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的六重奏
《云图》是2013年评价两极的第二部片子,第一部是《一代宗师》。也许因为听说《云图》结构复杂不易理解,也许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其中的文化元素和东方元素非常感兴趣,看的人并不少。虽然片子在中国上映期比欧美晚了三个月,在欧美票房不理想的情况之后,中国票房还是超过北美票房。
作为科幻迷,一听说这部片子争议这么大,而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严锋教授极其推崇它,我就不得不看了。在上映前,我在网上先看了这部片子。在微博上,我最早的评价是这样的:“《云图》第一遍,没看懂。通过百度、谷歌,知道逻辑关系了,再看第二遍,每一小节的衔接达到叙事手法的极致。人与宇宙的关系、平行世界的关联、自由与束缚宿命纠缠、没有自由意志的人即复制人的寓意,我觉得此片是好电影。也许在电影院看了之后,我会评价其为伟大的电影;不是畅销片,可能将成为常销片。”
进影院之前,我在网上看了两遍,之后,我开始读小说,小说读到三分之一,我进影院看被删了35分钟的中国版。我对此片的一句话评价不变:将成为常销片。在影院看了电影后,我也读完了这部了不起的小说。
电影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小说发表于2004年,得过不列颠图书奖中的文学奖,被提名了布克奖、星云奖和克拉克奖。电影的编剧是沃卓斯基姐弟和汤姆·提克威,导演也是这三人,这个阵容没得说——沃卓斯基兄弟是《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导演,提克威是《罗拉快跑》的导演。
那么,为什么在著名小说和著名导演的强大后盾下,影片在北美票房不佳,评价两极?我认为,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电影看第一次确实看不大明白,虽然整个故事——六个故事的蒙太奇叙事法并不复杂。问题是,即使看懂了叙事,也未必看出导演的用意。有人说,六个故事都很一般,导演想做啥?这是关键。在北美,观众又没有网上的片子可以看,所以,口碑不好的片子自然票房不会好。而在中国,片子推迟档期,观众可以先在网上看,比如我,就会先理解六个“平凡”故事后面不平凡的用意,这样进影院的概率大增。这年头,进影院的目的不是看故事,而是看效果,将自己置身于声画音乐的极致中。
六个故事,影片利用蒙太奇平行叙事,故事的主题类似,都是善与恶的缠斗,结尾多数是光明的,少数不是(两个)。电影基本忠实于原著,但改动的地方明显。小说也用了不寻常的方式讲了六个故事:
先从第一个故事讲起,讲到中途戛然而止,接着讲第二个故事……讲到第六个故事时,才完全将这个故事讲完,接着讲第五个故事的后半段,第四个故事的后半段……第一个故事的后半段。
小说是迷人的,作者的文学、历史和音乐修养非同寻常,我想这是西方作家的共同特点,只是米切尔在一部小说中将这些能力同时发挥得淋漓尽致。《云图》来自小说中第二个故事主角作曲家罗伯特·弗罗比舍的音乐作品《云图六重奏》,作曲家的佛教轮回观极重,小说取这个名字也说明了作者的宗教观。同一个故事,不同的声部、不同的旋律、不同的变奏。
编剧兼导演沃卓斯基姐弟很难在电影中直接套用小说的手法。如果讲六个故事,每个故事用直线叙事,那么六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很难打动观众。如果先将每个故事讲到一半接着讲别的故事,效果肯定是灾难性的。根据《纽约客》的一篇文章,沃卓斯基姐弟先将小说的故事剪成无数片段放在地板上,不断地重新组合,一直找不到最好的剧本叙事方式,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想到,用同一个演员演不同的角色就可以呈现小说的主题:永恒的轮回。所以,每一个演员扮演的不是具体的角色,而是灵魂。为了表达轮回没有界限,一个演员的不同角色可以是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甚至男人和女人。
于是,六个故事被打碎成片段,在电影中通过蒙太奇手法平行地叙述着。有时,上一个故事人的说话变成下一个故事对应人物的动作,或者相反;有时,上一个故事的一个动作,如射击、扳动手枪,变成下一个故事类似的动作的继续。另外,导演用星美的几句格言式的说话展示影片的主题,最引人注目的是:
“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
“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门,当它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如果让我来想象天堂,我会想象那扇门打开了,在门后,我会发现他就在那里,等着我。”
“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生命的不朽性质在于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的后果。”
“恐惧、信仰、爱,这些都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走向。每件罪行、每件善举,都造就了我们的未来。”
星美的每一句话都震撼人心,关键在于,这些话出于一个本来连话都不会说的克隆人之口。星美只是星美基因株培养出来的第451号克隆人,她不需要会说话,她不需要会思考,更不能有自由意志,她基因中早就被植入在“宋老爹餐馆”服务的功能,而这个餐馆是一家在“公司国”里的餐馆。在这个反乌托邦的设定中,公司国是人类衰落之前的一种国家形式,在这个国家里,纯血人才是有地位的真正的人,克隆人是纯血人的奴隶,所以不需要有思维能力和自由意志,为了去除他们冒出自由意志的可能,他们每天喝的速补有去除记忆的功能。说到自由意志,我们又会想起《黑客帝国》中的那些摆脱机器控制的觉醒了的人。在电影中,星美是在先觉醒的幼娜-939启发下觉醒的,在小说中,情节也大致如此。但幼娜和星美进化过程的背后是黑色的,导演略去了这一点,而用星美与张海柱的爱情取代了黑暗。
我完全赞同严锋教授的话,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复调音乐,它有六个声部或六个故事,故事相辅相成,因为一个故事中的人物会成为另一个故事中的另一个人。有些人一直是善的,有些人由善变恶,或者由不善变成巨恶。雨果·维文扮演的角色就是这样,从第一个故事中的殖民地地主,最终演化成第六个故事中的恶魔老乔治;由恶演变成善的灵魂的典型是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谋财害命的医生到人类衰落后山谷人扎克里。
既然电影是一部影像化的音乐,电影音乐也是很重要的,据说导演之一提克威在片子开拍之前就创作好了主题音乐。
小说的特色我就不多说了,但想提示读者一下,尽管表面上看是科幻小说,六个故事只有两个涉及科幻,即第五个故事《星美-451的记录仪》和第六个故事《思路岔路口及之后所有》。小说用了纯文学手法、惊悚故事和科幻。大致来说,《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和《西德海姆的来信》是纯文学,《半衰期:路易莎·雷的一个谜》和《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是惊悚故事,而《星美-451的记录仪》和《思路岔路口及之后所有》含有科幻元素。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纯文学。
最后,我就不复述六个故事的梗概了,我摘录几段原著中的话让读者体会《云图》的内涵——尽管本人的翻译不尽如人意。
一个人创作音乐是因为冬季永无休止,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狼群和暴风雪就会更快地扑向他。
罗马帝国会再次衰落,科尔特斯会再次蹂躏特诺奇提特兰城(编者注:墨西哥特斯科科湖的岛上古都遗址,阿兹特克的首都),尤因会再次远航,艾德里安会再次被轰成碎片,我和你会再次睡在科西嘉的星空下,我会再次来到布鲁日,再次爱上伊娃,再次失恋;你会再次读到这封信,太阳会再次变得冰冷。尼采的留声机唱片播放结束时,为了无穷无尽的永恒真理,撒旦会再次演奏它。
——《西德海姆的来信》
她相信风水、《易经》或顿悟之类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但是梅根拥有超凡的头脑。
你每用一个科学术语就代表着有两千个读者放下杂志然后打开电视看《我爱露西》。
——《半衰期:路易莎·雷的一个谜》
那时候整个世界很大,但是对于这种渴望还不够强烈。这种渴望让前辈们冲破天空,让海洋沸腾,用疯狂的原子毒化土壤,顽固地播撒腐烂的种子,于是孕育了新的灾难,小孩生下来都是怪胎。最后,令人心痛的是,很快,国家分裂成野蛮的部落。
相反,悉达多是一个死去的人,活的理想。他教大家克服痛苦,改变将来的转世投胎。
不断学习的头脑才是活着的头脑,麦克尼姆说,而且任何形式的智慧都是真正的智慧,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高等的还是低等的。
——《思路岔路口及之后所有》
诺兰的怪圈
一个瀑布落在一个水槽中,水顺着水槽向前流了一段,左拐,又继续向前流了一段,右拐,再向前流,然后左拐,再流了一段形成瀑布落在一个水槽中。后来的瀑布就是原来的瀑布,这样,水的走向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水只能向低处流,越流越低,不可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圈。然而,有一个人却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个不可能的怪圈,这人就是埃舍尔,他的著名作品《瀑布》利用了人的视觉错觉。
荷兰画家埃舍尔的版画不仅影响了艺术圈,同样影响了数学、逻辑学和哲学。他的绘画中经常出现奇妙的镶嵌、不可能的结构、怪异的循环以及悖论,数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斯塔德在《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中,将他与音乐家巴赫以及逻辑学家哥德尔并列。
在看了诺兰的新片《星际穿越》之后,我只想到了虫洞与连接遥远星系的捷径、黑洞与时间变慢的关系、时光机器、引力波、奇点与量子引力,我以为看懂了大半,于是为两个杂志分别写了一篇文章。后来,在看了第二遍之后,占据我整个大脑的就是埃舍尔的版画《瀑布》。没错,《星际穿越》的整个叙事结构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怪圈。后来我甚至梦见了怪圈。
影片开始,库珀梦见自己驾驶徘徊号是第一个怪圈。后来他驾驶徘徊号惊险地在米勒星降落,场景与先前的梦境几乎一样,这是未来提前在梦中出现?
当然,最重要的怪圈是女儿墨菲十岁左右时不断地看到书架中出现灵异事件,她的书莫名其妙地被推出书架,其实这是后来父亲库珀在黑洞的超立方体中推动那些书的“世界体”所造成的。
例如,他推出四本书,分别有字母S、T、A、Y,组成一个单词留下“stay”,女儿认为这是书架中的精灵警告她父亲不要通过虫洞去另一个星系。未来的库珀警告过去的女儿时,他还没有从落进那个“温和的奇点”的机器人塔斯那里得到重要的解开引力之谜的信息,因此当然认为他的旅程是危险的,如果他女儿成功地留下他,他也就不会落入黑洞中了。
在得到引力密码后,他认为人类得救了,因此反而认为他必须到黑洞中来,他向塔斯要美国航天局的地址,将这个地址用推动书的“世界体”的方式告诉了女儿,女儿得到这个信息其实比得到“stay”还要早,这是又一个怪圈。但是,这个比先前“stay”警告的怪圈稍大,因此不会造成这样的矛盾:为什么库珀一方面告诉女儿航天局的地址,另一方面警告女儿要留下他?这是因为在超立方体中的他先以为星际旅行危险,后来才知道他的星际旅行是拯救人类以及女儿所必需的。
这里补充一句关于世界体的解释。空间中的一个点本来是一个点,它在随着时间流逝形成一条线,这是这个点的“世界线”;空间中的一个物体随着时间流逝多了一个时间维度,就是它的世界体。库珀看到的书是一条条书的轨迹,就是它们的世界体。
再后来,最最奇怪的怪圈出现了,他通过触碰那只表的秒钟的“世界体”将引力之谜传达给了长大了的女儿,女儿因而解开了引力之谜并率领人类克服了引力离开不可居住的地球,他也因此在穿回虫洞之后被女儿的手下解救,最后偷了一架徘徊号去与宇宙另一端的阿米莉亚会合,从而与阿米莉亚一道延续了人类一脉。据我的理解,来自地球的人类没有发展成五维人,库珀和阿米莉亚孕育的人类后来发展成五维人,这些生活在高维空间中的未来人类制造了虫洞和超立方体,又回去拯救地球人包括库珀和阿米莉亚。你看,难懂吗?确实有点绕,但并不难懂。但是,这是又一个大怪圈。
所有这些怪圈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没有后来的人类,地球上的人类不会获救;地球的人类不获救,就没有未来的人类。这就是《瀑布》中闭合水流揭示的悖论:因导致果,果导致因,却没有矛盾。
是父亲救了女儿,还是女儿救了父亲?都对,又都不完全对。
一个封闭的因果链虽然神秘,不可思议,却完全是决定论的,不为任何非决定论留下空间。如果你认为人的一些行动是自主的,也就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导致的,那么这种任意行为就会破坏封闭因果链。假如人有自由意志,你就可以利用时光机器回到过去杀死自己,从而造成矛盾。因此,一个逻辑自洽、没有矛盾的封闭因果链不能容忍自由意志的存在。人如果没有自由意志,那么爱恨情仇只能是虚幻的。喜欢埃舍尔的诺兰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怪圈让他完全成不了有点神秘主义的库布里克。
真正看懂了《星际穿越》,你会跟我一样认为理性主义者诺兰根本没有成功地弘扬好莱坞一贯喜欢弘扬的爱,更没有营造任何与爱有关的神秘氛围,这种被多数观众感受到的神秘氛围完全是一个误会。事实上,理性主义走向了彻底的宿命论,无论如何做,结局都是一个,虽然这个结局有利于人类,但人类却没有自由可言。
最后我说一下炫目的超立方体。根据索恩的《星际穿越的科学》,超立方体完全是诺兰自己的想法。如何理解超立方体?我们将它降低一维,就容易理解了。超立方体本来是四维空间中的立方体,如果降低一维,就是寻常三维空间的立方体。库珀本来是三维的,随着超立方体的降维,他就变成一个扁平的二维人。在他进入黑洞落在超立方体中时,二维库珀落在了一个立方体的面上。然后,这个立方体飞行了一段距离,二维人库珀对面的那个面正好就是墨菲的房间:要知道随着降维,本来三维的房间现在是二维的了,墨菲也是二维人。
光只能在二维中运动,这样,墨菲以及她的房间发出的光顺着立方体的几个面射到库珀的眼中,他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观看女儿的房间,导致他可以看到女儿的正面、背面、头顶和脚下。影片中,库珀看到的正是如此。
库珀被局限在四维超立方体的一个三维面上,毕竟一个三维人如果真的进入四维,将会粉身碎骨,这一点诺兰尊重了科学。
这个超立方体有多大?我们可以用光的速度来估计。例如,如果一颗恒星距离我们有四光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四年前的样子。库珀看到的是女儿的过去,有时是十岁,有时是三十多岁,因此你可以猜测这个超立方体可以是几光年大小,也可以是数十光年大小,这是一个神奇的超立方体。
来源:《想象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