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自西向东延绵数十里,距台州古城护廓岭约五华里处有峡谷曰龙潭岙,这里山清水秀,傍山依水有座寺院叫延庆寺,跟时下那些佛像辉煌,香火鼎盛的寺院不同,它显得幽深而宁静。这座寺院虽然不起眼,却非常古老,比国清寺还要古老,国清寺建于隋朝,延庆寺却建于南朝的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宋朝以后一直为台州郡名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那时至今,延庆古寺的香火已经延续了1520年。清晨或夜晚,一个人站在古木阴翳的大雄宝殿前,有如心泉流淌的颂经声伴随着清脆悠远的木鱼声,会触发你的千年怀古之幽情,感受出家人的大慈大悲之心。

这座寺院里,住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法师,年已八十有八,他就是延庆寺住持,因长期执着于扶贫济困的慈善事业而被人称为“活菩萨”的释智泉法师。智泉法师幽居于这座寺院已经三十七年了,因开悟于佛家的慈悲精神,从1999年开始,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扶贫济困事业,至今已届二十四个年头了。二十四年来,释智泉奉行佛法,身在空门,心系众生,行善遍及全国15个省,筹集物资和善款总金额已达1600多万元【详见附录】,其中近200万元出自他个人的退休工资和积蓄。2008年10月,释智泉被联合国妇女儿童保护组织、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联合授予“慈善中华行杰出人物”、“慈善中华行慈善爱心大使”荣誉称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慈善论坛曁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年会;2011年6月又被这两家慈善组织评为“中华爱国慈善家”。释智泉主持的延庆古寺从事救灾扶贫工作兢兢业业二十四年如一日,据了解,这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他长期以寺院佛家的名义行善积德,声名远播,有口皆碑,被群众称为“活菩萨”。

此生注定与佛结缘

释智泉法师俗名王献泉,出家前系临海市粮食局职工,虽然皈依佛门,但一直享受着原单位退休待遇,有退休工资和公费医疗。老王此生注定要与佛门结缘,八十年代连续三次车祸,就是导致他皈依佛门的缘由……说起往事,这位眉毛花白的老法师仿佛返老还童,一脸天真和虔诚。人生真是有点不可思议,一九八三、一九八四、一九八五,连续三年,正值天命之年的老王因公出差连遭三次车祸,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特别是第三次出差太行山,同车八人,七人全部死于非命,其中包括两个大学生,只有老王一人命大侥幸活了下来。更不可思议的是三次车祸时间的巧合,根据当年交通事故的记录:“第一次是1983年4月16号下午6点钟,第二次是1984年7月3号上午9点16分,第三次是1985年4月16号中午12点46分,四个死(4)五个碌(6),不死也要把我碌死……”老法师说得很轻松,好像不是在回忆当年可怕的车祸,而是在夸耀自己侥幸的往事。

太行山车祸可谓九死一生,经过简单的急救处理,他被送回到本地医院,先到解放军360医院,后转台州医院,被诊断为三节脊椎骨折,颅脑严重损伤,以致认不得前来探望他的胞兄了。住院治疗半年以后,病情总算稳定了,此时,懂得练功养生的三叔建议他请病假到龙潭岙的延庆寺疗养。经过多方联系,到寺院疗养的事总算落实了,老法师至今还记得很清楚,1985年10月3日,他从台州医院直接来到了延庆寺,时年51岁,掐指算来,至今已经38个年头了。

老王本来就有慧根,皈依佛门的意识一直在心中暗滋渐长,跨进延庆寺的门槛以后,居士护法精神愈来愈执着,出家的念头愈来愈炽热,但是,无论是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还是亲属和朋友,都强烈反对他出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劝说:你本来是因公受伤到这里来疗养的,怎么可以离开工作单位,抛妻别子遁入空门呢?但是,一个有佛缘的人,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其出家的步伐的。有一夜,睡在延庆寺的老王恍恍惚惚地进入了梦乡,忽然,一个菩萨穿着披衣,高高地伫立在山头向他喊话:“你出家已经三年了,为什么还不回来烧香?”老王诚惶诚恐地问菩萨:“这是什么地方?”菩萨告诉他,这是佛教的发源地。第二天凌晨,他立即骑上自行车来到天台国清寺,找到属于全国十大名僧的静慧法师,当时国清寺代理方丈慧良法师也在场。老王向两位法师诉说了昨夜的梦遇,静慧法师说,那可能是四大菩萨之一。静慧告诉他,佛教有四大发源地:文殊菩萨五台山、普贤菩萨峨眉山、观音菩萨普陀山、地藏菩萨九华山,问他所梦见的菩萨有什么特征?老王说,菩萨是女身的,只见她身穿披衣,高高站在山头,旁边有两株毛竹笋……静慧法师听罢双手合十说:“那就是普陀落伽山的观音菩萨了。”于是静慧和慧良两位法师派了两个徒弟陪老王到普陀山寻找观音菩萨。老王一行首先来到观音菩萨的发源地落伽山,本想在一个寺院住下来再慢慢寻访,但好说歹说,管家的僧尼无论如何不允许住宿,甚至在这里坐着过夜都不行,无奈之下,只好坐船前往观音菩萨的修身之所梵音洞……船到南天门时,船身摇摇晃晃的,观音菩萨再次在老王眼前现身了,和梦中所见的菩萨一模一样。船到岸边,观音菩萨已经退去,但菩萨所坐的莲花台还有半只……到了梵音洞,看见佛殿上穿着披衣的菩萨又与梦境中的菩萨一模一样,他立即跪下不停地扣头膜拜……也不知道究竟拜了几拜,这时来了个老师父,问“施主来自何处?”王答“不知道”,师父再问“施主尊姓大名?”王亦答“不知道”,师父再问“施主刚才拜了几拜?”王同样回答“不知道”,最后师父说:“我猜你刚才拜了53拜,你今年53岁。”老王听罢不禁大惊失色——那年他正好是53岁!事后得知,这个老师父就是名动佛界,人称遇困济贫“钞票不过夜”的大悲法师。

后来,老王才悟出,落伽山的僧尼不允许他在那里过夜,正是观音菩萨要召见他的美意,是菩萨根据佛缘所作的巧妙安排。据释智泉法师回忆,他从1982年开始就萌生了皈依佛门的念头,先是以居士身份护法12年,至1994年才由定悟法师在仙居南峰寺为他剃度,此时才算正式出家。在皈依佛法的路上,他先后遇到四个对他有深远影响的师父。第一个就是蛰身国清寺修行51年未出山门一步的静慧法师,这位名法师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佛家智慧启发他脱离世俗烦恼,进入无我境界。“释智泉”这个法名,就是静慧法师为他起的。第二个是时任国清寺代理方丈的慧良法师,告诫他要安心一个寺院,不要见异思迁,寺院无论贫富,都可以修身养性,行善积德。第三个是普陀寺的悟道法师,也勉励他一定要坚守延庆寺这座千年古刹,把这座历史悠久的破寺院建设好。最后为他剃度,使其正式皈依佛门的定悟法师,则是他涅槃重生路上的第四个师父。

舍家纾困,行善积德

佛家的精神强调出世,往往皈依了佛门,就意味着遁入空门,而时下那些金碧辉煌,香烟缭绕的寺院,又浸淫在太多的世俗利益中。但释智泉法师和他主持的延庆寺却是一个例外。对释智泉来说,延庆寺不仅是修身之所,更是行善积德的平台。皈依佛门以后,他一直奉行“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的精神,孜孜不倦地从事扶贫济困工作。开头七八年,他以延庆寺的名义独立从事这项工作,后来平台逐渐扩大,与临海和台州两级慈善功德会合作扶贫,不仅被推举为临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还兼任台州和临海两级慈善功德会副会长,近几年又担任了临海市慈善功德会会长。二十四年来,释智泉法师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通过募捐、低价购买或回收多余衣物等方式,广募善款,广筹物资,广济众生,惠及全国15个省,重点是西北贫困地区和全国各地的革命老区,特别是青海的玉树地区、湖南的怀化地区、湘赣交界的井冈山革命老区以及地处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截止2021年11月份),发放的救济物资和善款就达1579170元,其中释智泉自己就从退休金和积蓄中捐出9万多元。以山西为例,2020年光是棉被就有300多条,衣服2万多套,今年已有近3万元救济物资发到山西。

在合作扶贫过程中,释智泉法师表现了一种克己奉公的团队精神。2010年,他跟临海慈善功德会一起济贫,合运一批价值两万多元(其中一万两千元出自释智泉个人)的物资到青海玉树,本已说好一万多元运费由慈善功德会支付,但那天晚上,货已装好,马上就要出车了,当时的慈善功德会会长又说运费的事还要再商量一下,释智泉当即表态:“算了,这运费由我来出。”他当时手头无钱,正在延庆寺养病的定悟法师当即给了他五千元,他自己另外又借了五千元,总算凑足了一万多元运费。他记得很清楚,这二十多年,出差的费用,只向公家报销过三次,一次是600元,另一次是1200元,还有一次是800元,其他差旅费都是他自己贴钱。

以出世之心修身,以入世之心行善;胸怀祖国,心念苍生。这是释智泉法师在长期从事扶贫济困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有一次他去湖南清风村扶贫,衣物还没有运到,已经有五、六十个群众在村口迎接,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谢谢师父!”释智泉说:“不要感谢我,这些物资都是人民的,我们要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感谢阿弥陀佛!”

去年,释智泉法师在延庆寺接连做了三场佛事,为全国因新冠肺炎去世的人超度亡灵,总开支达十五、六万,除了三千元是高妙寺捐的,其余都是释智泉法师发动延庆寺僧众和居士捐资的,其中释智泉自己就捐出5万多元。

释智泉做慈善事业,可谓舍家纾困。他家原有500平方的房产,为了广济众生,他变卖了400多平方,甚至把房屋拆迁的补偿款都拿来用于扶贫济困了。此外,智泉法师已故的老伴生前体弱多病,多年以来生活上承蒙一个女邻居照顾,邻居儿子长大以后没有住房,智泉法师就把自己原单位分得的一小套宿舍送给了邻居……有人问他:“你行善积德,把你自己的养老金和积蓄搭上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把家里的房产卖掉呢?他反问:“我一个出家人,双眼一闭,万事了结,要房产做什么?”

“出家人要关心人间疾苦!”

凡有非凡之行者,必有非凡之见。“出家人要关心人间疾苦”,这是释智泉法师的口头禅,这一理念正是他皈依佛门以后坚持扶贫济困,行善积德的精神基础。

笔者与释智泉法师有五十多年的交往,彼此可谓知根知底。释智泉法师出身贫苦家庭,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就教育他为人处世要以慈悲为怀。他在青少年时代就不忍心看到别人的苦难,有一年,他家附近有六户人家遭遇火灾,看到那些饥寒交迫的大人和小孩,他眼泪汪汪,天天四出为他们讨要棉被和衣服。他年青时曾经作为驻村干部在西郊公社梅浦大队工作,有一次村里发生火灾,房子笼罩在熊熊烈火之中,看见一个光着身子逃出来的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马上脱下自己的棉袄默默给老人穿上……

“与人为善”一直是老王立身处世的原则。1977年,粉碎四人帮不久,国家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在文革中挨过整的老王担任了县专案组副组长,当时有个陈姓部长在政治和经济上都犯过一些错误,专案组内部在如何处理陈部长问题上有分歧。陈部长对自己在文革中所犯的帮派错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主动交代和退赔四千元脏款,按政策可以从宽处理,但是,专案组另一个副组长与陈有私人矛盾,极力主张“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由于老王据理力争,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组织上仅仅撤销了陈的县委常委及在人大和政府机关的领导职务,留党察看两年,保留了陈的党籍和公职,陈得知此事后,特地找到老王,跪下来感激地说:“你保住了我的党籍和公职,也就保住了我一家,我和我的家庭还有出头日子。”

那个打击报复的副组长后来职务升迁,权力扩大,利用职权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到海洋站,老王看不惯他以权谋私的行为,多次直言劝告:“你这副脾气不改,今后要犯错误的!”此人果然被老王不幸言中,后来因接受走私贿赂四、五十万元,退休以后被发现而判了五年徒刑,许多人对老王说:“你这张嘴是菩萨嘴,那时候他如果能听进去就不会坐牢了!”

寄身延庆寺三十八年来,释智泉坚持访贫问苦,穿着袈裟云游四方,走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足迹所到之处,远的如玉树、怀化、井冈山、大别山,近的遍及台州各县市的贫困山村和革命老区。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他自己去不了,就差遣徒弟们去了解,扶贫济困同样惠及这些省份。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释智泉法师一行三人来到湖南怀化深山里一个只有十来户的小村庄,临近中午时分,他们走进一户人家,发现一个小姑娘还躺在床上,询问她的父亲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天气太冷,十八岁的女儿没有冬衣只好躺在床上避寒。与释智泉同行的一个女同志温婉地对姑娘说:“你起来吧,我脱件衣服给你穿好吗?”那姑娘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仍然躺着……一阵嘘寒问暖以后,男主人含着眼泪告诉释智泉他们:他的父母亲都死在抗日战场上,50岁不到……他们俩夫妻有一儿一女,勉强靠种地生存,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一家四口连地瓜干都吃不饱,为了赚点零用钱,今天儿子穿着单衣出门卖炭去了……智泉法师回来以后,那个寒碜的场景一直无法忘怀,他心里越想越难受:解放那么多年了,抗战烈士后代的生活还那么苦……出年以后,他们驱车送去180套衣服,还有8件毛料大衣,同时还带去一尊菩萨雕像。可是没有想到,当地统战部的一些干部迎候在路上,这些衣服被他们拿走了,到不了困难群众手里。为此,他们又辛辛苦苦筹集了一批衣服运过去。吸取上一次教训,这一次他们把衣服直接运到村子里,直接发送到困难群众手中。

释智泉法师特别念兹在兹的,是临海本地革命老区的困难群众。今年6月1日,笔者正在撰写这篇报道,智泉法师从大石河头打来电话,乐滋滋地说自己今天在河头扶贫,现在正在幼儿园,这一次向贫困老人和儿童捐赠了400双鞋子,其中老人鞋300双,儿童鞋100双。多年以来,释智泉法师还与临海本地马家湾和仙人村等地的孤儿结对,和他们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对他们进行物质上的资助和心灵上的抚慰,使他们能够安心上学。

释智泉法师只读过三年半小学,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宿慧。他出家前崇尚马克思主义,向往革命理想,喜欢听理论界的朋友谈论马克思主义和救国救民之道,皈依佛门以后,至今仍然时不时会随口蹦出几句马克思主义的口头禅。他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佛教的行善精神融为一体,提倡“出家人要关心人间疾苦”,认为佛门遵行慈悲精神不能局限于烧香拜佛,最重要的是扶贫济困,普度众生。他经常说:“寺院不能营利赚钱,出家人不能图财置产!”在他的心目中,扶贫济困才是践行佛法的基本功。

2022年6月15日

【附录】释智泉法师和延庆寺历年扶贫济困统计一览表(暂缺)

(浮士德沉思录2022-06-17)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