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新闻》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案,法官郭伟健裁定前《立场》总编辑钟沛权、署任总编辑林绍桐,以及《立场》所属公司罪成,并裁定 17 篇涉案文章之中,11 篇具有煽动意图,包括何桂蓝的专访,罗冠聪、陈沛敏、区家麟、张崑阳的博客文章,以及中大冲突两年专访。

钟沛权及林绍桐均获准保释候判,案件押后至周四(26 日)判刑。有市民早上 6 时许在法院外轮候旁听筹。根据司法机构资料,判刑日正庭将安排 54 个庭内座位予公众人士,另有 170 个延伸庭座位。传媒则获分配 32 个正庭座位,另设 33 个延伸庭座位。所有入庭票将于下午 1 时半开始派发。

这宗 1997 年后首宗传媒被控煽动的案件,由开审至判刑横跨接近两年,裁决日三度押后。辩方求情指两人是新闻工作者,自觉有责任记录,两人陈情均提及新闻理念,究竟法官郭伟健会否采纳?旧煽动罪首定罪最高可判囚 2 年,法官又会如何订出量刑起点,相信会是案件焦点。

重温裁决日报道

19:08 休庭
19:05 官命令林绍桐即时释放

法庭定于 2025 年 3 月 17 日处理充公令。辩方代表一度询问,“即时刑期即系咩”,否则惩教人员会将被告返回荔枝角收押所。林绍桐亦站立询问,是否需要致电荔枝角收押所,“如果法官阁下话当庭释放,就呢度走?”法官重申,“我话判处可以即时获释嘅刑期,我命令 D3 即时释放”。

19:00 钟沛权需再服刑约10月、林绍桐可即时获释

法官郭伟健宣读两人刑期,钟沛权量刑起点为 23 个月,因案件经历多月,造成压力,扣减两个月,判刑 21 个月,即钟沛权需再服刑约 10 个月。林绍桐量刑起点为 14 个月,因其病情增加刑期减幅至 3 个月;本身林须再服刑 21 天,但因其身体状况,法官指会判处可即时释放刑期,即林可即时获释。

钟沛权得知林的判刑后展露笑容,林的妻子则于旁听席拭泪。

18:50 官续宣读判刑理由

法官指,案发时 3 人不是进行真正传媒工作,而是参与当时所谓的抗争,与政府抗衡。官认为情况相当严重,涉案文章发布时间为 1 年 5 个月,当时处于最不相信中央、特区及警队的时代,而《立场》有近 160 万追踪者,涉案文章对居民的伤害相当严重,无法量化。

18:34 官:钟指《立场》没政治立场是谎言

法官讲及判刑理由。对于钟沛权称《立场》没政治立场,官指此为谎言,并指法庭已裁定《立场》的政治理念是本土自义,路线是为支持及促进香港本土自主,在反修例时成为抹黑和中伤中央及特区的工具。法官续指,拒纳两人误堕法网、非蓄意煽动,指重点是发布者的意图,而新闻工作者亦可参考大量案例及制作指引。

法官指,“打擦边球的人才会担心误堕法网”,认为《立场》不是单纯的新闻工作者,例如何桂蓝的专访,是为何桂蓝助选;中大冲突两年特写,则是透过文章重新展示抗争口号标语。

18:28 法官引辩方求情指两人是误堕法网

法官引述辩方求情,指钟、林分别已还押 349 、313 日,计及行动良好即已监禁 16 及 15 个月,力陈法庭判处可即时获释的刑期。辩方指,本案有别于其他煽动案,两被告为新闻工作者,报道社会状况、不同人物意见,此为社会所需一环,并非政治宣传,而是如实持平地报道多方意见,故量刑应与过往煽动案不同。

辩方又指,《立场》于 2014 年至 2021 年发布 10 万篇文章,而本案被裁定属煽动的 11 篇文章中,只得 4 篇没下架,可见《立场》尽量避免触及红线,并非宣传自己意见,而是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辩方强调,即使《立场》被裁定为本土主义,但没一篇文章宣传《立场》的立场,涉案文章不足《立场》全部文章的 0.01% 。辩方并指,两人非明知故犯,其他文章亦在其他传媒经常出现。

辩方指,两人是误堕法网,并非蓄意煽动,而《立场》曾下架逾万篇文章,属《国安法》下的放弃犯罪,为减刑因素。辩方又指,两人的罪行严重性在煽动罪中,属较低甚至最低一环。

辩方指,两人自 2022 年获保释后,严格遵守保释条件,再度囚禁或是过分严苛;而法庭亦应考虑林绍桐的身体情况等。

18:17 法官开始宣读判词

法官郭伟健宣读判词,先提及两名被告的背景。钟沛权现 55 岁,其妻子因另案正还押。钟于中文大学毕业后,在职工盟任职干事,于 1995 年起任职传媒,先后在《明报》和《经济日报》工作,自 2015 年起受雇为《立场》总编辑,并于 2021 年 10 月底辞职。

林绍桐现 36 岁,学历至大学程度。林曾于《主场新闻》工作,及后受雇于《立场》,钟辞职后接替为署理总编辑;林与妻子育有一女,现与妻子各有少数工作赚取微薄收入。

18:17 开庭

法官郭伟健开始宣读判词。

17:25 短暂休庭
17:10 辩方重申大部分文章不属煽动

余表示,正如《立场》转发北爱文章后,当钟沛权发现时已即时要求下架,但他考虑后认为应保留何桂蓝的专访文章,“觉得冇问题所以留喺度”,强调此应为轻判理由。据控方盘问钟沛权时曾质疑,《立场》“专登”刊登关于北爱抗争的博客文章,应同期大律师公会时任主席夏博义在专访中,提到担心香港会出现北爱抗争情况。钟解释指因技术错误一度刊出文章,发现后已即时下架。

官表示“我好唔想提其他文章”,指曾考虑北爱文章应否考虑在内,指《立场》访问前线 V 小队,当时钟认为关乎公众利益而一连发布数篇文章,亦访问专家探讨香港会否变成北爱的状况。官指“我都唔想考虑,因为控方冇考虑 … 发布嗰篇系几时?系中大理大暴动期间,《立场》喺度写咩啊?”

官又指,其判词称没证据证明《立场》其余 99.9% 文章没包含煽动性,“我裁决已经写咗,啱定错我都冇得驳回”,并指控方后来呈上的 587 篇《立场》文章,“我系差唔多睇哂”。余回应,《立场》由成立至停运期间发布逾 10 万篇文章,即使该 587 篇亦是少数。

官再指,《立场》应曾访问“屠龙小队”,“点行动都讲,有咩意思啊?嗰阵时系香港最暴力嘅时间,佢唔需要摆嗰篇。”余表示,《立场》目的并非为歌颂“屠龙小队”,而是报道,加上其他媒体亦有相类报道,更附上“屠龙”的捐款号码。

官表示“我唔应该喺度解释,有啲对辩方不利嘅文章我已经摆低哂。”余回应称“法官应该咁做啦,唔系检控基础。”

余续称,《立场》绝大部分文章并不属煽动,亦没说法指《立场》发布煽动性文章,而是在进行传媒工作,“冇话政府话‘屠龙’唔可以报道,何桂蓝唔可以访问。”余表示,《立场》只不过是“发生咗事就去报道”,与“羊村案”、“快必案”有很大分别。

余表示,“国安法”提到自动放弃犯罪是减刑因素,而锺沛权发现北爱文章有问题已即时下架,认为属敏感人物的文章亦有下架。他考量后保留何桂蓝专访,“最多话佢判断错误,如果唔系冇乜可能呢篇下架,嗰篇唔下架,最多话佢误判。”

至于林绍桐仅涉及审批中大两年文章,余表示文章谈及受访者的感受,经核对后确认如实纪录警员在冲突时的言语。而其他文章,林则不牵涉在内,余指当时林大部分时间请病假,亦不负责博客和访问。

余重申,若林须再度服刑,“有咩事唔系送入玛丽”,有机会令其病情恶化。余强调,法官可判处不高于两人已还押日数的刑期,以让两人即时释放。

17:00 辩方就煽动文章续陈词

余表示,就法官裁定《立场》是本土主义,但涉煽动性的文章中,没一篇是宣传《立场》的立场或本土主义,当中全是受访者或博客的意见,举例如邹家成专访文章,提及对民主党的不满,都被裁定不属煽动文章。

官表示,若没客观事实而中伤和抹黑,“咁就唔可以”;而邹家成专访则不应视为煽动,“分别喺呢度。”

余称,11 篇被裁为煽动的文章,法官均指没提出客观基础,但两人事前并不知道。而该 11 篇文章的作者和受访者,未必知道须提供客观基础,指有别于学术性文章要提及注脚。余指,据法官的裁决理由,提到除涉案 17 篇文章外,没证据指其余 99.9% 文章不是煽动;余强调,控方“千拣万拣”17 篇,而本案量刑时只需考虑被裁属煽动的 11 篇。

官闻言称“唔系千拣万拣”,指证据显示警方从 587 篇文章中挑选,再交由警方及律政司拣选,故“唔系好多人拣嚟拣去”。余回应,举证责任在于控方,控方经过一轮考虑、深思熟虑下,控告涉案 17 篇文章,在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下,没证据证明其余 99.9% 文章为煽动。

余续指,加上《立场》运作 7 年来没收到相关投诉,只得中大两年专访被投诉;又指时代环境转变,以往可接受的报道,现时不能报道,认为法官应考虑在内。余指,因政治环境转变而导致本案,此为轻判理由,“以前都冇因为呢啲报道被控,因为真系唔知道。”

16:50 辩方就煽动文章部分陈词

辩方指,11 篇被裁定煽动的文章,是基于两名被告履行新闻工作,采访不同声音、不同受访者,有别于“羊村案”。

16:45 辩方续就林绍桐判刑陈词

余表示,林绍桐已还押 313 日、钟沛权已还押 349 日,计及行为良好相等于已服刑 15 至 16 个月。而本案控罪最高刑期为 2 年,则两人已服大部分、甚至全部刑期。

余称,今年 3 月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令被告有可能不获 3 分 1 行为良好的刑期扣减,强调法官可作考虑,案例亦显示法官可有酌情权;而现时 2 人已获保释近 2 年,若要他们再度服刑,“系对佢哋好大好大嘅不公,同好大嘅负担、焦虑。”

余指,两人于 2021 年 12 月 29 日被捕,至今已接近 3 年,而涉及国安案件须尽快处理。而林原获奖学金出国深造,惟因本案失去机会,望法官可考虑在内。

16:42 辩方陈词提及林绍桐身体状况

辩方代表资深大律师余若薇,庭上就林绍桐的健康状况作补充,指已向法庭呈交林的最新医疗报告,其中玛丽医院主诊医生指,林的病情罕有和复杂,7 月时病情恶化,需要经常覆诊。

法官郭伟健表示“其实成分报告,睇唔明”,指内容全是英文。余回应称,已另觅医生以中文解释报告,指林患有“抗嗜中性白血球细胞质抗体”,即体内会产生抗体攻击自己。而林的病情虽于 2020 年稳定,惟林现有严重狼疮性肾炎,其肾功能少于 3 成,故医生认为林需定期覆诊,以控制病情。

余续引述报告,指林的病情一直由玛丽医院专科医生治疗,若林被监禁,则无法被送往玛丽医院治疗。余称,林的肾病现为第四期,容易进入第五期,届时若有感染、简单如脱水都有机会须洗肾,担心林若被监禁,会因延误等情况致其有生命危险。余补充,林绍桐的情况可急速恶化,须频密覆诊,处分不同剂量的药物以压抑其体内抗体,故须小心处理。

16:40 开庭
16:38 尚未开庭、较原订时间已延迟逾两小时
16:17 庭内开始播放开庭前录音
15:30 尚未开庭、较原订时间已延迟一小时
14:30 被告家人庭内旁听

钟沛权及林绍桐于被告栏内不时交谈,两人的家人则于旁听席上。

14:27 多国领事、记协前主席庭内旁听

正庭旁听席几乎全满。多国领事、记协前主席陈朗昇及岑倚兰、前立法会议员陈家洛、《立场》前博客“薯伯伯”等人在正庭旁听。

14:24 钟沛权、林绍桐进入庭内

两名被告已进入法庭,并进入被告栏内。

14:16 控方代表进入法庭
14:13 余若薇已步入法庭
辩方代表、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摄:翁志伟)
13:53 余若薇到场

代表两名被告的资深大律师余若薇抵达法院。

13:20 多国领事代表到场

美、英、法、加、意、比利时、爱尔兰及欧盟的领事代表,抵达区院轮候公众旁听筹。

13:12 前员工追忆昔日:每一日都好自由,做想做嘅新闻

曾在《立场》任职的阿逸(化名),今天来到区院,“叫做送别两个老细…一齐经历咗咁多嘢”。阿逸形容,最伤心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不会特别伤春悲秋。认为案件的终结,象征要放下事件,“立场真系要放喺历史入面,都唔知今日之后,仲会唔会有人讲立场…希望有啦,唔知呢?”

阿逸忆述两位前上司“系我见过最正直嘅人”,在《立场》结业前的一段时间,相信他们承受很大压力,但两人从不会将压力放在员工身上,“我哋每一日都系好自由,做紧自己想做嘅新闻”,感激两人坚持信念,为员工“顶咗好多风雨”。他又指,两人在《立场》停运后,以至到庭上陈情时,仍然没放弃自己的信念,“只遗憾自己做得唔够好,做唔到佢哋两个咁样,咁正直、咁信守新闻自由,冇坚持落去”。

阿逸亦表示,希望向两位前上司说:“你们一直在做正确的事,迟啲见,好快再见”,冀大家继续“勇敢面对”。

前《立场》署任总编辑林绍桐于约 12 时 58 分到达法院门外。(摄:Nasha Chan)
12:58 林绍桐到达法院

前《立场》署任总编辑林绍桐身穿白色长袖恤衫、绿色裤,戴上白色口罩,于 12 时 58 分到达法院门外。他先停下,待在场传媒拍摄后,双手合十致意,步入法院大楼。他上月底因身体不适,获法官批准缺席裁决日。

12:37 前《立场》摄记:三年,都叫终于结束

前《立场》摄影记者 Harry 约中午 12 时排队,指上班前来法庭“见吓佢”。他说,之前都有与两人见面,“都希望喺入庭之前见最后一面,要讲都讲晒,可以讲都系等佢出返嚟”。

Harry 又表示,今天心情沉重,“又好似叫终于结束咁,都三年,对于佢两个嚟讲,对于大家嚟讲,都叫终于结束”。

前《立场》总编辑钟沛权于约 12 时半到达法院,没有回应提问,合十示意后进入法院大楼。(摄:Nasha Chan)

12:23 钟沛权到达法院

已被裁定罪成的被告,前《立场》总编辑钟沛权到达法院。他身穿蓝色长袖恤衫、卡其色长裤,没有回应在场记者提问,只双手合十示意,之后步入法院大楼。

12:20 前《立场》博客:纯粹企喺度做一个见证

前《立场》博客作者,Pazu“薯伯伯”指案件历时甚久,现在终于完结,无论被告是否需要再入狱“都系一个了结”。他说相信钟沛权和林绍桐现时心情平静,他作为朋友,只能珍惜共处的时间,“可能冇咩嘢可以做到,都系祝愿佢哋一切安好”。

他亦认为,本案对香港历史影响深远,许多人分析判决如何影响言论自由空间,但他认为,案件的司法审讯过程,本身已经与言论自由有关。他指,作为一个香港人,能力许可下“都想嚟到见证呢件历史事件…纯粹企喺度做一个见证,我觉得本身就系一个意义”。

《立场新闻》停运至今,薯伯伯形容香港少了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的空间和气氛,“好似立场就系一个时代”,见证《立场》由兴起、结束到结案,“好似系睇住、见证住一个香港历史嘅进程…佢系好定坏,大家心里有数”。

11:30 林绍桐友人称林细心、有理想

Andrew(化名)表示在大学时期认识林绍桐,已相识十多年。他指,“我认识嘅 Patrick 系细心,同埋佢系有理想,佢都明白呢份工唔会发到达,但会觉得做紧嘅嘢好有意义,我会好欣赏佢咁谂”。

他续指,2021 年曾旁听案件提堂,其后移居外地,最近回港未有时间见林绍桐,但得悉案件将判刑,希望前来旁听,“有头有尾”。

Andrew 说,一直有留意不同媒体,包括《立场》的前身《主场新闻》,又指《立场》对他很重要,“系其中一个角度睇社会事件,好似真系失去咗一样好重要嘅嘢,除咗《苹果》之外⋯好庆幸其他媒体仲喺度,仲有啲新嘅媒体,但我好 appreciate 系,佢哋呢段时间做过嘅嘢”。

他又说,《立场》直播很重要,“无论记者定编辑都好,佢哋都做咗好多功夫,尽量将个事实表达出嚟”,认为“判决有少少觉得无理,但又觉得预咗”。对于判刑结果,Andrew 称“希望唔使点坐就 OK 啦,只可以咁样希望”。

11:15 约 67 人正在轮候公众席
11:15 前《立场》员工:佢哋真正示范何谓风骨

曾任职《立场新闻》记者的 Christina(化名)今早前来轮候,希望进入正庭,看到两位她“相当敬重”的前上司,她指在新闻界时常谈论风骨,“但系究竟咩系风骨呢?我觉得佢哋两个,系真真正正咁示范咗何谓风骨”。她又认为,两人面对判刑“作为一个人其实都会恐惧,如果佢哋可以喺个正庭入面,法庭入面见到啲比较熟悉嘅面孔,咁会唔会都减轻少少嘅不安”。

案件由提堂至今逾两年半,Christina 形容心情“都有啲沉重,但系夹杂住有啲解脱”。沉重是因为案件终结,除了象征自己记者生涯的完结,同时“见证住传媒,一个仍然有相对自由嘅时代嘅完结,我都想用我嘅双眼去望住呢件事”。

她又说,两位前上司因为案件“令到佢哋人生无办法向前行,stuck 咗喺度好耐”,因此结案亦是一种解脱,“希望佢哋保重身体,未来见”。

10:00 陈小姐:“自己经历过,识嘅或者唔识嘅人讲句嘢,系好大力量”

曾因社运案服刑的陈小姐表示,在惩教院所时常看到钟沛权探望太太陈沛敏,亦曾与钟交谈,“好欣赏佢好坚持、好正直、好淡定”,今晨提早在 9 时半到达,希望支持钟沛权,“因为我自己都经历过呢啲(判刑),就算识或者唔识嘅人讲句嘢,都系好大嘅力量”。

陈小姐 20 年前曾从事媒体工作,因此“作为一个算系同行,都想支持(钟)”,她忆述上次在延伸庭聆听被告陈情不住流泪,有感新闻自由、巿民的知情权被限制,“报道真正新闻嘅媒体都俾佢封咗,咁巿民可以喺边度得知一啲真实嘅嘢呢?”希望两位被告继续坚持,“佢哋系冇错,我哋系冇错”。

09:30 岑倚兰:结果或令人失望 但盼风雨总有消除一日

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岑倚兰亦在 9 时前来排队,她一直有旁听本案,但这次是最早到场的一天,指因为上次裁决日上午 11 时来到已经拿不到正庭旁听筹,希望今天进入正庭支持两位“行家”,亦支持他们的家人。

岑倚兰指与钟沛权相识近 30 年,见证钟与太太陈沛敏结婚,她今早亦发讯息给钟沛权和林绍桐,表示“风雨同路继续撑你哋,愿你们平安”。

两名被告由被捕至今已逾两年半,一直旁听案件的岑形容审讯“系好磨人嘅一个过程”,不认同裁决理由,亦感到愤怒,她慨叹“做新闻之嘛,做到点解都要坐监?”希望即使结果“可能好令我哋失望,但系都心存盼望,风雨总有消除嘅一日”,作为新闻工作者会继续支持同行,“让佢哋唔好觉得孤单,留喺香港嘅行家继续出现,撑佢哋啰”。

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岑倚兰
09:00 旁听市民“多谢佢哋一直守卫自己觉得正确嘅价值”

案件订于下午 2 时半开庭,截至早上 9 时,已有约 30 名旁听者轮候公众席,记者席亦有 10 余间媒体派员轮候。

排头位的旁听常客“姨婆”清晨 6 时已在区院外轮候旁听筹,她形容《立场新闻》“好中肯去讲大众嘅心声,你(当局)唔钟意,咁冇办法啰”,始终不明白两位前总编辑为何被起诉、定罪,“我都唔明白佢错在边样”。 “姨婆”又称对判刑没有期望,“如果有期望变咗失望”,只希望两名被告身体健康,知道仍有许多人支持他们,“虽然睇落系好冇希望,都唔系嘅,人人都有嘅,唔会冇希望嘅”。

“姨婆”清早 6 时许在区域法院外排队。

另一名旁听者形容,“今日嚟就系我哋可以为佢做嘅事,特别希望Patrick(林绍桐)平安”,今天提早近 7 时半来轮候公众席,希望更多人进入正庭,表达对两位被告的支持,“因为用唔到第二种方法表达,到场,就系对佢哋背后嘅理念、新闻价值嘅支持”。

9 时许到场的 W 小姐今天首次来旁听立场案,她忆述由初中时期的《主场新闻》开始成为读者,“一直都好钟意佢哋嘅报道…我觉得陪住我成长好多,佢(《立场》)由执嗰下我已经好唔开心”,早前阅读裁决新闻时,自己亦不住哭了半晚,因此今天前来旁听,“虽然好似咩都帮唔到,但好似可以见证下…好似踏踏实实咁样见证住佢”。

W 首次来轮候旁听席,看到有不少人排队,深感“大家都冇遗忘之前发生嘅事,冇逃避到,觉得有种同个社会联系到嘅感觉”。作为《立场新闻》多年的读者,W 表示“好多谢佢哋作为传媒一直演好佢哋嘅角色…直到最后一刻都,直到而家都仲系好守卫到自己觉得正确嘅价值观,令我觉得好值得敬仰”,亦希望两位被告平安。

W 小姐首次旁听《立场》案

年约 70 岁的“乜太”指自己多次旁听立场案,案件历时已久,来到判刑日,她形容“心情真系唔系咁轻松”,只希望刑期不会太重,“希望佢哋能够判轻啲,其实佢哋真系无罪㗎㖞”。

另外,早上约 8 时许,有约 20 名男女携同折凳、报纸等物到场排队,大部分人背向记者,有人以手机遮盖脸部。记者上前询问他们是否前来旁听、知不知道旁听什么案件等,一名戴橙帽的女士摇头,未有回答提问,其他人则低头不语。

官裁 11 篇文章具煽动意图

本案为 1997 年后首宗传媒被控煽动案的审讯。法官郭伟健裁定,涉案 17 篇文章中,11 篇具有煽动意图。官认为,相关文章无客观基础下,指控律政司检控初选案荒谬及滥权、以假消息散播憎恨及反政府情绪,以及攻击警方执法等。

法官又指,参考《立场新闻》的创刊辞、社论等,认为其媒体路线是本土主义、支持及促进香港自主,在反修例期间成为抹黑和中伤中央及特区政府的工具。他认为,两名被告审批发布涉案文章,是知悉并认同文章的煽动意图,以《立场》作发布平台,煽动憎恨中央或香港政府等,“无论如何,至少罔顾煽动后果”。

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1. 被告依次为 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钟沛权(被控时 52 岁,无业)及林绍桐(被控时 34 岁,编辑),他们同被控一项“串谋发布或复制煽动刊物罪”。

控罪指,他们在 2020 年 7 月 7 日至 2021 年 12 月 29 日,在香港一同串谋和与其他人串谋发布及/或复制煽动刊物,具意图引起憎恨或藐视中央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或激起对其离叛;激起香港居民企图不循合法途径,促致改变其他在香港依法制定的事项;引起对香港司法的憎恨、藐视或激起对其离叛;引起香港居民间的不满或离叛;煽惑他人使用暴力; 及/或怂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从合法命令。

DCCC265/2022

来源:法庭线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