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单位内部的拔河比赛,我忽然想到“内耗”这个词,我觉得一个单位内部员工的拔河赛真是“内耗”这个词最直观最精彩最生动的写照。
你说象不象:都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见了面也有说有笑的,结果硬是把力量往相反的方向使,一个个“使出吃奶的劲”,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做的“功”却为零。
中国人的窝里斗是天下闻名的,中国人的互相拆台暗中使坏也是随处可见的,类似的内耗天天发生,夜以继日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每年消耗在这上面的“能量”是多少,有谁能说清?
小议“奉献”
一种社会提倡一种精神,我们社会长期提倡的是“无私奉献”精神。无私奉献当然很好,但仔细观察观察、认真分辨一下哪些人在“提倡”,哪些人在“奉献”,却很有必要。
我发现,提倡无私奉献的,大多是处在高位、且加入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先锋队的那些人;默默无闻在奉献的,是那些“思想觉悟低”、需要不断地“改造世界观”、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
这有些怪。
处在高位,思想觉悟高耸入云,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人,除了经常在嘴上“奉献奉献”外,很少见谁在行动上“作出表率”、带头奉献的;思想觉悟低,靠自食其力过日子,节俭一生却依然摆脱不掉贫困的那些人,却经常被强迫着为社会作奉献。
与奉献对应的显然是接纳。我们的社会既然有人在不断的无私地作出奉献,自然也就有人在不断地无偿地接受奉献。只一味地接受别人的奉献、自己却从不奉献的人,岂不是有剥削他人劳动之嫌?
公正合理的社会应该提倡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且能合理地评价这些劳动。对每一个为社会付出的人,不仅应该给以由衷的表彰和嘉许,还应给以合理、公平的报偿。
另一方面,无偿占有(或攫取)他人劳动果实的行为是卑鄙的,可耻的,是一种隐秘的犯罪。但我们社会却长期将这样的行为视为正常,甚至将其制度化了。寄生虫般不劳而获靠别人的奉献“享受美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心里不仅没有一点耻感,更不认为这是犯罪——这是多么大的一种颠倒啊!
口是心非的“提倡”奉献,只会将“奉献”彻底埋葬。
首发2004年《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