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回到苏联
作者: [英]莱斯利·伍德海德
副标题: 披头士震撼克里姆林宫
原作名: How the Beatles Rocked the Kremlin
isbn: 7549566925
页数: 312
译者: 石晰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5-8
列侬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披头士竟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世界上最大的专制国家走向自由。或许也因为这一点让某些专制国家害怕,然后也存在了一个词:和平演变。音乐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我不得而知。我不懂得旋律,也不会唱英文歌曲,对摇滚不死没有多大的概念,甚至对中国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摇滚人是谁都不清楚。然而,倒是可以感受到苏联体制下的人民在听到这种歌曲时候的那种兴奋,在私底下传播骨头唱片的那种冒险。这是独有的东西,只有在特殊的环境底下才能够发生的事情,在很多时候,它是一种非常态,而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国家,它是一种常态,即便被大多数人说那是一种变态。
大概不仅是莱斯利·伍德海德惊讶居然俄罗斯母亲的核武器要塞被披头士“攻陷”,文化独裁者知道会气急败坏,还有我们这些人听到这样的事情也会感觉到不可思议。一个怀揣着主义的民族,一个文化独裁的国度,居然让如此的异族的文化渗透入了被国家意识主义武装得最好的地方,而且还是最为危险的地方。我不得而知,为什么他们会放下独裁者的命令,放弃抵制披头士,而是拥抱利物浦那几个披头散发的人的音乐。或许,我们可以从那句简单而不假思索的回应中得到答案:“那是自由,自由的风。”没有人能够拒绝自由的诱惑,就像没有人能够被枷锁捆绑住身体又捆绑住思想,人总是在追寻最大化的自由。
“自由”一次对于独裁者来说是一个旗帜一般的词,也是一个魔鬼的词。文化扰动着自由的氛围,无时无刻在挑动着民众的心,特别是那些足以见识外界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和阶层优势,能够到西方旅游,从而将披头士带入了铁幕帝国。帝国的文化强调的是共产文化,是集体主义甚于一切,是国家威权高于个人自由。这种环境一下,一旦有一丝清爽的风吹进来,没有人不会不接受,哪怕冒着被抓到监狱。唱片,周边,英文,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观念,俄罗斯这片土地上,开始有一群叫做“披头士世代”的人,他们也开始玩音乐,模仿披头士的装扮,哪怕被警察揪着自己的长发被说成是异类。他们知道,在平静的沉默中如果不爆发,不去反抗,终究也只能是一副骷髅等待着风化。
越是被禁止,越是想要得到,这是专制底下的社会欲望之一。不管那些西方的唱片获得的过程有多么危险,可能拿到的是政府安排录制的咒骂骨头唱片,依然没有办法阻止民众对自由的追求。越是被追求的,越是要被打压,这同样是专制底下的社会控制手段。政府的骚扰和逮捕迫使演唱者经常在开演的时候变换场地,“经济犯罪”罪名和“扰乱社会秩序”的罪名让许多乐队不敢表演并没有收取费用还要偷偷摸摸。遗憾的是,一个独裁者面对众多觉醒者的时候,数量的优势显现出来,虽然艰难,到底是自由战胜了专制。
在中国,披头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影响巨大。我们也有着自己的摇滚的开山之人,崔健的呐喊着实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开天辟地。遗憾的是,崔健的反抗之后是建立起了崔健的北京摇滚王国,而披头士,催生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摇滚音乐者。或许是一种社会的生态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态势,或许是本身就习惯了一种体制之后难以改变。今天,我依然不知道摇滚梦是什么梦,有些人称之为信仰,有些人称之为反抗,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终究不清楚。梦,终究是一个梦,会醒来,醒来的世界,却不一定是梦中的场景。
来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