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全球客家社团网络的建构与全球客家想像

全球化时代下,从全球客家的想像到全球客家社群的建构,客家人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性的客家社团网络,而全球客家社团网络的成形,几个居于领导地位客家社团的长期推动乃功不可没。其中以香港崇正总会具有倡议开创之功;南洋客属总会的跨国经营,强化了世界客家意识,而后有世界客属总会及其主办的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完成了全球客家社群的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0年代开始参与国际事务,客家源起的中原正统论使其一跃而以“祖国”姿态在全球客家社群中取得主导权,对台湾和各国客家在地认同的深耕,形成巨大的干扰,因而又有世界台湾客家联合会应运而起,从台湾客家运动吸取养分,而试图对于各国客家文化在地融合后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表现投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各国客家人以具有公民意识的“新个客家人”身分投身在地社会,并以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和学术研究中心重新界定台湾在全球客家中的角色,期许全球客家社群能对于人类文明提供更多的贡献。

香港崇正总会

香港崇正总会,原名旅港崇正工商总会,1921年9月29日在香港成立,创建人为赖际熙、李瑞琴、黄茂林等136人。1926年依徐仁寿的建议,为了扩大招揽客家乡亲,而改为今名。会名使用“崇正”,寓意“崇尚正义”和“崇正黜邪”。香港崇正总会在世界客家想像的形成与推动中扮演著重要的关键角色。

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乌耳葛德(R. D. Wolcott)编写的英文《世界地理》(Geography of the World)教科书,指客家为广东山地野蛮部落,引发客家团体的不满,而有大同会组织南北串连进行抗议,香港崇正总会便是为了响应大同会的行动而成立者。香港崇正总会汇聚了学者和工商界领袖,因而关于客家研究和客家学的发展,乃拥有充沛的资源。创会会长赖际熙为前清进士,香港大学教授兼中文总教习,他为了一清当时有关客家论述的争议,乃投入《崇正同人系谱》的研究写作,考证了客家起源、氏族、人物,缕述客家语言、礼俗等文化主题,从此奠定了客家学的基础。其后罗香林依各姓谱牒写就的《客家研究导论》,正是接续著赖际熙的研究路径。1949年,罗香林避难香港,1950年发表〈客家源流考〉,在香港崇正总会的支持和推广下,他客家中原南来说的研究和学说,成为客家意识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香港崇正总会在1930年代,开始积极从事各国分会的建置,纽约人和会馆、荷兰客情会馆、英国利物浦以及古巴的客属会馆均因香港崇正总会的联系而改组加入崇正会组织系统,1932年创办南洋客属总会的新加坡商人胡文虎将其药品事业永安堂药房总部迁至香港,进而接掌香港崇正总会会务,使崇正会系统与客属系统得以对接。崇正会在抗战胜利和中国内战后一度专心于投入香港本地的兴学、复员和慈善。1971年9月28日为庆祝成立50周年金禧庆典及跑马地崇正大厦落成,名誉会长张发奎和理事长黄石华接受纽约崇正会的提议,邀集全球49个国家地区的客家团体在香港召开首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会中呼吁“海内外数千万爱国侨胞支持反共国策,发动国民外交,以为中华民国政府外交之后盾”,并决议以香港崇正总会为世界客属总会,1974年,第二届客属恳亲大会于台北召开,改变前议,决议在台北成立世界客总。香港崇正总会正是利用香港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地位,试图在发展客家族群经济网络的同时,进行全球客家社团的组织和联络。

随著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香港崇正总会也转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客家学术研究和推动设立客家社团,1992年促成国际客家学会的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黄石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邀组织香港崇正总会访问北京,而于1998年9月宣告依首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决议在香港成立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与台北的世界客总自此各立门户。

南洋客属总会

南洋客属总会设立于新加坡丹戎巴葛区牛车水,原名客属总会,1923年5月由汤湘霖等倡议筹建,由应和会馆与丰永大公司发起八属同人大会,于1929年召集英属、荷属、暹罗各埠代表数百人成立,选出首任会长为胡文虎,副会长为汤湘霖、蓝禹甸。大会决议创办华文学校,设立图书馆、体育部、中西乐剧部、福利互助部,以及招待所。客总与香港崇正总会一样,都特别强调工商业的振兴。1923年将虎标药品事业永安堂药房由缅甸仰光迁至新加坡的创会会长胡文虎,为了与掌握中华总商会的福建会馆主席陈嘉庚竞争侨领地位,特别著重客家族群经济网络的建立,也在1929年1月创办《星洲日报》,开始缔造他的报业王国。随著他1932年再将永安堂药房总部移转香港,并当选香港崇正总会理事长,也就将香港和新加坡的客家社团网络连结起来。1937年,胡文虎领导下的客属总会积极推动东南亚各地设立53个客属公会,1939年8月,于客总成立10周年,召开南洋各地40馀个公会代表大会,呼吁响应抗战,共赴国难,实现客家精神。1941年底至1945年8月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停止会务。1948年8月24日改名为南洋客属总会,次年8月23日开始使用新会名,宣示自身为南洋各地客家社团总会。

1953年,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陈六使捐资倡议兴办华文之南洋大学,客总号召属侨踊跃捐输,并加入为南大团体会员,1955年南洋大学开学。当年年底,客总主席张梦生领导客属全力支持李光耀在丹戎巴葛参选新加坡殖民地立法议院议员而获得当选。1957年8月马来亚联合邦独立,新加坡未被纳入其中,客总向新加坡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并协助新加坡属侨申请新加坡公民权。1959年,李光耀初任总理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一度有意取消本地客家、潮州、海南和福州四大方言广播,客总联合潮州八邑会馆、琼州会馆及福州会馆极力争取而获得保留。

1963年9月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沙巴、沙捞越联合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主张大印度尼西亚统一的印度尼西亚为此不满而对大马展开军事骚扰行动,1964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参与马来西亚全国大选,引起华人与马来人间紧张而在新加坡引发种族暴动,1965年8月,马来西亚国会紧急修宪,决定将新加坡州划出马来西亚,新加坡被迫独立建国。

新加坡建国后,原本由各会馆承担照顾族群的功能,如办学、社区服务等,逐步为政府所接手。而在东南亚各国相继独立后,客观上也不容许客总维持对南洋各属会的主从关系,1974年3月,客总乃通知各外埠客属会馆停止选派董事代表,1975年转化为新加坡本地客家社团总会。在霹雳客属公会的提议下,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于1976年成立。

为求民族和谐,新加坡于1967年回复殖民地时期语言政策,以英语为第一官方语言。而为提倡新加坡华人我群之认同,则推广华语,刻意弱化华人方言的使用。1978年,李光耀将南洋大学学生迁移入新加坡大学全英语教学环境上课,于次年发起推广华语运动,同时取消广播电视中的方言节目,仅保留新闻播报。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两校合并设立新加坡国立大学,结束了新加坡的全华文大学教育。

1984年,新加坡政府开始尝试整合华人社群,1985年,客总先后聘任总理李光耀、财政部长胡赐道、副总理李显龙为永远荣誉顾问,1986年,客总等八大会馆共同发起成立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全面整合华人各类血缘、地缘、业缘会馆。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经济改革开放,积极开展与各国华商关系,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在此一背景下,客总乃利用1989年8月24日庆祝成立60周年时机,召开世界客属联谊大会。1996年11月9日至12日,客总主办第13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这是世客大会首度在新加坡举行,有来自30多国150个客家社团超过3000位代表与会。大会决议在梅州设立世界客属秘书处。本届世客大会的成功举办,获得1997年度新加坡旅游局颁发“最大会议奖”。

2000年3月,印尼客属总公会主席吴能彬和马来西亚客联会会长吴德芳共同发起成立亚细安客属联合总会,5月更在印尼总统府独立宫举办第一届亚细安客属恳亲大会,并邀请到印尼闽南华裔总统瓦希德(Abdurrahman Wahid)担任印尼客属总公会荣誉主席。南洋客总昔日统合南洋客家网络的功能已由亚细安客属联合总会所取代。尽管客总现在为新加坡当地社团,但凭借著过去的累积,在东南亚和世界客家社群中,仍具有崇高的声望。

世界客属总会

全球客家社群的建构中,世界客属总会及其所推动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无疑地,具有最为深远的影响力。

1971年9月28日,香港崇正总会为庆祝成立50周年暨崇正大厦落成,邀请世界各地47个客属团体250名代表齐聚香港,举行庆祝活动,决议将1971年这次活动定名为世界客属第一届恳亲大会,并决定第二届世客大会由台北市中原客家联谊会负责筹办。1973年10月5日至8日,台北市中原客家联谊会主办第二届世客大会,计有全球67个客属团体2400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推翻了第一届以香港崇正总会为世界各客属团体总会的决议,决定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所在地成立世界客属总会,推举薛岳、张发奎、黄国书、刘阔才、翁钤等人为发起人,推举薛岳为总会长,翁钤为首任理事长,以推动世界客属团结工作,将永久会址定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并通过世界客属总会的会旗和会徽图案。

1974年10月11日,世界客属总会正式立案成立,创立之后陆续于全台各县市及海外成立分会,积极与世界各地区客属团体联谊交流。冷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封闭国门,拒绝海内外客家交流,因此各国客家社团多将在台湾的中华民国视为祖国,在台湾的世界客总则承担著联系各国会员团体的日常会务,并为各国客家社团轮值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世客大会提供必要的行政协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在1988年10月于美国由三藩市五大客家社团共同主办的第9届世客大会上,首度有中国大陆人士亮相,大会邀请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组织代表团与会,梅县区山歌剧团随团演出。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客家地方党政团体则争相争取机会参与,借此一场合打开视野,并与各国客商广泛交往,建立联系管道,各国客商也利用世客大会寻求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门路,199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举办世客大会,由梅州客家联合会承办第12届世客大会。1996年11月,第13届世客大会在新加坡举行,印尼客家熊德龙等人提议在梅州设立世界客属秘书处。1998年10月世界客总在台北举行第14届世客大会,决议以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为客家文化节。我国客家裔总统李登辉除发表专题演讲外,复一一接见各国代表团团长,给予各国来宾高度礼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则因会场摆置中华民国国旗,退席抗议。这是世客大会第一次出现退席抗议的局面,预告两岸已将世客大会视为外交战场。

1999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15届世客大会决议,为每届世客大会的主办国,设立世界客属联络委员会,其次,则是第二度决议在梅州客家联合会设立世界客属秘书处。2000年我国首度政党轮替,当年第16届世客大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龙岩市举行,身兼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的世界客总总会长吴伯雄出席并访问北京,一路备受瞩目礼遇,民主进步党籍新竹县长林光华则认为受到打压而率领新竹县代表团退席抗议。2002年印尼客属总公会主办第17届世客大会,决议2003、2004、2005未来连续三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世客大会。200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我国共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客大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扩大建立国际贸易网络的捷径,因而为各地积极争取举办。2003年第18届世客大会通过河南省客家联谊会和梅州客联会联合提案,以〈客家之歌〉为大会会歌。

台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世客会后,作为客家代理祖国的地位骤然消退,世界客总在全球客家社团中的领导地位,也早已不再,2016年底,世界客总修改章程,将全国20个县市分会纳入分级组织,强化与台湾地方客家社团的连结,而更具有“台湾客总”的性格。无论如何,世界客总在世客大会网络中连结台湾客家和各国客家以及维系全球客家意识的功能上,作为台湾的客属总会,乃有其无可取代的重要性和代表性。现任理事长为范成連。

世界台湾客家联合会

世界台湾客家联合会系于1997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State of Texas)达拉斯(Dallas)成立,2020年6月13日在台北立案,并于当日在新竹县新埔枋寮义民庙举行立案成立大会,选出蒋絜安担任理事长,并由邱荣光担任副理事长。

台湾客家人的海外移民去处,在日治时期主要为日本和泰国,战后则主要基于经济的动机,随著台湾对外贸易版图的扩展,而遍及东南亚、美国、欧洲和南美洲。1970年第一个海外台湾客家社团美国台湾客家会由杨运贵主持设立,1984年11月美国六个台湾客家组织在纽约成立全美台湾客家联谊会。1988年全美台湾客家会由杨运贵在洛杉矶推动成立,年底参与了台北的还我母语运动。

1990年12月,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成立,创会理事长锺肇政在协会成立宣言中,提出“新个客家人”的观念,主张“客家族群从客家独立出来,却不从台湾独立出去”,鼓励客家人认同台湾,与台湾各族群携手共赴未来,1991年,在锺肇政的鼓励下,北美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也于洛杉矶宣告成立。

1997年7月,第3届全美台湾客家会恳亲大会于美国达拉斯召开,时香港回归中国,锺肇政再提出“新世纪客家人”观点,主张台湾客家人要永续发展,要兼有台湾心和全球观。大会决议成立世界台湾客家联合会,并选出杨贵运和新竹县长范振宗为首任正、副会长,本著“母语解放、文化重生、民主参与、奉献本土”的宗旨,在全球各地连结台湾客家人,服务当地社会,强调关心台湾的自由民主化,维护台湾主权。会员则包含美洲台湾客家联合会、欧洲台湾客家联合总会、亚洲台湾客家联合总会、大洋洲客属总会和非洲台湾客属联合总会,每年轮流在各洲举办活动。当年我国进行第四次修宪,将多元文化政策入宪。

客家委员会自2017年起每2年与世台客联各大洲总会共同举办全球客家文化会议暨台湾客家恳亲大会,强化与海外客家社团之连结与交流。2020年6月世台客联立案成立大会上,客委会主任委员杨长镇指出台湾客家运动一方面是“台湾客家人”追求语言文化复兴的运动,同时也是“客家台湾人”持续打拼奉献国家与本土的运动。

台湾作为客家移民之地,自然不可能成为各国客家人的原乡,所以台湾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竞争祖国的地位是毫无意义的。台湾客家人对于全球客家想像可以提供的独有贡献,不是在客家母文化的挖掘和重现,而是以台湾客家运动从少数族群和在地认同角度凝聚而出的新世纪、新个客家人理念,而从文化多元主义和公民民族主义精神的发扬,创造出各国客家文化的独特风格。台湾客家精神,不仅体现著台湾客家运动的成果,更可以丰富全球客家的面貌,使其因有各国客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而更呈现其缤纷、多元、自由和开放的色彩,客家人也才有机会走出传统的桎梏,而以其全球性社群的能量,有所贡献于人类。

作者 曾建元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
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暨国立金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台湾独家传媒智库执行长

(议报2022年6月11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