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

前《立场新闻》总编辑钟沛权、前署任总编辑林绍桐,及《立场》所属公司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案,周四(16 日)于区域法院踏入第 31 日审讯。

控方第 10 日盘问钟沛权,围绕涉案 17 篇文章其中两篇,即何桂蓝及邹家成的专访内容。控方指,《立场》为何桂蓝“铺路”,以突出她为抗争而参选。钟沛权指,何桂蓝是新晋和受注目的政治人物,加上其最大政治资产,是记者工作所累积的声誉和民望,故需透过专访交代其角色转变。锺又指,经传媒访问进一步交代其政治主张后,何的支持度反而减少,“唔系想捧佢,吹捧或者赞扬,绝对无咁嘅意图。”

钟指,“去到今时今日,呢一刻为止”都不认为专访有问题,否认控方指何桂蓝及涉案专访是《立场》的“招牌”。他一度哽咽,指若非无可奈何,都不愿将历史纪录删走,指传媒期望留下历史初稿,“唔系一定正确、未必一定系真知灼见,但系反映某部分人嘅时代精神”。

针对邹家成的专访及他在初选论坛的发言,控方问钟沛权邹的主张,是否属颠覆国家政权,钟沛权认为不应由他评论,“具体主张系否决财政预算案,系咪就叫颠覆、违法呢,另一单案系审讯紧呢样嘢、未有结论”。控方质疑他有何忧虑,钟称“我唔知呀⋯例如检控官阁下都可以透过其他嘢有咁多联想、猜测,如果我咁具体讲 35+ 某啲人说法,我唔知有咩后果,我完全衡量唔到”。(见另稿)

控方指专访为何桂蓝“铺路”
钟:公众需了解其主张

控方代表为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署理高级检控官徐倩姿;辩方代表为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大律师黄卉仪,案件由法官郭伟健审理。

控方周四引述何桂蓝专访内容,指专访是为何桂蓝“铺路”,以突出她是为抗争而参加初选。钟沛权回应指,控方或会认为《立场》访问何桂蓝,是提供平台予她表达政治主张,对她有利,但作为传媒“唔会谂,肯定唔会有捧佢,做啲嘢有利于佢,一定唔会。”

他表示,在拣选受访者时,会视乎其言行、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否关乎公众利益、公众有无需要知道其主张和动态。他认为何桂蓝是瞩目的新晋政治人物,因为曾经从事记者工作,累积声誉和民望,最大的政治资产正是其记者角色,因此值得访问,而焦点应落在其角色转变。

钟否认“捧”何桂蓝 指她受访后支持度减少

钟续指,控方或质疑《立场》想“捧”何桂蓝,但他认为从文章前文后理可见并非如此,又指何桂蓝当时接受不同媒体访问,进一步交代其政治主张后,他留意到温和民主派支持者,认为何的政治主张并非他们所预期;对本土派支持者而言,何的说法亦非他们惯常听到的说法,“或者唔够本土”。

钟指据其观察,何桂蓝在接受媒体访问后,支持度反而减少,虽然她最终在新界东初选得票最高,但没有如外界估计抛离其他参选人。

钟强调,从没在过程中“捧紧”一名参选人,而是因评估何桂蓝受注目,较多人想支持,故需要透过专访详细交代其角色转变,思想根源和想法,并指这是传媒的角色,“唔系想捧佢,吹捧或者赞扬,绝对无咁嘅意图。”

控方问文章哪部分属煽动罪“例外情况”
钟指需时回忆

控方询问,钟认为文章哪部分,属煽动罪中“指出错误或缺点,或矫正该等错误或缺点”的例外情况。余若薇闻言指,应由控方先说明哪些段落具煽动意图。法官郭伟健表示,按其理解控方一直都指文章不属例外情况,指钟可以逐句回应,“甚至你可以话觉得全部都唔系。”

钟表示要“逐句睇”,询问能否先让他细阅文章再作回应。法官称“你认为有需要,一定要畀你。”钟表示,需再回忆当时有否考虑煽动问题,并以此原则审批文章,“会唔会当时意觉到指出紧错误、目的系为咗矫正,我要再回忆。”

控质疑初选前重推何桂蓝专访
钟指亦有重推其他专访

控方遂称“好,咁我哋暂时向前行”,指专访在 7 月 7 日发布,询问《立场》为何要在民主派初选前夕,即 7 月 11 日凌晨再推何桂蓝“专访重温”,称“都好夜㖞,系特登定同事太多嘢做?”

钟表示,当时尚未成立英国分社,但《立场》希望维持 24 小时都有文章发布,故此在Facebook 会利用时间设定功能,定时发布文章。他又指,《立场》部分读者身处海外,本港凌晨时分是他们活跃的时间,加上初选属重大社会事件,因此安排在凌晨重推过往文章。

控方再问,为何要在初选前重推文章。钟称“我咪解释咗啰”,并指初选相关的专题都有重推。控方续指“何桂蓝呢个一早谂住喺 7 月 11 日再推?”钟回应称“你好坚持‘一早’个字”,不明所指何时,又指相信当时均有发布其他相关专访。

控方引述网民留言,指想说明当时何桂蓝尚未出线,重推文章可令更多人得知其政治理念。钟闻言称“个做法好多余”,指控方经常拣选对其有利的留言,但留言中同时有人批评何桂蓝,重申被访者能否得到更多支持并非其考虑。钟沛权又指,“唔知警方 cap 图里面有冇遗留、断章取义”,指他留意同时有人留言质疑何桂蓝“为咗利益而参选… 垃圾”。

控方指,不争议留言内有正、反两面的回应,并指出《立场》在初选重推文章,可增加何桂蓝的曝光率,钟同意。

钟哽咽:若非无可奈何不愿删历史纪录

控方续问,何桂蓝的专访是否《立场》的“招牌文章”。钟回应道:“你咁样问法真系会没完没了,系咪招牌、经典、最喜爱、或者最受欢迎文章…”又指已解释为何认为专访无问题,以及为何没将文章下架,“唔系你联想嘅招牌文章。”

控方再指:“又或者何桂蓝系你哋嘅招牌?”旁听席随即传来哗声。钟沛权一度叹气,称“我真系… 肯定唔系”,指传媒珍惜自家制作的内容,这些内容为历史纪录,很有意思,“如果唔系无可奈何,我哋都唔想将啲历史纪录…将佢删走。”说话期间钟一度哽咽。

钟续指,报道是同事努力而成,又指博客等文章“唔系一定正确、未必一定系真知灼见,但系反映某部分人嘅时代精神。”钟表示,在如此环境下做传媒,是希望留下历史的初稿。这份初稿或许千疮百孔、有错误,有值得批评的地方,“但留喺度有参考、讨论… 有基础去做争辩。”

控指专访代表其立场
钟:“可以咁推论咩?我唔同意啊”

控方问及,为何要将何桂蓝专访重新上架,又指《立场》为何没于专访内“戴头盔”,加上“不代表本报立场”等字眼。钟表示素来没有这种做法,认为正常读者都不会觉得被访者代表传媒机构的立场,又指“去到今时今日,呢一刻为止,我都唔觉得(何桂蓝专访)有问题。”

控方再指出,《立场》没有“戴头盔”,是因为专访代表其立场。钟闻言道:“吓,可以咁推论咩?我唔同意啊。”

控方指文章煽动读者憎恨中央
钟:禁制批评声音或引憎恨

控方指,煽动罪的控罪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文章是否具煽动性,及发布文章是否意图煽动。控方认为,涉案专访内容具煽动性,当中提到要与中共周旋、“打过”,会令读者憎恨中央。

钟回应指,批评政府的声音,在开放社会中很普遍。过往一段长时间,传媒习以为常可有这种批评声音,甚至可批评共产党,他形容这是 1997 前,香港言论自由的特色。而在 1997 后一国两制下,体现言论自由的一大证据,正是社会仍然容许批评共产党的声音。

他认为,人民一定会对政府有不满,憎恨来自政府如何对待批评声音,若选择噤声,反而有更大机会引起憎恨。他认为,专访所述与中共周旋,是表达何的政治立场,“除非佢提倡即时暴力行动”,否则并不是所谓煽动。

控方指,在《基本法》下言论自由有合法限制,但专访呼吁“会用一切方式与中共周旋”,质询此举危害国家安全。钟沛权回应称:“我一路觉得我哋祖国,我哋中国,衷心觉得系好强大。”他又指,何在专访中提倡更替政府,寻求途径改变,希望透过抗衡中央政府以争取本港的政治诉求,并非尝试改变中国政体。

来源:法庭线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