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也想借这个悲剧事件,勉励和警醒所有正直、善良的思想者,如果您认定了自己所走的路,就应该有承受孤独、压力、不公、不义,甚至遭受残酷迫害的思想准备;您可以选择放弃、退缩和退让,但绝不可以因绝望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2016年2月19日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青年学者江绪林以微博直播的方式,在办公室自缢身亡,震动学界,发现时抢救已来不及。这位正直、善良的青年学者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尤其令人扼腕叹息!

江绪林先生,1976年生于湖北,199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习,1999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攻读研究生,之后在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读博士。2009年起,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担任讲师,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

就一般大众评价而言,英年早逝的江绪林先生显然算不上一个成功人士,博士毕业,40岁没混上一个副教授职称,没有成家,甚至临终书写遗书时连自己二姐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但他显然也不是一个生活困顿的失败者,拥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暂时还有一处栖身之所(虽然不断受到驱逐),临终时还有十多万余钱。

先生的新浪微博还在,可以看出,他最后的日子是非常孤独而悲凉的。这是他的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u/1880142780?is_hot=1

我并没有因为先生临终时微博直播中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而想要呼吁追究任何人的责任,或者试图挑起任何的口水之争。实际上,我不赞成任何自杀行为,哪怕是南越和尚袖释广德那样带来巨大社会影响的广场抗暴自焚。我写这篇文章的惟一目的,是为了纪念一个早逝的思想者卑微活着时的高尚人格,并期望社会多一些宽容与关爱,思想的反叛者们多些坚强与忍耐,避免类似江绪林先生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

我在共识网上读过江先生的一些文章,当时只是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善良、正直的人,不过因为共识网上这样的人非常多,对江先生我印象并不十分深刻。印象较深的有两篇文章,一篇是他谈自己北大时参与一个敏感的反政府纪念活动,以及与一些政治异议分子的交往,谈自己对这些人遭受的不公不义的同情与敬佩;另一篇文章中,他对香港的学术自由环境充满了向往与羡慕,描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学术自由的世界里,有着不甘放弃理想却受到现实压迫的痛苦与无奈。如今他突然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人世,我得知消息内心无比震撼,重读他的文章,对他就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敬佩,并深切体会到他今日的抉择其实早有迹象可循,并非是最近的不如意或一时冲动所做的仓促决定。

江绪林先生2011年12月发在共识网的文章《其实我不热衷政治,只是今夜还是很悲伤》(附一),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在这篇文章中,他直言不讳地提到与若干政治异议人士的交往,直言不讳地提及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绝望,也提及在北大读书时组织和参与了明显属于反政府性质的、极其敏感的政治纪念活动,但他反复强调,他要努力远离政治,淡然面对现实。他说:“让自己在缺少自由和民主的国度也能淡定。并且,就是在一个缺乏正义的国度,个体仍然可以努力维系个体的尊严,使得自己配得上一个正义国度(将到来的或乌托邦式的),做一个好的学者、一个出色的市民,一个有品位的人。”可想而知,对于一个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者,一个曾经为国家自由、民主无畏奋斗过的人,他这样的自我约束,内心又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只是,他做出这样的忍让和克制之后,也并不能得到他期望的平静生活,正如他文章中所言:“我努力地避开政治,只是有时候政治犹如癫痫一样偶尔或发作,让人无法置身事外。”

我不是江绪林先生的同事和生活中的朋友,所以无法了解他遭受的不公,但上面这篇文章,结合他在微博中提及的种种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可以合理推测,他因为年轻时从事反政府的活动,一直又与政治异议人士保持着联系,虽然大学校园比其他任何地方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但显然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他都过得非常艰辛,更不能跟那些春风得意的御用文人相提并论。这样一种长期压抑的生活,必然导致一个人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在江绪林先生于2012年6月发在共识网的另一篇文章《爱与正义——评周保松君》(附二)中,他写道:“由于香港这个有着悠久的法治和自由传统的东方之珠为保松君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框架:寻求正义,保松君不必付出沉重或痛苦的代价,不必人格分裂,所处的香港社会也有空间正面包容对正义的寻求。”“反观我们的周围,负载的枷锁就太多了,可信赖的心灵太少了。曾引领思想潮流的学者,竟或因被怀疑志在为帝王谋而清誉有损,或因卷入学术规范的争议而被人诟病,或因埋首书斋对于普遍的不义漠然置之使人颇生现代犬儒之感。就是新生代新锐的青年学者,就算是坚持正义理想的,也不得不在复杂而扭曲的社会中学会生存下去,而这可能意味着妥协、让步、复杂化和人格分裂。更不用提,对于公共领域的正义我们还常常缺乏经验的具体而微的知识和理解。因此,在我们的周围,甚少有完全可依赖的心灵:面对一个个理想的叙事和人物,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质疑其背后的动机和利益,至少对那份理想打个折扣。这是我们所有人一起为社会的扭曲和不透明付出的代价。”这样的文字,诉说了江绪林先生对自由的向往,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高尚道德的追求。可是,这样压抑和灰暗的文字,再配上江绪林先生那双忧郁的面孔,仿佛也让我们窥探到了一个被压迫得几乎绝望到快接近崩溃的灵魂。

从江绪林先生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到处可以看到他对自由、公平、正义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又看到他屈服于社会压力的痛苦、不甘与迷茫。

即使在江先生最后的遗言(附三)中,仍然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与善良:虽然他生无所恋,但他仍对自己的财物和书籍做了细致的安排;虽然他在微博直播中描述了一些生活的不如意和对社会的绝望,但在他的最后遗言中对社会和任何人没有做一点点抱怨,甚至对突然离世给学校排课带来的麻烦表示了抱歉。我甚至想,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用微博直播这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或许是他想对这个世界所有关心他的人做一个从容的告别。

虽然我不认为任何个人要为江绪林先生的早逝承担责任,但我同样相信,我们这个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要为所有正直、善良的思想者无法体面地生存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我也想借这个悲剧事件,勉励和警醒所有正直、善良的思想者,如果您认定了自己所走的路,就应该有承受孤独、压力、不公、不义,甚至遭受残酷迫害的思想准备;您可以选择放弃、退缩和退让,但绝不可以因绝望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爱你的亲人和朋友。决绝地离去对自己或是一种解脱,却留给关心你的亲人无尽的痛苦。我尊敬您卑微活着时的正直和善良,却遗憾你对自己的亲人和这片养育您的土地做了最决绝的舍弃。

谨以此文与所有活着的思想者共勉,并愿江绪林先生在天之灵安息!

(原载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410490102wf6t.html)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