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看书上,不管好坏,我有大呼小叫的习惯,也曾被朋友批评,但目前还不想改这个毛病,因为我相信无论看书还是译书,都多少需要一点激情,能让这件事来得更有意义些——这是对个人来说。

所以,当我读了一半高尔泰的记实风格散文集《寻找家园》时,我就想大声地说了: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散文!

高尔泰是画家、美学家,现在也理应有一顶散文大家的桂冠。从1956年起,高先生的经历不能以坎坷二字轻易概括,先是因为一篇与正统不合的《论美》在学术上遭到围剿,然后在1957年作为“阳谋”的鸣放运动中,虽然高先生“自始至终,一言未发,一个字也没写”,在紧随其后的反右运动中,就被定为右派,之后被遣送臭名昭著的甘肃省右派改造地夹边沟农场劳动教养(可参考杨显惠著《夹边沟记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版),几年后因画画一技之长被从饿死的边缘(在夹边沟劳教的近3000名右派中,幸存者不足一半)调离。被释放后来进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然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成了被批斗的对象。到1978年平反后,高先生带着女儿在兰州、北京、天津、南京、成都等地间教研机构辗转谋生,其间又多有磨难,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去国。了解了高先生的历史,不免让人想起阿·托尔斯泰的名言:“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不能不说,高先生的经历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本《寻找家园》是高先生回忆录的前两部,全是由可以独立成篇的散文所组成,第一辑为“梦里家山”,写对故乡生活的回忆,平和而优美,第二辑为“流沙堕简”,记录的虽有几处亮色,又不可避免地与作者亲身经历及看到的苦难有关。在网上,我们也能读到未能收入此次书中的若干文章,有几篇,如写亡妻的《天空地白》和亡女的《没有地址的信》具有催人泪下的效果,早就在网上流传开来。

尽管高先生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但收录在此书的,却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写的人,他历经风雨摧残,却不屈不挠地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书中有控诉,有宽容,有对现实的诘问,有超越历史的思考。文字上尤其优美,是未受污染的汉语,奇崛清丽的句子随处可见(如“月冷笼沙,星垂大荒。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而内涵上的饱满沉重,更令许多名为“美文”的篇什相形失色。高先生的散文为汉语写作树立了一个标准,让读者及写作者看到了希望。

尽管很想大声为这本书叫好,但是我知道有不少书就这样在叫好中被“炒煳”了,据说出版者也想保持低姿态,让这本几乎伤筋动骨后才得以出版的书能卖得久也卖得好,我很理解,所以要悄悄地介绍这本好书。

(《寻找家园》,高尔泰著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20元)

P18相传两土地公赌博,一方输了赔不起用土地婆顶了账。这虽然有些荒唐,但毕竟是神们的事情,也神圣不可纠正。人们依例供奉,照样烧香磕头。

P107月冷笼沙,星垂大荒。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

P119恐惧是活东西,在脆弱而又孤独的灵魂中,它会生长,会变出各种花样。

P138我想爱是一种比死更强大的力量。

P143就像你踩一块顽硬的小石头,怎么踩也踩不碎它,也就不踩了。

P213在那些小小的石头洞(敦煌)中面壁,我感觉到一种广阔。只可惜天黑了还得回到外面,和其他揪斗人员一起,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唱语录歌,听训话,互相揭发批判,和自我揭发批判,一如但丁笔下的鬼魂,互相撕扯咬啃。没处躲没处藏,直觉得四面都是墙壁。(《面壁记》)

P228我慢慢跟着它(黄羊)走。这个既没有尖牙,也没有利爪,对任何其他动物都毫无恶意、毫无危害的动物,惟一的自卫能力就是逃跑。但现在它跑不掉了。爬到一个石级跟前,上不去,停下下来。突然前肢弯曲,跪地跌倒,怎么也起不来了。全身躺在地上,血不断渗入沙土。后半身血肉狼籍,可前半身毛色清洁明亮,闪着绸缎一般的光泽。它昂着稚气的头。雪白的大耳朵一动不动,瞪着惊奇、明亮而天真的大眼睛望着我,如同一个健康的婴儿。

来源:网络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