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之12009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写的《诺贝尔文学奖传奇》,责任编辑邵敏先生是此书出版的主要推动者。书中评论了二十位作家,除了我写的自序,还有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先生为此书写的序和文学评论家刘再复先生写的跋。我把此书看作知识性、资料性的著作,期望能为读者提供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信息。

将近六年过去了,当初签的五年出版合同也已失效,邵敏先生也出任了该集团下属的世纪文睿的总编辑,出版过我翻译的不少瑞典文译著,如马丁松的长诗《阿尼阿拉号》以及埃斯普马克的长篇系列小说《失忆的年代》等。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出现一种诺贝尔文学奖热,但大多数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还不甚了了。邵敏先生愿意再次出版这本书,对此我当然非常高兴和感激,特别是邵敏先生还亲自担任责任编辑。借此,还可以修订原书的一些错误。

这次再版在原书基础上又做了修订增补。因为过去这六年中每年都有一位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产生,因此再版中也增加了四位。再版的书中评论解读的获奖作家现在达到二十四位。除了莫言,还增加了我的老朋友、我翻译过其作品的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2011年),他最近的逝世是件让我非常悲痛的事情,因此我把原来的解读撤销,新写了一篇悼文,对他的人格和诗歌创作不仅做了解读,也是怀念。此外还有加拿大小说家门罗(2013年)和去年刚得奖的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本书原来就无意包罗所有得奖者,因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一百多年,得奖者已超过百人,我也不可能用一本书囊括所有。因此即使是我到瑞典后才得奖的作家,我还听过他们的诺贝尔演讲的作家,也并没有全部纳入,比如南非女作家戈迪默(1991年)、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1996年)和秘鲁作家略萨(2010年)。若有机会,可能再增补到将来出版的书里,与读者分享我对他们的欣赏和解读。

本书现在改名为《文学的圣殿》,副标题“诺贝尔文学奖解读”,重点通过对瑞典学院颁奖词的解读,说明这些作家为什么会被瑞典学院纳入一个可以不朽的文学殿堂。在编排体例上,也取消了原来分辑的方式,比如原来把已逝世作家归入第一辑“逝者长存”,而近年陆续逝世的作家很多,都可归入此辑,则其他分辑分量不够。因此现在全部按照得奖年代的顺序排列。此外,根据这六年瑞典学院院士变动的情况,也修订了最新的院士一览表。其他则都基本维持原貌。

再版之际,我对为此书第一版写序跋的马悦然先生和刘再复先生再次表示感谢。感谢对第一版提出修订意见的读者和朋友。同时感谢除邵敏之外,世纪文睿公司其他各位推动此书再版的朋友林岚女士等。特别感谢先后为此书第一版和修订版设计封面的两位设计师,他们总是能设计出让我满意的设计稿。

来源:易文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