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会面。环球时报5日发社评,题为《世界将为“习马会” 历史性突破鼓掌》。见比不见好,谈比不谈好,应为此鼓掌!可为什么两岸同胞在经贸、旅游、文教方面的来往已很多,而政治方面的、最高领导层次的见面至今才有“历史性的突破” 呢?这个突破意义到底有多大?

环报社评讲“自1993年,‘汪辜会谈’ 以来,两岸高层会面的层级不断上升,但一直形不成最后的突破,原因在于两岸领导人以什么身份和名义见面。台湾方面曾一直希望以‘总统’ 的身份出来,大陆方面当然不能同意。因为这不仅是身份的事,它涉及两岸关系的性质这一根本问题。”

不能突破的原因环报社评找到了,但它不敢也无能力对这个“原因” 有真正的突破。身份称谓的模糊可以实现见见面,对缓和两岸紧张气氛,增加和平系数,促进合作交流有意义。但这能走多远呢?如因更深刻的政治原因再走不远,其意义也就有限了,也就难免有人说这是“作秀” 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讲三个政治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1) 政治渊源。国共两党、两主义的争斗与内战形成了两岸分治的悲剧。历史没有终结,宿怨仍在继续,至今两岸政治分歧皆从此来。谁是谁非?谁又能超越历史呢?

(2) 政治身份。“一中各表” 就是一个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中国,一个认为“中华民国” 代表中国。在这个政治身份上没有共识。环报讲的“两岸关系的性质” 即北京中央政府与台湾地方政府的关系,而66年的现实是没有这个关系。两岸两个政府分别治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互不管辖,一国两府即两岸关系的真实现状。这个关系应是平等的。大陆不承认、矮化、处处打压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没有平等的身份就没有尊严,没有尊严哪有互信?如兄弟俩一家(一个中国),但其中一人没有户籍上的身份,那这个被身份歧视的同胞产生分家另独立过的动力不是很正常吗?不承认“各表”身份,怎能维持“一中” 反对台独 ?

(3) 政治基础。没有一个共同的政治基础怎能共建合作大厦、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个政治基础一是平等身份的互相承认、对等谈判,二是一国一制,即两岸共是一个相同的自由民主宪政体制。这两点才是解决两岸关系的根本性的政治难题,解题者是谁?我们寄希望于两岸中国人民。

两岸历史上的政治渊源决定了现实中的政治基础、政治分歧、政治定位、政治身份、政治尊严,而这个现实又决定了今后的政治难题、政治互信、政治合作。对两岸关系的政治走向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查建国 11月6日 手机13661195761 家电010-67506064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源:作者提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