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比的最著名的作品有《谁害怕维珍尼亚·伍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2年在百老汇首演、震惊剧坛,当年荣获东尼奖最佳剧作和最佳男女主角。

(美国·纽约17日讯)曾经得过3次普利兹奖丶被誉为现今最伟大的美国剧作家阿尔比(Edward Albee),美东时间周五在纽约辞世,享年88岁。
阿尔比的最著名的作品有《谁害怕维珍尼亚·伍尔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2年在百老汇首演、震惊剧坛,当年荣获东尼奖最佳剧作和最佳男女主角。此剧于1966年获改编为电影《灵欲春宵》,由伊丽莎白·泰勒和李察·波顿主演,此片荣获5项奥斯卡金像奖。
阿尔比的私人助手霍尔德表示,这位大师感到短暂不适后,在纽约蒙多克家中安详过世。暂未透露其死因,但他生前患有糖尿病。自从米勒和威尔森在2005年辞世之后,阿尔比就被视为美国仍在世的最伟大剧作家。
剧作采用荒诞派手法
数年前,在接受密集式手术之前,阿尔比曾写下遗书以防万一:“给令我人生如此美妙丶如此精彩和丰盛的你们,致以我的感激和爱!”
阿尔比是荒诞派剧作家,他的多数剧作都采用了荒诞派的手法。他最擅长写牢骚满腹的人物,表现人的孤独痛苦,语言辛辣尖刻,人物对骂时语言如倾盆大雨,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他喜欢用象徵、暗喻、夸大的手法描写美国社会生活,探讨美国文化中的婚姻、育儿、宗教与上流社会。
其1996年的作品《宝宝的剧》(The Play About The Baby)中,剧中人物问道“如果没有伤痕,你怎么知道你还活着。”他在2001年在一次访问中曾称,其每一个作品都有一个特殊的故事要叙述。
曾3次获普利兹戏剧奖
阿尔比颠覆传统戏剧的风格让其大获好评,但也导致他近20年的时间未有叫好叫座的著作,直到1994年凭《三个高女人》(Three Tall Women)获得第3个普利兹戏剧奖。
其另两个普利兹得奖作品为《优美的平衡》(A Delicate Balance,1966)丶《海景》(Seascape,1975)。
在70岁的时候,阿尔比仍继续写挑衅性和反传统的剧作。在《山羊或谁是苏维亚》(The Goat,or Who Is Sylvia?)里,他让故事主人公恋上一只山羊。阿尔比在2002年下以这个剧作再夺东尼奖。
他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沙箱》(The Sandbox,1959)丶《贝西.史密斯之死》(The Death of BessieSmith,1959)丶《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1960)丶《小爱丽丝》(Tiny Alice,1964)。
阿尔比让戏剧生气勃勃
阿尔比辞世的消息传出后,社交网站“推特”上赞颂阿尔比。美国女性米亚法罗形容阿尔比为当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男演员麦克基恩写道“爱德华·阿尔比只有一个,无人可取代”;剧作家诺蒂奇表示会怀念阿尔比的风趣丶智慧,“他让戏剧面貌生气勃勃”。
阿尔比1928生于华盛顿,过后被一对纽约富有的夫妇收养。其父亲里德经营多家剧院,他在童年时期就时常接触剧坛名流。阿尔比的养母为社交名媛,对阿尔比管教严厉,两人关系并不好。
阿尔比在离家後去到纽约,他先在西方联合做信差,直到1958年出品《动物园的故事》(The Zoo Story),引起注意。但该剧作在纽约不被接受,但1959年9月在德国柏林首演後获成功,在德国许多城市上演,1960年重回外百老汇,让他成名但也招致批评。
阿尔比於1996年获肯尼迪中心授予他“终生成就奖””。1997年。时任总统克林顿授予他“国家艺术成就奖”,克林顿更赞扬阿尔比为启发一代美国戏剧家的人物。
阿尔比的长期同性伴侣、雕塑家托马斯于2005年逝世。
来源: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