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泰山压顶
(38)破釜沈舟
孙子兵法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我决定破釜沈舟。这是我一生中少有的几个重大决定之一,其文字表达只有短短两行:
中科院计算中心领导:
根据我目前的具体情况,我决定提前结束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进修学习,并辞去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的工作。请批准。
计算中心的领导非常体谅,立即同意。
现在的人,辞职算不了什么大事,甚至是职场生活的一种常态。但在当时,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是铁饭碗,更何况,是科学院这种所谓“国家队”的铁饭碗。当时许多年轻人想方设法要出国,尤其是去美国。而我却反其道而行,逆潮流而动。铁饭碗不要了,美国不去了,要落户到一个乡镇企业了。可以说是从九天之上掉到尘埃之下。其影响:可谓石破天惊;其作用,犹如神针定海。
我把四通全体员工召集到营业部的二楼。二层是隔出来的,非常低矮,层高只有1.9米。当时人心浮动,人声嘈杂,在压抑的空间里更显得杂乱。当我平静地宣读了我的辞职信以后,全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精神为之一振,阴霾为之一扫。我又看到了四通人脸上特有的阳光灿烂。
我还宣布,根据目前的形势,不可能再允许兼职。要么扔掉铁饭碗,到四通来落草为寇;要么离开四通,回去继续捧你的铁饭碗,两者只能选其一。当时四通所有的核心骨干:沈国钧、王安时、蒋敏美、崔铭山、王缉志、张齐春……都选择了落草为寇。后来有一种说法:科学院的七位工程师出来创办了四通,可能就是指这七个人。他们是后来四通辉煌的奠基人。
为了稳定军心,激励士气,我说了一句连我自己都十分感动的话:“我们是打不倒的,因为我们已经躺在地上了!”
当然也有选择回去捧铁饭碗的,其中有老沈的连襟,李龙文。
1985年4月10日,在调查组进驻后的第三天,我们借友谊宾馆的场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舞会。操办舞会的,是四通的“姑奶奶”楼叙坡。
楼叙坡是李玉高中的同班同学,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姐姐,楼叙真。而楼叙真是我大学里的学姐,后来我一直叫她大姐。不知道是否因为这层关系,楼叙坡就成了“姑奶奶”。公司里吃喝玩乐的事,都由她张罗。

因为调查组刚来两天,所以“姑奶奶”来请示:“这舞会……还开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舞照跳!还要把动静弄得大一点。去把左邻右舍,尤其是也被调查的那几家兄弟公司的老总都请来,我有话要说。”
舞会开场前,我致了简短的开幕词。李玉保留了这份讲话稿,以下是原文:
各位来宾、诸位公司同人: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晚上的舞会,由北京四通总公司举办的舞会。
四通公司是在去年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诞生的新型公司。它从事的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技术产业。
去年,我们慎重初战,刚刚开了头;今年我们要在新形势下慎重再战,务求必胜。
邓小平同志讲,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四通的事业,反映了一代人的思考,一代人的探索,一代人的创新。
我们是在从事一种新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造就新型的人,创造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我们从公司成立的那天起,一再强调的我们要有四通人的形象,要有四通人的精神。
什么是四通精神?社会上给我们做了高度的概括,他们说:四通人的境界高,效率高,效益高。我不敢说我们已经是这样,但这确实反映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新事物总不会使所有的人都看得顺眼。现在有一些鲁迅先生讲过的那种聪明人,他们自己什么也不干,因此他们就不会犯错误;他们还能瞪着眼睛挑别人的错误,这就愈加显得他们聪明。我们深信,将来的中国不会是那种所谓聪明人的中国。将来的中国属于我们这些不甘心的人。
四通的事业,是不甘心什么也不干的人的事业,是四通八达的事业。四通八达的事业,一定会得到四面八方的支持。今天,大家来参加我们的舞会,就表达了这种支持。
四通从它开始的那天起,就为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准备了一个舞台。今天,我们为想跳舞的人也准备了一个舞台,我们不要站在旁边冷眼旁观的人。各位已经在改革的舞台上大显身手,现在请你们在今天的舞会上也一展身手。
谢谢各位。
我相信,大家都能听得出我讲话的弦外之音。在乌云密布、泰山压顶的时候,我们不仅是“舞照跳”,而且“春照游”。5月初是传统的春假,1985年5月1日和2日两天,我和老沈带领公司大队人马,游玩了已阔别七年的承德避暑山庄。
是的,已经是1985年5月了,公司快满周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