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1

迈克•雷斯尼克的《基里尼亚加》

迈克·雷斯尼克的《基里尼亚加》。(Public domain)

基里尼亚加是一个乌托邦——在22世纪,一个名为乌托邦委员会的富人团体建造了若干颗人工小行星,提供给个人,让他们在这些小行星上依据自己的想法尝试建立乌托邦。这些小行星上都有一个“庇护港”,任何人只要想离开,只要到这里等飞船来把自己接走就行了。因此这些乌托邦中不会发生反对政府的暴动。基里尼亚加是肯尼亚基库尤人的乌托邦——这些基库尤人认为,现在的肯尼亚充斥着欧洲人建立的城市,传统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他们在小行星上建立了自己的乌托邦,企图恢复基库尤人的传统生活方式。

基库尤人是一个农业部族,他们耕种放牧,过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部落的巫医蒙杜木古曾经在剑桥和耶鲁念过书,但他却是一个坚定的传统主义者,他不仅坚决拒绝乌托邦委员会对基里尼亚加的干预,也坚决拒绝一切来自“欧洲人”的“精神污染”——包括“欧洲人”的机器、医药、生活方式等等。蒙杜木古经常给部落里的孩子们讲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些羡慕别的动物,想要改变自己的动物最终都受到了惩罚。蒙杜木古用这些故事来告诉孩子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欧洲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在外人看来,基库尤人的乌托邦并不那么美好:老人和病人会被送给鬣狗(据说这样做有利于生态平衡),有些婴儿(脚先出来的和双胞胎中较大的一个)会被杀死,女性要接受割礼,而且女人被视为丈夫的财产,她们要种地,搬柴,从事各种劳动,而男人们则什么都不用干。更重要的是,整个部落只有酋长和蒙杜木古识字并且能够使用电脑,其他人只能服从他们的权威和智慧。

聪明和有进取心的年轻人在这个乌托邦中生活得并不愉快:一个小女孩抑郁而终,因为她不能学习读书写字;一些青年男子自杀,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无所事事,生活没有意义。蒙杜木古上了年纪,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为此他必须要教给自己的接班人如何使用电脑与维护部联系之类的知识。可是被他选作接班人的男孩学到了知识之后,却成为了他的反对者。最后这个男孩通过庇护港离开了基里尼亚加,因为他想回到肯尼亚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一方面是本地的精英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基里尼亚加也没有能力吸纳外来的移民和他们带来的新的知识:曾经有一对肯尼亚夫妇想要移民基里尼亚加,却因为他们衣着比别人漂亮,园子里的蔬菜长得比别人好而招人嫉妒,因为使用椅子,用鲜花装饰房屋而招人排挤,最后不得不离开他们原本想象的乌托邦。

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里尼亚加是一个固步自封,没有出路的社会。

基里尼亚加最终还是脱离了蒙杜木古的理想:一旦“乌托邦”的居民见识到了外部世界的“神奇魔法”,固步自封的状态就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人们想要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他们抛弃了旧神,也抛弃了蒙杜木古,不再相信他的话了。蒙杜木古只好黯然离开基里尼亚加,回到了肯尼亚。

“现代保守主义之父”埃德蒙?柏克说,不能改变的也就不能保守。基里尼亚加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道理:一个拒绝一切变化和外来影响的乌托邦是不可持续的,一个社会如果拒绝进步,就只能走向衰败。事实上,由于基里尼亚加是建立在人造小行星上的,因此,尽管基里尼亚加想要拒绝一切“欧洲人”的机器、医药、文明等等,但是这个基库尤人的乌托邦本身就是建立在“欧洲人”的科技之上的,就连“乌托邦”这个词也是也是从欧洲语言中借来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蒙杜木古说:“大部分民族都在向未来寻找他们的乌托邦,但基库尤人必须回顾过去。”他说错了。大部分的传统社会其实都像基库尤人一样,认为理想社会存在于过去;像“欧洲人”一样认为理想社会存在于未来的,原本是极少数。但是创新和进步的过程一旦开始,就能够带来强大的进化优势,迫使其他一切社会要么改变自己的传统来适应创新和变革,要么就和自己的传统一起被淘汰。这才是现代文明的真谛。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