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请记住中文中“自由”一词,是没有权利这个内涵的。东汉那著名的三次使用“自由”时,假定与任何人不发生关系。当有这一种自由,再加上传教士丁给我们带来权利这个词汇时,一九零几年时由严复第一次把自由和权利这样两个概念结合一起,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自由是这样一个内涵
主讲人:帅好
时间:2015年11月
地点:北京环铁艺术区
1、你拥有哪个朝代的自由?
我要探讨的艺术自由问题,实际上是就“自由如何可能与自由的真实性”论题,拿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案例来分析。
我在政治哲学和历史学、美学的交叉地带研究当代饥荒与美术、艺术关系问题,华语世界应该是第一个做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饥饿年代的中国画家”(论文叫《中国、爱尔兰画家反饥荒公共行为比较研究》),去年获得当代艺术论坛史论奖的奖励。我接触美术及当代艺术大概有十年,还没写超过十篇文章,我写文章比较慢,因为是研究型。最震惊的发现是,从宋代研究到当代,一千年中发生3000多次各种灾害,而中国画家对灾难境遇农民的艺术表现,只发现不超过10件(组)作品。
我的日记中,曾记载“语言是存在之家,你用我们家语言和我讨论你们家的问题,危险即藏在语言本身”。这是海德格尔与九鬼周造探讨语言问题时说的。“你用我们家语言和我讨论你们家的问题”,大家注意,今天我就是用自由主义的语言在探讨艺术的问题,可能就是用“我们家的语言来探讨你们的问题”。
实际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对话可能有差异的。因为我既是做艺术批评的人,也在做历史和其他学术研究,是处于跨界的状态。今天要讨论自由的可能性和自由的真实性。可能艺术家不在乎这个问题,觉得自己有很多自由,但是事实究竟如何,我们顺便现场问一下。先请问这位青年人(男6,文化转播公司)。“你觉得你有没有自由?你觉得自由有没有可能性,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有自由?”
沙龙嘉宾:没有别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山里,这就是自由。
帅好:你也觉得自由这一种可能是在深山里面吗,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可能是自由的?
沙龙嘉宾:双方暴力、实力平等的情况下。
帅好::第一位讲的这样的自由,是明代之前的人即拥有的。你是现代人,某些理念还停留在明代之前。第二位,我们艺术家还是比较前卫的,观念大概属于19世纪。我们的各种自由在基础理论上尚未辨析澄清。自由,一定先问它如何可能;其次,再问它如何真实地兑现。现在导入理论上的自由,什么叫自由?
2、自由的定义及层面
自由的定义很多,最简单来说是没有障碍或封锁,或者压制的这样一种状态就叫自由。那么什么是人的真实自由?康德时期的自由,是在一个法则的系统内,我能自治,个人能够自治这就叫自由。康德的原话应该是,人的真实自由,来自被认为是正确的理智的道德法则。这个法则应该有三个来源,分别是国家的立法思想、人本身思想、神学思想。如果这样思考时你会感觉我们都不自由,生来即被周遭限制。
作为一个艺术家,如果心里没有自由,我认为是不可能创作优秀的出当代艺术作品的。也因此,我看到很多艺术作品是缺乏基本自由的。
自由内涵究竟在哪里,我先从三个角度来介绍。一个法定自由,一个道德自由,一个社会自由。听上去很简单,但讨论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复杂在哪里?比如很多年前我在贵州采访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发现她完全活在徐悲鸿的世界,等于徐悲鸿灵魂指挥、引导着她,这也是一种自由,纯粹自由,像艺术家跟艺术活在一起一样。
用恋爱来解释这一概念,比如说苍鑫找了个女朋友或者妻子,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苍鑫即便不在家,但是由于产生恋爱,苍鑫的语言、事件甚至身体,所有信息其实时刻在占有着他恋人。徐悲鸿的妻子就一辈子这样活在徐悲鸿的思念里,她认为这是一种自由。但在别人看来实际上这不一定是自由。从爱情这个角度看,即便你不存在,不在她身边的情况下也无情地占有了她的部分生活空间,你爱人的部分资源。艺术家也如此,即便你不再创作,艺术这个担子、艺术的责任感牢牢控制你部分自由。如果说艺术家的心灵是自由的,我们要去分析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不再产生“反自由”的作品。
我为什么说康德时期德国人的自由观和我们当代人的自由观不一样?我们有一部分人的自由观可能已经是德国人的自由观,学习过康德理论、马克思理论的。大家现在所接受自由信息不一样的,我们要讨论问题必须清晰地把自由给划分出来。
3、“中文自由”与“普世权利”
中国文化中从来没有对“自由”这个概念进行过逻辑辨析。中文“自由”一词大概在东汉出现的,一个叫郑玄的人,在注释《礼记》里面连续使用12次,但只有三次和“自由”有关。
古汉语“自由”的意思是说宫闱之外可以是自由的。就是说制度之外我是自由的,或者不涉及人际关系时是自由的。就如刚才有人说我一个人到山里是自由的,离开制度、离开社会是自由的,独自一个人在房间是自由的。
但是,这一种自由是虚拟自由,几乎不存在的。这种活在世外桃源的虚拟的自由,仅是一种自由的可能,但不会成为真实的自由。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自由的可能和自由的真实”。我们传统文化的词汇“自由”,并没有成为真实自由。那么,“自由的可能”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变成“真实的自由”?
自由只有和权利结合起来,这个自由才迈出它的第一步。但是不幸的是,“权利”一词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找不到。这是传教士丁韪良主译《万国公法》时创造了这么一个词,“权”和“利”组合拼出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提倡讨论权利问题,尤其没有从个人出发的权利意识。老祖宗的文化不认为个人是有权利的。严复之后,中文的自由才成为与权利相关的概念。
只有心里面的自由和权利意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自由的第一道门槛。但是,这还仅是一种“自由的可能”,还没有进入真实自由,因为自由在启蒙之后是天然的,是权利的,是先天的,是不证自明的。自由是人的本能、人的本质,这个词汇不需要任何证明的,自由是所有事物的出发点,这是康德哲学教导我们的。康德哲学最宝贵的遗产,叶秀山说就是使“自由”在“哲学”里安身立命。
但是,我们出门总是碰上很多问题——你到领导面前说我是自由的,到坦克面前说我是自由的。坦克从你身上过去压的你粉身碎骨,是不是这样?可是有的国家坦克不敢压过去,有的国家坦克就残忍地压过去了。为什么?因为,当人民有权利自由时,坦克在压的时候要掂量一下。而当人民没有权利自由时,坦克就敢压过去。
所以说,请记住中文中“自由”一词,是没有权利这个内涵的。东汉那著名的三次使用“自由”时,假定与任何人不发生关系。当有这一种自由,再加上传教士丁给我们带来权利这个词汇时,一九零几年时由严复第一次把自由和权利这样两个概念结合一起,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自由是这样一个内涵。但是在这个时候并不意味着真实的自由,依然是自由的可能。
一百年过去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为自由而死去。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其实处于一种自由的可能,没有真实自由。比如我,我觉得我没有自由,自由欠太多了。一个艺术家如果连自由都没有,也不知道自由的含义,他的作品还想伟大,做美梦。我十多年看艺术作品真是太多太多,能够打动人的非常非常罕见。
为什么?首先是画家没有自由,才走到自由门槛就停住了。第二是缺乏想象力。想象力是什么东西,康德说是知性与感性之间的桥梁。想象力做什么?决定你的判断使用。没有自由,知性和感性之间的想象力建立不起来,你怎么去判断你的作品是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目前艺术界有个现象,理论家侃侃而谈,国外专家、国外理论掌握一清二楚,但对中国艺术家有没有自由这个基础问题,闭口不谈。
4、三种自由,门槛很高
我为什么说我们画家,比如说小王,怀揣明代之前的自由,终于拿着最新的苹果手机来到了当代自由的门槛,但他只有自由的可能,因为他的个人权利还不知道搁浅在哪个地方。
先说理论上我们权利在哪里,就是法定自由。
什么是法定自由?如果苍鑫在自己的艺术空间里面绝对自由,没有人敢破门进来。为什么?破门硬闯是非法的,理论上确实这样规定的。苍鑫在自己这个空间里,享受了他应该有的自由。如果有一天公安来了不需要敲门,把你带走也不需要任何手续的,那就说明你从来没有权利自由。现实中有的人已经失踪很久了,家人都没有任何消息,但是有一天忽然接到消息,说在审查之中。
你看,在这里,你的自由是残缺的,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艺术空间中有想象力的话,你可曾为那些不敲门被带走的人愤怒过、担忧过、伤心过,或者用创作来表达对权力滥用行径进行批判,如果没有,那么你是一个没有想象力和缺乏自由意识的人。
还是回到自由的第一道门槛,当你用租金和契约租出这样一个法律上的空间时,你的自由依然是“自由的可能”。是法定的虚拟自由,我们还必须经历第二道门槛——道德的自由。
道德自由大概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要以道德原则取向为自我认同。这样一种自由比较脆弱,但不负有让国家监督的责任。比如那天高兟跟我讨论美国同性恋法律允许结合,我认为法律认可他们,就可以公开结婚,这是法定原则,我同时认为除了法定的这个自由之外,还必须要有这一种道德自由的认同。
社会普遍认同,是指每个人都可以举手表达意见时,多数人赞同的意见。例如,今天晚上听课,需要八点到,你迟到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这就是道德认同。道德自由要以这个为参照,道德自由不是象征性的知识,而是像法定自由一样是一种行动体系。因为我们要迈向真正的自由,必须要有这个门槛,要不然“自由”都没有出现,怎么能够创作出作品来。尽管现在有千千万万人都在创作作品,但是我相信在历史当中存下来的作品还是很少很少的,这一点要心甘情愿地承认。
我刚才说的是一种自由,就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权利消极自由,我可以不参与某种公共事务,这是我的消极自由权利。消极自由是伯林提出的,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时间、智慧都有限,能够提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个概念已经很伟大,他的缺陷在于,当一个人消极回避公共事件的时候,他可能低于整个社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水准。康德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康德考虑的是,在不涉及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我想说什么?当这个自由如果不和外界相接触时,伯林没有考虑这个自由极有可能不是真实的,你没有拥有真正的自由。
道德自由是“不可出卖或交换的自由”,与民主宪政体系一样,使自由成为可能。没有内心对道德自由的遵循,你的自由同样是不真实的。
道德自由其实限定了你内心对自由的认同。仅有法定自由不够,必须有道德自由。道德自由向两个方向走。一个是向激情方面,这是反启蒙的人,就是现在所有反启蒙的理论家,如霍克海默、阿多诺说完全按照人的真实意愿走。启蒙缺陷在哪里?——完全按照理性的观念走。在道德自由中分成两股道。好象弗罗斯特的诗《没有走的路》,金黄的林子当中有两条岔路,一条熙熙攘攘,一条人迹罕至。而我选择了那条人迹罕至的,此后一切相差万里。
道德自由在这里分成两极。一种继续走向理性。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屠杀那么多人,中国除了战争死亡,还有人祸死了那么多人。大家对理性有很多的误解或者批判都可以这样表达的。还有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道路。从内容上的反思,不局限某种理性。理性是按照原先认知那样制定一个概念,但概念缺陷在哪里?太繁琐。比如开证明说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20世纪之前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康德给世界贡献了一种理性方式,认为理性可以使人更文明;遗憾的是,康德认为理性的人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人,理性可以摆脱世界上所有的丑闻。康德18世纪后期这样自信之后,20世纪出现两场世界大战,证明人类不能完全依靠理性自洽。自由走到这儿进入一个反思的弯道。
反思是攻击理性的武器,赫尔德、阿诺德、伯林,都是反启蒙的火枪手。伯林青年时期论文就有《论青年马克思》,他说我们要从事实真相反思,对道德的线条不以理性标准为准。比如说社会主义的核心标准是平等、自由什么什么。假如说这一个概念是现任领导集团定的,前任领导集团定的核心理念又是什么?假如说理性的话,伯林就站出来问,你那个平等究竟是一个什么平等,你那个自由究竟是什么自由,你得给我说清楚。理性与反思,就是这样两条道路。
道德自由和法定自由紧紧相联系在一起,才能引发真实自由的诞生。
如果艺术家真正掌握了这两个自由,通过判断,通过想象力,自然会走到社会自由的层面,这样的自由才是艺术家真实的自由。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家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比如说你的作品为什么没有碰到法律的审查?第一,审查你的人不如你有智慧,没有看出你作品的自由在哪里,如果看出你作品是自由的,你绝对走不了。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你不是自由的,你提供的作品也不是自由的。但是即便在世界的平台上也有不自由的作品,我们这个一定要看到。在当代艺术市场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很多垃圾作品,卖很好的价格也有。
我用大概七八年时间自费就做了这样一项研究,我认为我这个研究是真自由。经营画廊的人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说,你批评了那么多那个年代的画家,你知道这里面关系多么的错综复杂,你当时有多么大的勇气。
首先理性上来分析我这一篇文章不犯法,即便社会主义法律也没有犯,从而获得这种免于恐惧的自由。其次,价值判断。我发现在饥荒的时候,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不能在你爹你妈、兄弟姊妹、邻里乡亲都饿死时,你还在台面上唱歌跳舞说肚子吃撑得不行,这肯定不允许。
我走出这一步这其实是自由的可能,这个结果只有出来影响了整个红画市场,影响了青年艺术家的选择,以及地方画院判断时,我的自由才真正实现了。
当自由概念不是以你个人自我感觉为准,而是你作为一个参与者让所有人都感觉并获得广泛认同的时候,你才获得了一种自由,这是我说的最后一种自由,社会自由。
爱情自由和我们现在说的参与自由一样,仅有道德自由、法律自由、理性自由,真实自由还不够,必须要学会参与自由。
这个自由已经参与了社会,才可以说你做了一件发自心灵的创作。多亏我这个作品被发出来,要是没有被发出来我依然处于自由的可能,没有进入真实自由。要学会这样判断,你才能够做出一些伟大的作品。
中国现在有些领域遍地空白,却又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要把心中的语言转换成艺术语言,让作品在阅读者心灵能够唤起某种联想,然后产生某一种启发,让他觉得能够有所得、、能够改善行动。
道德自由、法律自由、理性自由这三个自由的条件之外,再加上第四个条件——参与的自由。你和你妻子关系就是相互参与关系,是相互拥有自由。这一种自由必须以相互存在的形式才成立。我们艺术家应该记住,你的作品是和社会参与在一起。上述几个条件结合起来,自由成为可能,自由才能真正实现。
(此图文由思想客艺术沙龙 编辑整理、版权所有 )
来源:思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