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网编者按:本文作者迄今以代表、主席、学术总监等身份参与和组织模拟联合国会议20余场。
HMUN
近几日,有关“哈佛模联”在会议中对来自台湾地区学生的身份表述的错误以及围绕参加哈佛模联的大陆学生的抗议事件,引起持续发酵,各方媒体开始将目光聚焦在这一事件上,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事件的起源是大陆邓姓同学于2月2日写了一篇名为《哈佛模联“台湾事件”的现场还原和思考》的人人日志,文中,作者详细记录了在事件的发生全过程,而笔者作为一名资深模联人,在日志发表后的第一时间内就看到,并且一直对此事保持关注。

这一事件被披露后,立刻在模拟联合国参与人士的社交平台(主要是在人人网,知乎网)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虽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但绝大部分模联人士都可以理性的看待这一事件,并且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讨论,本以为按一般事件的发展趋势,围绕此事的讨论也将会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但是,2月8日上午,凤凰网在其新闻频道首页头条发布文章《哈佛“模联”公然称“台湾”国家》,同日,澎湃新闻网同样以《哈佛模联列台湾为国家,中国代表团抗议遭驱逐》为题刊发文章,并在其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新闻一出瞬间引起网络舆论热议。
HMUN1
2月9日,“哈佛模联将台湾列为国家”词条登上百度搜索实时热点,
HMUN2

至笔者撰写此文时,已有数十家主流媒体网站发表或转载关于这一事件的文章,笔者挑选一些罗列如下:

腾讯网:《美学生曾在哈佛模联喊:谁听中国代表的就滚》

搜狐网:《哈佛模联将列台湾为“国家” 大陆代表抗议遭逐》

网易新闻:《哈佛模联将台湾列为国家 中国代表团抗议被驱逐》

参考消息网:《哈佛模联将列台湾为“国家” 大陆代表抗议遭逐》

新华网:《哈佛模联竟列台湾为“国家” 反将中方领队逐出场》

齐鲁晚报网:《模联将台湾列为国家令人气愤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在对事件做过深入了解之后,笔者认为上述媒体网站的报道出现了明显失实和用词不当,也普遍带有主观臆测和想象,大有煽风点火,夺人眼球之目的,从而误导了大量不了解事件真相的网民。作为参加了多年模拟联合国会议的笔者,有必要写下自己的看法,以正视听。

其一,哈佛模联只是一场会议,不能代表整个模拟联合国活动。

如齐鲁晚报网,直接将主语从“哈佛模联”换成了“模联”,殊不知两字之差,谬以千里。网络舆论更有封杀模拟联合国这项活动之势。

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多边国际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活动,在会议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代表们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来阐述观点,为了“国家利益”进行辩论、磋商和游说。

模联活动倡导3C理念,即communicate(交流),cooperate(合作),compromise(妥协)。这项活动自21世纪初被引入中国,经过10余年的蓬勃发展,现今已覆盖了全国了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每年在中国举办会议近300场,可以说增加了广大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以及为公民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场在美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出现的失误岂可让整个模联活动成为其替罪羊,这让所有为中国模联事业辛勤付出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作何感想。

其二,哈佛模联不是哈佛大学。

此事件一出,众多网民开始将批评矛头对准哈佛大学。这又是一个没有经过调查就枉下结论的无知之举。

哈佛大学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Harvard National Model United Nations ,HNMUN),创立于1955年,是世界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先驱者。至今已举办62届会议,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余名代表参与这场盛会。

但是这项活动并不是由哈佛大学官方举办,而是由名为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uncil(IRC)的民间组织举办,可以看做类似于中国大学的校园社团组织(但与国内校方与社团严格的领导关系的不可同日而语)。其会议组织者大多为就读于哈佛大学的青年学生。

本质上这是一项民间交流活动,而媒体与网民大有将哈佛大学列为本次事件罪魁祸首之势,旋即开始批评哈佛大学并质疑学术地位,极端者甚至辱骂在哈佛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次误伤。

其三,偏听一家之言

所有媒体的报道全部源于事件当事人的一篇人人网日志。我们不否认其叙述的真实性,但作为当事人难免有情绪掺杂其中,而媒体的报道全部来自其一家之言,而没有来自事件的另一方,即哈佛模联会议的组织者,这是否已经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准则?即使对方存在错误,处理方法也失当,但也不应剥夺其应答的权利。

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关于媒体采访哈佛模联组织者的报道

其四,报道细节事实,用词不当,

大量媒体以批判口吻报道此事,给读者以哈佛模联会议组织方严重挑衅,蛮横不讲理之印象。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会议组织者并不是在会议的国家设置中将台湾列为国家,而是在会议手册中介绍参会代表的国籍时出现了错误。如果阅读过当事人邓姓同学的日志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当大陆代表向组织者提出这一问题是,组委会也作出了回应,首先是下发了一定数量的修正贴纸,还向领队发了关于此事说明的邮件。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哈佛模联应对此事的修正力度不够,没有覆盖所有参会人员,但可以看到组织方已经认识到了问题,并且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补救,并不是严重挑衅,死不悔改,无药可救啊!

至于为何组委会作出了收回其中三名来自中国大陆的抗议代表的参会名牌以及最终将他们驱离会场,我们不在现场,对于更多细节,我们也不得而知,所以不应该妄下结论。

其次,一些媒体(例如澎湃新闻)用《哈佛模联列台湾为国家,中国代表团抗议遭驱逐》》为标题报道此事。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本次哈佛模联会议,大陆地区共有10余支来自大学,中学和商业教育机构的代表团队,所谓中国代表团,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型代表团,也没有统一的领导架构,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统称为中国代表团,因为这不是官方组织和委派,代表国家出席的活动,每个代表团只代表他们各自的学校和机构。

如此看来,被驱离的3人恐怕不能用整个中国代表团来替换。因为依然有剩下的近百名中国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更何况,事件的争议焦点就是来自台湾地区的一所高中代表团,他们也参加完了本次会议的全程。如果用“中国代表团被驱逐”来夺人眼球,难道是说中国不包括台湾?如此自相矛盾的报道,真不知让国人作何感想。

除了上述的这些失当之处,原本只是圈子里的话题事件,突然引爆互联网,成为公共讨论的焦点,其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HMUN3
笔者认为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新任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日前发表的“两国一制”的言论和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县市九合一选举”中惨败给对手民进党,由此使得“台独”问题再次阴云密布,从而引发大陆方面对未来两岸关系的担忧。哈佛模联事件之所以引发媒体过度解读的深层次原因也许正在此。

笔者以一名资深模联参与人士的角度看,此次事件只不过是哈佛模联组织人员的一个低级失误,远远没有到到支持台独,否认一个中国的高度。大陆媒体不应该对此上纲上线,煽风点火,网民也更应该在了解事件真相后理性的对待。

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无良报道和无知的非理性言论体现了中国软实力的短板,而中国软实力的发展离不开媒体多元化的声音和公信力的提升,更离不开青年公民素质的培养。

如此作法自然也不利于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在于合作,合作基础在于交流和了解

而模拟联合国活动正是这样一个有利于开展公民教育,拓展青少年国际视野,同时促进两岸年轻人合作交流,互信了解的大平台。

来源:共识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