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森 文章来源:观察

Murtoa小镇街景

边走边看,当摸进Murtoa镇时天已快黑, 路灯也不太亮,街上空空荡荡,寂寞无声,不见一个人影,连狗叫声都没有,一只野兔穿街而过,会不会找错地方?这类小镇,如汽车从旁边划过,恐怕连三十秒都不需要。从墨尔本出发,整整七个多小时。一是佩服司机认路的本领,坚持不用GPS,二是祷告幸运,没撞上袋鼠。

澳大利亚第三大图书出版商今晚将在这方圆十几公里,人口不足800的小镇上举行一本新书的首发仪式。这家出版商在澳洲拥有280个销售点,在全球拥有2800个销售点,今晚选择这儿首发,又是好玩,又是用心良苦,有点故事。

英文版新书《THE BLACK WALL》,作者齐家贞。一年前齐家贞随丈夫到这偏远小镇经商,齐家贞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我四周看了看,正好相反,只能是鸟拉屎的地方。一般中部的小镇比较保守,除传统的英格兰老殖民后代外,少有外来移民。所以,来一个中国人,很稀奇,来一个中国女人,更稀奇,来一个还会写书的中国女人,小镇的人有点激动了。

镇小学的老师悄悄打探这位会写书的中国女人能不能到学校去,给小孩们说说她的故事,说说她的书,说说她有关书中的中国,一来学校从没有中国人讲过课,二来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结果,齐家贞去了,也讲了,很轰动。当地报纸也详细介绍了齐家贞的故事。瞬间, 齐家贞成了当地不是小有名气,而是大有名气的名人,附近几个镇的学校都相约她去演讲,包括许多地方社团,进Murtoa时, 看见有些店面上贴上了今晚新书发布会的广告,可见,小镇的人还真当回事。

西方人的确不了解中国,西方的乡下人更不了解中国。齐家贞说的是她本人的故事,乡下人知道中国某些方面不太地道,但不地道到如何程度实在出乎于他们意料之外。齐家贞再三告知,他们只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遭遇,类似这种家庭遭遇,49年后的中国,何止千万!

新书发布会在镇上最正规的剧院,或者叫会议中心举行,算镇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了,该建筑极象巴尔扎克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钢笔画插图,简单不失华丽,破旧不失庄严,二楼挂了一张褪了色的女皇像,进门的地毯也磨得铅华退尽,当年是什么模样,淘金者是什么动力,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安居创业,是英国的齐家贞和她的丈夫?我在想。

今天是小镇上的大Party,新书发布会可能会写进镇史。八点钟,周围一片漆黑中开来了打着大光灯的汽车,居民穿着非常正规的衣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男的西装,女的礼服,像模像样,高贵度一点不输给城里人,他们的善良、包容和同情心绝对超出我们中国人的想象,镇太小,当120位天文数的读者坐下来听齐家贞介绍新书时,他们把齐家贞当人,当作值得尊敬的人,你很容易地感受到这点。

齐家贞说:“原想跟丈夫干两年就可以退休享福,不幸的是创业创到这儿。”台下一片哄笑。

齐家贞说:“想到今晚脱下鞋子,明天早晨能不能穿上?应该赶快写,为后人留些什么。”有人哭了。

坚持学了二十四年英语的暮暮老人,虽然不具纽约口音,也没伦敦腔,全程英语演讲,让每个读者都听懂了,用英语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西方,很不容易,齐家贞是很用功、很努力的人,《The Age》不把所有标题看一遍,她不扔掉,她在出版《自由神的眼泪》《红狗》和正在完成《蓝太阳》以后,英文版《The Black Wall》使她抬高了视野,走出了唐人街。

《The Black Wall》不喧染暴力,不主张仇恨,一路跌跌爬爬过来的中国女人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西方人。今晚,小镇的读者全体起立给予掌声,拥抱。这本书印得非常专业,手感很好,封面设计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观,得到一本书容易,写一本书容易?谁试试看。

齐家贞累了,必竟上了年纪,有人放她一把椅子让她坐下说。她说上次到学校去演讲,有一个小女孩怯怯的举手提问:中国监狱有空调吗?监狱可以BBQ吗?监狱中能吃饱饭?你父母能经常来看你吗?

《The Black Wall》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2011年6月13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