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一次见识许良英这个名字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因为好奇去借读《爱因斯坦文集》,借回来一看,前两卷几乎看不懂,只读得懂社会—政治卷(卷三),其中《我的世界观》和《对一群儿童的讲话》记忆深刻,也从此记住了译者许良英这个名字。

第一次见识许良英这个名字是在大学时期,当时因为好奇去借读《爱因斯坦文集》,借回来一看,前两卷几乎看不懂,只读得懂社会—政治卷(卷三),其中《我的世界观》和《对一群儿童的讲话》记忆深刻,也从此记住了译者许良英这个名字。

事隔多年,再一次亲身听人讲述许良英先生,是在今年暑期,在家乡赣东北的小县城弋阳参加《教师博览》首届读书论坛,历史学者傅国涌先生以《人生最美是相遇》为题讲述了其中他和许良英先生的美好往事。90年代中期、傅国涌意外地收到许先生的来信和2000元人民币,傅国涌与许先生素昧平生,许先生只是偶然读到傅国涌的一篇《民主阶段论》,听说这位在底层自由写作的年轻人生活拮据,就像他曾经资助过不少其他读书种子一样,马上伸出援手。也许是怕年轻的傅国涌心里不安或不愿,善解人意的许先生在信中特意说明,钱是一位离休老干部在工资中节约下来的,赠给需要的人。此后,两位年龄相差很大的学者,忘年相交十八年。年近五十的傅国涌在台上讲起往事,仍然无法自抑地哽咽而泣不成声。座无虚席的五百人大礼堂,刹那间突然变得安静无比。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老师,静静地体味着当年那份思想长者出于良知公义而萌生的对贫寒读书人的关切之心,还有今天后辈恸怛追思中无尽的感恩之情。

巧合的是前段时间又在《共识网》读到许成钢《民主在中国的常识与误解——评许良英、王来棣的》后,匆匆买来读,整整花了大约九个小时(三个晚自习,每周一次)的时间读完,对于我一个高中政治教师来说,不仅是一次关于民主知识的重温阅读,更重要的是许良英先生让我学到了以前没有读过的东西。该书系统介绍民主制度从古希腊到近现代荷兰、英美的产生、进化和运作的历程,百多年来在中国的坎坷命运,以及自古至今民主理论的发展。虽为“民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政治思想史,许先生以通俗的语言,见地的观点梳理了历史上的民主演进,全书有思想的重量,没有学术的深涩,真的是一次民主思想的启蒙,许老以八十高龄著书立说,普及常识,赤子之心、其心可鉴。

许先生一开始就让我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学术力度,那就是:“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就是以复兴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名义,冲破中世纪思想禁锢的思想解放运动。后继的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对雅典民主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第三页),而我真正了解这种思想的是在大学以后,为什么我在学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时候,老师没有这样启发我,当然可能当时老师的知识还没有到达这个程度,现在我自己做老师了,我一直以此为戒,学术的东西就是常识。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复”就是再次、重复的意思,启蒙的“蒙”就是蒙昧的意思。所以我经常和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内涵,是想重新恢复到中华民族哪个强大的朝代?

许先生从海岸线曲折、交通不便、面积小等地理环境,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活动的等价交换原则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从而到政治上实现人人平等的民主制等经济生产方式的角度简述希腊产生民主制的历史背景、从索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黄金时代讲述雅典民主制的演变、内容、特点、从古希腊政治哲学和科学的形成谈对雅典社会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历史的角度谈雅典民主在现代的回声等全面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治制度。

同时许先生写到了文艺复兴、荷兰共和国、英国的两次民主革命和议会民主制的形成,进而写到了美国民主制的形成和发展,从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到潘恩的《常识》,从《独立宣言》、《联邦条例》、《权利法案》到《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特别是关于华盛顿,华盛顿在独立战争结束后,辞去总司令,回老家农庄去了,这也是我在高中学习历史课本时所没有的。边读的时候我就纳闷,许先生为什么没有写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在许成钢的文章中找到缘由,原来打算是放在第十章,还没有来得及写成,先生就辞世了,这竟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许先生一生坎坷曲折,但全书没有涉及他的人生经历,而是将中国问题置于世界制度史视野下加以分析,重新思考中国的出路,他认识到:“科学和民主是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现代国家赖以生存的内在动力。”许先生认为,启蒙是推动民主、建立民主制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个启蒙,经济发展本身不仅并不能自动导致民主制度,而且任何非民主的专制制度一定阻碍科学技术发展,障碍经济发展。启蒙的内容深刻广泛,包括基本价值观,例如人权的价值观、科学的价值观、理性的观念,民主的观念以及民主的决策机制问题等。正如他在前言中说,要实现中国民主化,必须开展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而且首先对自己进行启蒙。那么,我读许先生的作品,也算是一次对自己的启蒙。

作者:深圳科学高中政治教师 18128838041

来源:共识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