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早年曾经宣传过,应用过辩证法。在民主革命中领导中国人民夺取过伟大的胜利。

建国以后,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毛泽东同志逐步发展了形而上学。后来在全国兴起的现代迷信,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后期思想僵化、停滞、不知道对客观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客观世界,不能正确对待客观规律。在全国形成了以他自己为核心的现代迷信。这种思想体系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极大极深。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必须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进行分析、批判。

要用唯物论破除唯心论。要用辩证法破除形而上学。

要提倡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倡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具体的方针政策。

反对思想停滞,反对思想僵化,反对主观主义,反对现代迷信。

编排“十次路线斗争”与思想僵化

毛泽东同志在七十年代编排了党内的所谓“十次路线斗争”。后来还把这些斗争一一编成序号。他去世之后,他的接班人又继续编排了所谓“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看来还打算编排第十二次,十三次“路线斗争”,并且要一直编排下去。

毛泽东编排过去的路线斗争,是要说明他过去的一贯正确,他要编排将来的路线斗争,是要说明他将来永远正确,与世长存,这两个方面都说明了他后期的思想陷入僵化,停滞与形而上学。

二千年前秦赢政,取得政权以后给自己定名为始皇帝(秦始皇),并要他的子孙相继为帝,秦始皇还亲自为他的子孙定名曰:二世、三世、四世……以至万世。他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名曰“秦二世”。秦始皇在取得政权以后的一片颂扬声中在发展封建主义的同时,发展了形而上学思想。认为他的皇室统治将永远传接下去。他要编排二世、三世……以至万世,是要树立他始皇帝的形象,万世不变,万世为尊。

毛泽东在建国后的一片歌颂声中,思想逐步停滞、僵化,认为他的话“句句是真理”。他要编排“十次路线斗争”并要永远编排下去,是要树立他一贯英明,永远英明的神化形象,要使他的“教条”永远指导人们的思想、行动。

秦始皇和毛泽东之间相隔二千前,虽然两者有很多不同,但是却出现了一些惊人的历史相似性。

封建统治者,或者发展了专制主义的人,思想僵化的人总是认为他们建立的政权将万世长存,永不消亡。

毛泽东与血统论

由于毛泽东后来发展了他极左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并由于他本人的宣传和倡导,所以使得血统论在中国猖獗一时。

在解放后又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毛泽东说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因为出身剥削家庭,或受旧学校教育,因此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解放后十七年,即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毛泽东提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这实际上是要说明当时的学校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出身不好的人,经过十七年也是教育不好的,他还提出大学中地主资本家家庭出身的太多。69年他又提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名称,来称呼出身不好的青年,这实际上是承认出身不好,思想也一定不好。剥削家庭的出身,就是有剥削阶级的血统。否则就不用什么“可以教育好”的名称,来把出身不好的青年与广大的青年区别开来。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不论大学招生,还是征兵、招工,甚至中学招生,血统论都成了指导思想,出身不好的青年,不能上大学,不能当兵,小孩子要上中学都很难。

血统论猖獗一时,不但使出身不好的青年走投无路,有的甚至走上堕落、自杀的道路,极其严重的摧残了这一批青年的身心,而且血统论也毒害了很多出身好的青年,使他们产生了盲目的优越感和自来红的思想,从此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思想停滞僵化。

血统论在中国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毛泽东的极左理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血统论是在封建社会中兴起的一种理论,当时选拔官吏,进京赶考,都要讲出身、门第,“出身不好”的三教九流之家的子女,据说不准进考场。封建社会的血统论竟被毛泽东接受下来,并加以发展。这说明毛泽东的极左思想与血统论,是有它的历史根源。

“否定之否定”是规律

六十年代毛泽东说根本不存在“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说辩证法只存在“对立的统一”这一个规律。从那以后中国哲学界就只讲一个规律。但是“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也是马列曾经认真论述过的规律。自从毛泽东说不存在这两个规律之后,中国哲学界就再也不能讨论这两个问题。

毛泽东否定这两个规律的存在,说明他后期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不懂辩证法,无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他在“矛盾论”中论述过“对立统一”的规律,为了树立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就说,马列论述过的其他两个规律不存在。但是否定两个规律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他本身的局限性,后期他不可能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将被否定,不能也不愿意看到周围事物和他自己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如果说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描述存在的,那么“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则主要是描述发展变化的。如果说前者是描述静态,相对静止的,那么后者则主要是描述动态的,运动过程的。

毛泽东在后期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看不到事物的运动,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大量存在的“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这样一些辩证法的规律,说明他已经陷身于形而上学。

(1979年9月)

(《狱中上书》,孙文广/著,香港夏菲尔出版社,2002年)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