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互联网承担了在别的国家不会承担的任务。今日中国,风起云涌的异议运动、维权运动、民间反腐败运动,离开了互联网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无怪乎中国的网民要说:互联网是上天赐给中国人民最好的礼物。

脸书推动了埃及革命,让很多中国人好生羡慕并自愧不如。其实那未必是中国的国民不行。想想看,如果八九民运时中国就有今天这样普及的互联网,共产党专政还能过得了那一关吗?

互联网的好处多多,自不待言;但网络造成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在互动性强的公共论坛、社交媒体和邮件群发组,你经常可以看到党同伐异、斗气逞强、冷嘲热讽、粗言恶语、人身攻击,外带起哄架秧子。有些志同道合的群体或组织为了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合作,设立了自己的论坛或邮件群发组,殊不知在这种内部人的论坛或群发组里,更容易产生互相攻击谩骂乃至人格侮辱。有不少人,包括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就是因为反感网上这种粗野低俗的气氛,退出了网络,甚至退出了那个群体或组织。

目睹这样的状况,很多人大发感慨,感慨中国人的素质低下,悲观地说:“看来,中国人离民主还很遥远。”

其实,这和中国人的素质高低倒没有什么关系。在西方人那里,上述情况也不少见。去年,《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社交媒体是否放大了我们的恶毒”。

凯勒写到,他在时报网站上自己的专栏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读者的评论,随手回复了几条,但除去偶尔带来了非常生动、并具启发性的辩论,大部分交流充斥着尖酸刻薄的话语和口号。但比起时报网站,推特(Twitter)上的交流明显更为恶毒且肤浅。这就像是一个相对客气有礼的城镇会议,和一个大家可以随便上台表演的末流喜剧俱乐部开放之夜的区别。

凯勒指出,社交媒体比一般的网站更容易成为垃圾场,因为社交媒体更不适于长篇大论,不适于深度地讨论问题;另外,社交媒体又缺少过滤功能,因而使得粗言恶语泛滥成灾。凯勒认为,社交网络鼓励党同伐异。在这里,一个人很容易会对挑战自己偏见的观点嗤之以鼻,而无人质疑的偏见又很容易简化成标语口号。网络鼓励人们快速地发表自己的评论,而一旦你对外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就很不乐意改变和纠正。很多人上网,唯恐没多少人听到,所以就大喊大叫,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是蓄意挑起事端,引发争斗。再有,很多网络允许匿名,这就为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大开方便之门,如此等等。

互联网引出的这些弊端,早在问世之初就发现了。上个世纪末,美国学者帕翠西?华莱士(Patricia Wallace)写过一本书《互联网心理学》,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到“怒火与争斗——网上攻击心理学”。如果说人的天性中就有好斗性或攻击性,那么,互联网这种特殊的方式则放大了这些特性。

对互联网的一些早期研究表明,发生在网上的谩骂、咒骂、侮辱等要比面对面的争斗更多更激烈。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得要比在实际生活中更好斗更有攻击性。作者提醒我们,心理学研究证实,我们所处的环境是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的。一定的交往方式,影响着交往的质量,并影响着交往者的心态乃至性情。绝大多数人在某种特殊的氛围中,会做出与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情。

互联网创造出一种虚拟空间,它使得在实体空间相隔的人们可以即时地交流,好像大家坐在一起交谈。但是,虚拟空间毕竟不是实体空间。

在互联网上,我们不是用嘴说话,而是用手敲键盘。且不说有时网速慢,让人不耐烦,单单是打字比说话费力气,我们为了省事,懒得多打字,于是在网上的发言常常是直来直去,缺少客套,这就显得生硬。如果你嫌麻烦不回复了或者只用几个字打发,那又显得很傲慢。

更重要的区别是,在网上,我们彼此是看不见的。这就和在实体空间里大家当面交流很不一样。俗话说,见面三分情。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不论是讨论严肃的议题,还是聊闲天,那多多少少都会营造出一种友好的气氛。即使参与者互不相识,但是彼此都可以看到对方的脸,而一般人总是要脸的;这就是说,当着众人的面,一个人总会有所顾忌、有所约束。再有,人的脸色或曰表情,一个微笑或点头,一个皱眉或撇嘴,往往能比语言更迅速地显示出人的好恶倾向。它们会对一种观点、一种态度或口气形成某种影响,或鼓励或抑制,从而使得一定的言说格调和氛围得以维系——而这些恰恰是虚拟空间的网络所缺乏的。

既然一定的交往方式会影响着交往的质量,并影响着交往者的心态乃至性情,那么,为了达到较好的交往质量和保持较好心态或性情,我们就需要建立较适当的交往方式。这层道理其实一般人早明白。譬如在饭局上谈生意解决纠纷;譬如在会议上安排主持人,确定规则程序,以免众声喧哗,乱吵一气,不欢而散。特别是打官司,有的原告和被告是冤家对头,势不两立,你很难指望他们彼此能理性对话,因此就让律师出面代理,双方的律师也不是面对面争辩,而是各自面向法官或陪审团说话。如此等等。

因为网络能够克服空间的距离,这是虚拟空间胜过实体空间的地方。因为网络能够即时互动,鼓励更多更平等的参与,这是互联网胜过传统媒体的地方。但是网络世界也有它的短处。其弊害之一就是,它容易使我们变得烦躁、好斗,容易造成无谓的敌意和争斗。

正像华莱士所说:“若想降低网上的敌对气氛并远离纷争,重要的是确定引起争斗的原因。”如果我们意识到网络上这些敌意与争斗的发生,其实是和网络这种特定的交往方式有关;如果我们意识到一般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其实要比在网络上更好处一些,那么,我们或许就会对网上的恶性争斗看得更淡一些,同时也会提醒自己在网上表现得更好一些。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立一些可行的规则,以便使网上的气氛更健康一些。

由于在今日中国,实体空间仍然被中共所霸占所垄断,因此中国人对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格外重视。然而,虚拟空间不可能代替实体空间。很多事只有放到实体空间才能做得好,才能做得成,因此,我们务必不可松懈对实体空间的争取。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34期 2014年6月27日—7月10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