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等地爆发支持前总理伊姆兰·汗的大规模抗议活动。11月26日,巴政府军警开始暴力“清场”,双方有多人死亡,迄今已至少数百名示威者和少量军警受伤,超过1000人被捕。
本次抗议的直接原因,是前总理伊姆兰·汗的支持者、“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部分成员要求释放被监禁和判刑的伊姆兰·汗,以及抗议今年2月大选“存在舞弊”。而现巴国政府由“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掌控,伊姆兰·汗的政敌纳瓦兹·谢里夫担任总理。本次示威、镇压、冲突,是巴基斯坦长期持续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暴力的新一轮爆发、旧怨的延续。
巴基斯坦自1947年独立(及经历之后印巴分治和正式建国)以来,就长期处于政治不稳定、不同派系斗争激化和暴力化、社会秩序时常失控的状态。
巴基斯坦独立和成长于印巴分治及之后印巴战争的血雨腥风中,所以巴国军队、警察、情报机构,在巴政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暴力机器深深涉入政治。如阿尤布·汗、叶海亚·汗、齐亚·哈克、穆沙拉夫这四位实权总统,均是当时在役军人,且后三位均以军事政变上台。这就让巴基斯坦政治染上了浓厚的暴力性、垄断性(博弈零和性)、不稳定性的特色。
巴基斯坦的政治派别也颇为多样,相互斗争不休。巴基斯坦三大主要政党“巴基斯坦人民党”、“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相互激烈竞争,且经常使用政变、街头暴力、滥用司法等非正常的手段,让政治竞争很不健康、更不和平。而这三党内部也分成若干分支,各有强人牵头、大众追随,不择手段的争权夺利。巴基斯坦没有正常的三权分立体系,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混乱而纠缠在一起。司法机构本应保障公平正义,却深深卷入政治斗争,丧失广泛性的权威,成为权力斗争的参与者和工具。
无论现在在狱中的前总理“伊姆兰·汗,还是2018年被判刑的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现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哥哥),其自身确实涉嫌犯罪,但二人入狱也都有政治斗争和司法操纵的背景。掌权一方往往使用司法手段打压政敌,而在野一方往往动员支持者抗议来搅扰对手,政坛和社会从无宁日。
冲突到激烈时,还有处决和暗杀等极端暴力。巴基斯坦前总统阿里·布托在被军事政变推翻其统治后,被军人总统齐亚·哈克处以绞刑。他的女儿、曾任巴基斯坦总理的贝娜齐尔·布托,在2007年复出从政时被炸弹暗杀身亡。而齐亚·哈克也死于一场疑似故意制造的空难。穆沙拉夫、伊姆兰·汗也都遭遇过未遂的暗杀。对最高领导人都如此,其他政治目的的恐怖袭击更是层出不穷。
而巴基斯坦政治斗争和暴力频发,还有更加深层的原因。
巴基斯坦多族群的民族构成和分布,也让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根深蒂固。巴基斯坦虽97%以上公民为穆斯林,但民族构成却多样。其中包括旁遮普人、信德人、普什图人、俾路支人等族群,相互之间文化和习俗差异很大,各分布于不同区域聚居,又在伊斯兰堡和卡拉奇等大城市混居,复杂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冲突交织在一起。“巴基斯坦”国名的英文“Pakistan”即是全国不同地区首字母拼成,其捏合在一起,只是因为宗教信仰相同、对抗印度的需要,但内部矛盾始终存在且对抗激烈。
相对于巴基斯坦世俗政府及各地官员,各地宗教领袖和宗族头人往往有更大影响力,也更多依靠法律之外的方式解决纠纷,碎片化的权力分布和“法不下地方”的现实,也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地方各势力间的冲突及其暴力与无序性。
经济长期不振则是巴基斯坦各种矛盾和暴力的催化剂。独立和建国以来,巴基斯坦经济长期萎靡,缺乏强大和可靠的支柱产业,科技实力薄弱,腐败和暴力进一步损害了经济。如分离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发动恐怖袭击攻击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和工人,就严重影响巴基斯坦吸引外部投资和劳工。而有限的财政和资源大量倾斜给军警与情报机构,也削弱了经济部门应得到的支援。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巴基斯坦几十年里一直处于国民普遍贫困和暴力频繁的状态。而贫困和暴力又反过来加剧了族群间、政治派别间、阶级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破坏经济社会发展。
虽然巴基斯坦因为战略位置重要,以及各种历史、政治、宗教渊源,美国、中国、沙特等国都给予巴基斯坦较大支持。但巴基斯坦并没有有效利用这些援助,相反过于依赖援助,而缺乏经济造血自生能力。加之其他复杂的内外问题,巴国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长期停滞、城乡和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巨大。首都伊斯兰堡和北部边境的发展状况和人文风貌,就像完全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
巴基斯坦的落后,与其近邻兼强敌印度对比颇为明显。印巴分治时,印度人口和综合实力当然更强,但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巴基斯坦更胜一筹。在1980年代及以前,巴基斯坦人均GDP长期领先印度,但1990年代及之后逐渐被印度反超。莫迪执政后的印度更是迅速发展,巴基斯坦则仍然停滞不前。
近年印度年均增长7%左右,巴基斯坦只有2.5%的增速。如无改观,差距将越拉越大。而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巴基斯坦更越发落后于印度。曾经在印巴冲突中较支持巴基斯坦的不少国家,日益倒向印度。印度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和成为焦点,巴基斯坦则越发边缘化。(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人均GDP和增速也落后于曾经同属一国、曾比巴基斯坦(原西巴基斯坦)落后的孟加拉国(前东巴基斯坦))
而伊姆兰·汗曾被巴基斯坦人寄予改变国家的厚望,其所属政党在2018年颇有争议的选举中获胜,他被推举为总理。伊姆兰·汗是板球运动员兼世界冠军,巴基斯坦人选择这位曾经的“政治素人”,也是厌烦了政治世家与传统政客,希望这位明星像他当年作为国家板球队长、领衔夺得世界冠军那般披坚执锐,为巴基斯坦带来新气象。
伊姆兰·汗执政后,虽有些锐意革新、对外折冲,但逐渐和旧官僚们一样,陷入政治斗争之中。他虽能干,但也无力真正改变百弊丛生的、被各种盘根错节势力共同把持的巴基斯坦。他及其创办的“正义运动党”,同样陷入腐败等丑闻。 虽其至今仍有不少坚定支持者,但曾经的明星光环已逐渐褪去,多数巴基斯坦民众已不再对他崇拜和冀望。
因政治斗争及疑似得罪美国方面,在国会和军方策动下,伊姆兰汗于2022年被罢免、2023年被捕,并被判处14年的长期徒刑。伊姆兰·汗或许确触犯法律,但其被判长刑主因当然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所致。
近两年,伊姆兰·汗的支持者不断发起示威游行,要求释放他。但执政集团无意妥协。另外,今年2月大选的舞弊疑云,也加剧了执政集团与在野势力间的对立。伊姆兰·汗及“正义运动党”的支持者指责选举舞弊。今年11月下旬的流血事件,正是这两件事而引发。而频繁的流血冲突,家常便饭般的政治或非政治暴力,也反映了巴基斯坦民众的痛苦和绝望。
无论伊姆兰·汗是否会获释,未来谁执掌巴基斯坦,若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民生问题、改革弊病丛生的体制,恐怕都难以改变巴基斯坦根深蒂固的政治暴力和普遍贫困。“城头变幻大王旗”一般的执政者更迭、充满阴谋诡计的政治斗争、血腥残酷的街头暴力,都将继续上演。巴基斯坦人民,也将继续在希望与失望中经历和循环,而难以挣脱。
(本文已发表于《风传媒》,图源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