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2019年5月5日有则国际新闻当时很引人注目,拿破仑战争的最后一役滑铁卢之战的四位主角,其在世的后裔重聚滑铁卢战役纪念碑狮子岗,纪念滑铁卢战役204周年,四位当年主角的后裔双手相叠在一起以此象征性地表示历史大和解。
在1792年至1815年法国与欧洲列强组成的反法同盟展开了长达25年的世界争霸战争,前13年与反法同盟对仗的是诞生于法国大革命的法兰西共和国,称为“法国大革命战争”,后12年由已经称帝的拿破仑波拿巴领导的法兰西帝国与反法同盟的战争,史称“拿破仑战争”。这25年战争将当时欧洲几乎所有强国都卷入进去,战争甚至扩展到非洲和美洲,为新旧大陆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后来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的预演,也可称为“前世界大战”。
滑铁卢战役是这25年前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滑铁卢(waterloo)在中古荷兰语是水边森林,即沼泽地的意思,当时只是一个人口1,500多人的小市镇,因滑铁卢一战成为举世皆知的历史名城,连香港九龙一条主干道也取名Waterloo Road,粤语音译为窝打老道。
一代英雄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最后以悲剧落幕。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被反法联军流放到大西洋的孤岛圣海伦娜,寂寞辞世。最后的结局是英国取代了法国成为欧洲的霸主。记得我参观滑铁卢古战场时,游客的留言最惹人注目的是这样一句:若此战拿破仑胜,反法同盟败,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可能是法语而非英语。
当年参与此战的主角一方是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一方是英国威灵顿公爵和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统领的反法同盟军队。亲历此战的反法同盟军的要人中还有荷兰联合王国的国王威廉一世的儿子奥兰治亲王,他在滑铁卢中弹落马受伤。滑铁卢纪念碑狮子岗就是他落马处,岗上的巨大狮子铜像传说是使用战败的法军铜炮融化铸造。
握手言和的四人就是这四位历史人物的后裔。他们分别是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Dutch King Willem-Alexander),他是当年参战的荷兰联合王国奥兰治亲王的后人;威灵顿公爵亚瑟韦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 Marquis of Douro),他是当年抗法联军统帅英国威灵顿公爵的后人,现为第九代威灵顿公爵;尼古拉斯王子(Nikolaus Furst Blucher von Wahlstatt),抗法联军另一位统帅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的后人。
四位后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拿破仑的后人拿破仑王子让-克里斯托夫拿破仑(Jean-Christophe Napoléon)。他不是拿破仑的直系后裔,是拿破仑最小的弟弟威斯特法伦国王热罗姆波拿巴的后人,热罗姆波拿巴也追随其兄参加了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立下战功后曾被封为法兰西帝国元帅。因为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的儿子拿破仑二世21岁英年病逝,没有子女,也就没有后人,因此他现是波拿巴家族的掌门人,正式头衔是拿破仑八世。他长得高大英俊,仪表不凡,现在法国巴黎从事金融工作。有趣的是,他母亲贝阿特丽斯公主是欧洲波旁王朝一个旁枝的后裔,因此他与欧洲很多王族都是亲戚,甚至包括法王路易十四的后人等。
这则新闻充满戏剧性,将200年前一宗轰轰烈烈的历史大事件及其主角们与当代活生生的人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还不是抽象的,象征性的,而是真正血脉之裔的联系。从滑铁卢之战到今两百年时间,欧洲经历了多少战乱、革命、政治动荡和改朝换代,而滑铁卢之战的四巨头竟然还会有子孙延续著家族的传统和头衔,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难以想像。因为在中国,两百年的漫长岁月,几经朝代和政权的更替,“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的权力斗争和改朝换代往往腥风血雨,残酷至绝,新朝对前朝通常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不留活口。前朝的王孙权贵不消两百年早已灰飞烟灭,不见踪迹,哪会有后人绵延不绝?哪还有后人握手言和?显见欧洲近代的政治权力斗争虽然也不乏残酷无情,但相比起中国的权力场,无论如何还是文明很多。在滑铁卢战役四巨头后人大和解这则新闻的背后不但传达出欧洲人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也显示了欧洲文明的高度。
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这四巨头后人大和解的这一天也是拿破仑逝世198年的祭日。我想是特意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相逢一笑泯恩仇,以此纪念这场战役失败一方的悲剧英雄,更能显示和解的高度和深意。当年打得天昏地暗你死我活的两方主帅后人握手言和,还特别纪念败方的领袖,这种胸襟既有中古欧洲贵族英雄惺惺相惜的骑士精神,也能体现现代人类反省历史教训,愿意消弭历史仇恨,共建地球家园这种普世情怀。
这个和解的戏剧性姿态也对我们中国人有启示作用,让我们思考,对于历史上国家民族之间的的战争仇杀,今天的人类是应该记取历史教训,避免再发生国家间的侵略战争和民族之间的仇杀,还是对历史上的恩怨仇恨永世不忘,以至冤冤相报,永远走不出仇杀的黑暗深渊。
我们中国人有历史记忆,但没有历史教训。比如文革的历史记忆还未消退,又开始怀恋文革,歌颂文革的祸首,再玩弄起文革的整人手法。而且,我们的历史记忆,是选择性的,是一种前现代的落后部落打冤家一样的仇恨记忆,是选择性地历史记仇。中日之间在80年前曾有一场战争,日本是发起侵略的一方。80年过去,世界格局早已天翻地覆,但有些中国人仍然耿耿于怀,一再煽动对日本和日本人的仇恨,唯一理由是80年前日本曾侵略过中国杀害过中国人。近日还屡屡发生中国人仇日挑衅事件。
中日之间的战争,若说哪一方是记取了历史教训。我认为是日本。确实日本曾经侵华,给中国人带来苦难,但那是已近80年的历史,而且日本早已不是当年发动战争的那个军国主义国家,日本国民在战败后,铭刻历史教训,全民脱胎换骨,彻底抛弃军国主议,已将日本建成举世公认文明度很高的民主国家。日本人在全球人民心中的好感度非常高,远超过有三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中国人在国外旅游,如果被误认为是日本人,那恭喜你,说明你的行为举止被认为非常文明礼貌。可惜很多中国人眼盲,只记得80年前的日本,看不到80年日本和世界的变化,也是很可悲的。
来源:大纪元时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