的延续,十月方桉本次分房仍属房改房,这个原则不能变,分配方桉要与原则一致。现在突然出现第三个原则,和上述两个方桉背道而驰。房改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国家有政策,我们要解决欠帐问题,国家政策没有加分一说。我们要听国家的、建设部的、省房改办的。

某老师:1、现在分房方桉不符合老年人权益法;2、每次分房后,几年内不准再分,否则领导、博导等人又出来重新要房。应该按九七年底前的职称标准执行。现在工资外有岗贴,特殊人才已在岗位津贴中体现。学校出钱还可以给他们再加津贴,不要侵犯老年人利益。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执政为民不考虑老年人的利益,就不对,按岗分房明年他们不在此岗还要退房吗?以后更年轻的人提上来,再按什么去重新分?1、要立党为公;2、要以九七年底为依据;3、参加一次分房已达标的,不参加本次分房。

某老师:校长说本次要房只有几位校领导,但忽视了校领导共有多少人?其中几人达标?有几人还出来要房?退休的人很多,但要房的人少,因为没有钱不敢要。通过学习方桉,交流体会,明白把人分出五等不符合政策,不公平。这个方桉偏离了原则。十月二十六号方桉说,本次仍属房改房,是房改的继续,解决没有达标遗留问题,这是领导和群众矛盾的基本点。领导认为给引进人才解决住房,山大的地位就提高了,就变成知名大学了,他们应该想到,解决离退休的住房也是提高山大的形象,我接触的各界人士都在说,你怎么还住这样的房子里?政策应该体现以人为本。

1、我们当初工作时,我们也是人才。多少人来挖我这个牆角,我都没去,无私的为山大做贡献。吸引人才不能牺牲广大群众的利益,如果来山大是为了要大房子,那么有地方给他更大的房子,他就会走掉;

2、抹杀了老职工对山大的贡献,山大辉煌一百年,后五十年我们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计报酬,那时是多少课时,多少工作呀,对解放前曾经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民主党派,周总理在解放后再三要求,党不要忘记他们。共产党有这个传统。现在我们还没有死,学校就把我们忘了(鼓掌)。无论什么职位,只要辛苦为山大工作,就应得到合法的权益。不能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去满足一少部分人,给津贴就已经承认了他们的贡献,我们老一代有苦劳,成绩也不比年轻人差;

3、分五个批次极不合理,学校有个陈惠民老教授是研究小麦的专家,课题是他提出的,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争了光。我们学校还下了文件,全校教师员工向他学习,按这次分房政策,陈老先生因为不是博导,要排在第三批了,而他后面的人,他的学生现在都在关键岗位上,一二级岗上,后辈就要排在他的前边。年轻人都不忍心这样做;顾继中处长在职领导研究生处工作上了轨道,把他的功劳一笔抹杀,排在后边分房,考虑在职的,不考虑退休的,不合理。博导是流动岗位,明年他不是,他享受今年的待遇后,明年能再退房吗?真是自己製造矛盾。现在关键岗、二、三级岗实际没完成任务的有很多,要举例子,也很多。

4、有碰运气的和侥幸的,管理干部去年在职,今年退休,等级就靠后,差几百号,碰上了今年还没退休,就挤上了这班车。公平没有绝对的,按积分排队才是全国各专家研究出的,这就相对公平。全国各地都这样办法,为什么我们要分三、六、九等。人为製造矛盾,现在有处长说,只照顾校领导,把我们处长摔下来了。威海分校是积分制解决,大家没有意见,为什么一个学校两种方针。

李昌玉:陈惠民转基因研究,我写的文章在联合报上发表,本次分房他排第三批,他的学生排在他的前面,他的课题还没有完成,就这样办了,不合理。

史若平:我二十年房子没有动,有人搬了几次,有新房还要新房,博导可以加奖金、加岗贴,有钱去买房,现在分房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成立分房领导班子,要有校领导、工会、群众代表一起参加。

李昌玉:方桉要确定,分房过程要公开,不要有猫腻,暗箱操做,要有分房机构。

某老师:有人分了再分,不少人长期面积不达标,对这部分人应该如何打算?某负责人说:你们都能有房子,有了房再出来要更好的,好的层次都给了年轻人,老年人排到五六楼上,不交钱我也不能要,大家都有房,就要先给老年人,他们生活有困难。

某老师:南校区书记,分房时自己不先要,所以他们分的好,现在僧多粥少,按五类人分房,在座的没有人能分上。九七年校领导花一到两万住好房,现在没有二三十万不可能,不公正。

群众提问题:旧房都到哪里去了?解决房改遗留问题,欠帐还钱,欠房还房(鼓掌)特殊的人可以单独建房,省的把挑剩的房给大家。(此时群情激昂掌声不断。)

某处长:我要负责的向校领导反映。离退休党委会尽大力要让老同志都知道新的方桉,今后一定要张贴、开会,徵求意见,有组织的按管道让大家都知道第二个方桉。

夜间有人贴小字报,要上访这个方式不合适,我不赞成。老年人身体不好,具体问题我们来解决,有意见到处里、到党委。我承诺转达大家的意见。

孙文广:请问处长,你认为哪些方式不合式?

某处长:我个人意见,小字报不合适。

群众:领导言而无信,说贴出方桉,结果不贴,答应的事不办,小字报是一种联繫方式。过去领导很好见,现在书记很难见。

候龙飞:一,大家提的意见很好;

二、大家到这里来,对处长来说,这是送上门的工作;

三、提建议是给学校做工作。不存在途径对不对的问题,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也不是聚众闹事,更不是无理取闹。处长的立足点不对,所以大家不接受,我们来这里完全正确,今后再来也正确。、

某处长:徵求意见,有关部门、工会、职代会共同组成有一定的形式,代表大家组成分房领导小组,可能大家不信任我,可我还是承诺第二个方桉要广泛徵求意见,让大家都瞭解。

刘崇尧:途径没问题,一般党员可以直接向中央反映意见,老师们向领导反映情况,贴小字报反映意见是合法的。就是向媒体反映意见,也是老师们的正当权利。就算写的不对的小字报,你们也没权揭下去。

孙文广: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自自。

某处长:我没说你们犯法。

大家:大家找领导提意见就定性为方法不对,途径不正确吗?

某老师;大家的目的达到了,学习心得也表达了,诚心诚意给领导提的意见,领导是什么态度,是否放在心上,是他们的问题,我们是合乎党的政策要求,我们希望校领导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站在三个代表的立场上,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希望把矛盾激化,都是自己人。大家来时没有地方,冻了一个钟头。领导以为大家是在搞什么东西,其实就是反映房子问题,不是要搞点什么东西,不要联想到有什么问题,想到文化大革命。

2004年12月6日于山东大学

以上“纪实”张贴在山东大学东区教工宿舍布告栏,当天被撕,第二天改贴“纪事”又被撕。第三天又贴了纪要“。(以上根据参加者记录整理,未及核对)

附:李昌玉:教授上访记

(博讯《孙文广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