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Zhaoxuan

 

 

 

 

 

 

 

 

 

 

 
Liu Zhaoxuan1

 

 

 

 

 

 

为读者签名

通常武林中的规矩,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理由,“金盆洗手”后重出江湖,将为武林人士所不齿。如今为了纪念我的好朋友,上官鼎在封笔四十六年之后重出江湖,武林朋友或许能够见谅吧。

——上官鼎(刘兆玄)

刘兆玄出生于1943年,17岁时与哥哥和弟弟以上官鼎为笔名,出版了第一本武侠小说《芦野侠踪》,一举成名,后来又为古龙代写过《剑毒梅香》。1968年,三兄弟陆续出国,“上官鼎”宣布封笔。也就是说,“上官鼎”是刘兆藜、刘兆玄、刘兆凯兄弟三人的名字,其中刘兆玄是“灵魂人物”。

刘兆玄的父亲是台湾“空军司令”刘国运,兄弟六人,刘兆玄排行第五,虽然年轻时写武侠小说,但六兄弟都是理学博士。刘兆玄从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赴加拿大雪布克大学化学系、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返台,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东吴大学校长,后来从政, 2008年出任“行政院院长”,2009年辞职。

刘兆玄——或者说“上官鼎”17岁仗剑闯江湖时,武林正是鼎盛时期,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各立门派,参研出不俗的武侠境界。如今,71岁的上官鼎在封笔46年后以《王道剑》重出江湖(此书由刘兆玄独立完成),昔日的武林盟主早已退隐,放浪不羁的侠客已在江湖息声,那个快意恩仇的世界似已不复存在。既然如此,上官鼎因何再度出山?

近日,刘兆玄接受了青阅读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好友的离世引出了一团历史的迷雾,又牵出了武侠与王道的思索,于是,自己便在这段因缘际会中,以最古典的方式发出一声长啸,回敬江湖,回敬往昔,回敬那位宛如“生命苦行僧”般的朋友。

复姓“上官”,因为显得武功高;

名“鼎”,是兄弟三人合作,三足鼎立

青阅读:您兄弟六人都是理学博士,怎么会想到写武侠小说呢?

刘兆玄:就是觉得好玩嘛,那时(编者注: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看武侠小说很风靡,我们也看,看完后觉得也没有怎样,我们也可以写嘛。赶上武侠小说有市场,出版社在报纸上登启事发掘新人,我们就写了去应征,结果就开始写了。

除了好玩,我们的另一个动力是挣零花钱,那时看到一支漂亮的气枪想去买,但是没有钱。算一算,写个几万字刚好够,结果有一个出版社愿意出,我们就去写了,后来那杆气枪闯了很多祸,把学校教室的玻璃也打破了。

青阅读:为何要取“上官鼎”这个笔名?鼎是“三足鼎立”,可以理解是您和哥哥、弟弟三人联手,可是“上官”是什么意思呢?

刘兆玄:没有特殊的意思,当时就是想取个复姓,觉得复姓听着显得武功高。这个姓很重要,比如萧峰,听着就像个大英雄,要是姓张姓刘,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了。那时起复姓很流行,欧阳锋很出名的,考试考《醉翁亭记》的作者,正确答案当然是欧阳修,可是好多同学写成欧阳锋。那时什么司马、诸葛、欧阳、卧龙都被用了,但上官没被人用,我们三个就决定,那就“上官”吧。

青阅读:那你们三人是怎么分工的呢?

刘兆玄:其实没有具体的分工,也不是接龙式的写作,就是各写各的,重要的部分不是靠分工,而是靠默契。非要说有什么不同,那时哥哥19岁,已经懂事了,他会写些男女的感情,弟弟才14岁,爱写武打。我们主要靠默契,后来合约太多了,写不过来,所以会被质疑是别人代写的,写得不好。(编者注:上官鼎武侠作品包括《芦野侠踪》、《长干行》、《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金刀亭》等)

青阅读:家里支持你们写武侠小说吗?

刘兆玄:开始是偷偷写,家里人不知道,但后来出名了,写得太多了,纸包不住火,瞒不住了。不过我父母都很开明,没有说什么。我们兄弟当年出国的机票、旅费都是稿费赚来的,这些费用也不少呢。我的母亲今年104岁了,眼睛比我的还好,现在在看《王道剑》的第二本,她很喜欢。

青阅读:您的专业是化学,写武侠小说的经历没有让您后来倾向于文科吗?

刘兆玄:大概因为我们兄弟都很理智,从来没有不理智过,很清楚自己写的是武侠小说。说起来那时还真是有同学逃学,跑到山上去修炼,我们没有,我从来不逃学。考大学时我从来没想过报考文学专业,不过倒是想过考美术专业,因为我喜欢美术,小时候也画了很多年——但是老师建议我如果不想学理科,就学历史、哲学。那时的理科很吃香的,所以我后来还是学了化学。

【劝金庸不要改了】

【为古龙代笔】

青阅读:金庸曾称台湾的武侠小说作家中,他最喜欢古龙和您,您与金庸交往多吗?

刘兆玄:近十年才有交往。我喜欢看金庸小说,最喜欢萧峰这个人物,悲剧英雄。大家都知道他的《倚天屠龙记》里写了明教,张无忌还当了明教教主,我这本《王道剑》里明教的分量也很重,我写了很多明教的人和事,但是从来不写明教教主是谁,每次提到都是明教前教主,也是对金庸表示尊敬的意思。不过实话说,金庸的几个中短篇我不喜欢,不像是他的风格。

青阅读:您和金庸先生会切磋一下武侠小说吗?

刘兆玄:会聊一聊,我对他的最大建议就是不要再改了。

青阅读:您这么说,金庸先生什么反应?

刘兆玄:他微笑不语。

青阅读:您为古龙代写《剑毒梅香》是怎么回事呢?

刘兆玄:我一直也不曾有机会认识古龙,因为他走得太早了。那时我知道他和我是一个学校的(师大附中),我知道他叫熊耀华,但是很遗憾从来没有见过他。

当时古龙写《剑毒梅香》,写了4本后,和出版社有纠纷就不写了。那时的一本书很薄,也就三万字,古龙突然不写了,出版社很着急,可也没办法。那时不会要违约金的,出版社就在报纸上登了启事,请人来续写,我就去了,出版社说:“你写两本就行,让故事能收尾有个结局。”这样整套书出版社才好卖嘛,我们就写了,没想到很受欢迎,出版社说再写再写,就继续写下去了。

“重出江湖”,是因为偶然听到有关建文帝的曲折迷人的故事,也是为了纪念亡友

青阅读:您封笔40多年,怎么会再想到“重出江湖”写一部《王道剑》?

刘兆玄:当年写武侠是偶然,现在写武侠更是偶然。我在台湾大学化学系时的同学及好友陈棠华在福建宁德成立了一个新能源科技公司,邀我参访,我一口答应了,但一直没有行动,没想到2010年底棠华去世了。2012年为践与亡友之约,我来到宁德,意外见到当地几名文史工作者,听到了一个关于明朝建文帝的下落的故事。2008年,宁德发现皇陵格局的古墓,而当地支提寺中一件云锦袈裟,居然暗藏“九五之尊”的玄机。2010年,浙江郑义门村迎接来自宁德“郑岐村”的旁支认祖归宗,而据考证,该村先祖郑岐便是“靖难之变”中和建文帝一起失踪的近臣郑洽。

回到台湾,我把宁德有关建文皇帝的所见所闻说给几位朋友听,大家听了无不觉得故事曲折迷人,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你要找人弄这个故事的文创,何不你自己写一部小说,一部历史武侠小说?”我一想,对啊,这段故事有趣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可以补白的历史很多,故事充满了悬疑,可供自己发挥想象,就这样,我写了15个月,写出了这本《王道剑》。

通常武林中的规矩,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理由,“金盆洗手”后重出江湖,将为武林人士所不齿。如今为了纪念我的好朋友——一个义薄云天的生命苦行僧,一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好汉,上官鼎在封笔四十六年之后重出江湖,武林朋友或许能够见谅吧。

青阅读:时隔40多年再写武侠小说,您有没有考虑现在的读者口味已经有了变化?

刘兆玄:没有考虑,我只是把自己想写的写了。我知道武侠小说已经过了辉煌期,没有想过《王道剑》会怎样。每年台湾教师节那天,我都会和同学们聚会,2012年我和他们说,我要开始写武侠小说了,当时就有学生说:“老师,谁会看啊,现在的人都不看书了。”不过从目前台湾的情况来看,比我预期的好。我的一个朋友看完后很喜欢,推荐给他80多岁的母亲,他说:“里面的历史故事很好看,你看到武打的部分翻过去就好了。”结果他的母亲看了说:“武打的部分才好看,因为很多道理,很多有启示性的内容都在武打部分里。”照我看,他的母亲更懂我的这部作品。

过去的武侠小说偏重道教和佛家,因此儒家精神特别是王道思想,仍有不少发展空间

青阅读:与以往传统的武侠小说相比,《王道剑》的历史部分很重,感觉历史是您想写的内核,武侠是为历史而做的一种包装,您的设想就是用武侠服务于历史吗?

刘兆玄:可以这么说,当时计划小说的三个核心是历史、武侠、王道,如何将三者糅为一体,让故事合情合理,是这本小说最大的难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过程非常顺利,现在写作比以前方便得多,网上可以查很多资料,当然,网上资料也是真真假假,不能完全相信。写书的过程很享受,也让我明白,无论年龄多大了,都可以开始写作。

青阅读:《王道剑》里您写的是“儒侠”,被认为是一种突破。

刘兆玄:过去的武侠小说,似乎较为偏重道教和佛家,所以儒家精神,特别是王道思想,仍有不少发展空间。武也许是载具、手段,它表达的其实是侠。而侠不只是霸道,还涵盖许多仁义精神,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这对中华文化的塑造,有更特别的内涵,期望能通过这次创作加以开拓。

书中朱元璋灭了明教,幸存者方冀对其恨之入骨,可是后来他却可以抛下仇恨,去救朱元璋的孙子建文逃跑,书中很多这样的恩怨故事。以前的武侠小说总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仇恨永远不会化解,但是在《王道剑》里不是这样,我要表达的是用儒家王道思想创造一个永续发展的世界,大道将至,以德服人。

青阅读:这也是您的政治理想吗?您的从政经历是否也让这本书多了一层思索?

刘兆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势必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所以《王道剑》里也有我从政的一些感受,不过看书不可对号入座,没有哪个人物具体对应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即使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事、这样的人,听到过这样的话。《王道剑》里的正面人物也各有私心,各有立场。从政经历对我创作会有帮助,从政的历练可以培养从多个角度观察人物和分析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提高写作的深度可能会有一定帮助。不过只要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种分析人事的能力也不必一定要从政才能获得。

青阅读:您在《王道剑》里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刘兆玄:我最喜欢章逸(编者注:锦衣卫,也是明教卧底),因为他有趣,真实,那么高的武功又深藏不露,人也是亦正亦邪,他是好人,可也能用坏招对付坏人。以前的武侠小说总是好人被坏人欺负,老实窝囊,我不喜欢,看电视剧看到好人被欺负,我会气得把电视关掉。

青阅读:您写《王道剑》,让哥哥和弟弟看了吗?他们提意见了吗?

刘兆玄:他们看了,也提了意见,但我不想按照他们说的改。

青阅读:那您的太太呢?会看您的武侠小说吗?

刘兆玄:以前的不看,不过她看了这本《王道剑》。

【上官鼎对话易中天】

上周末,《王道剑》的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重头内容是刘兆玄(上官鼎)和易中天的对话。既是对话,就有共识,也有差异。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也是颇耐人寻味的。

文学的力量:

《三国演义》有害吗?

主持人:易老师刚才提到,如果大家都不读《三国演义》的话您就谢天谢地了,这是一句玩笑话,还是您对这部小说真的不满呢?

易中天:绝对是真心话。我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三国演义的“性之病”》,《三国演义》的“性”就是尊刘贬曹,它弘扬所谓忠义,它宣扬的是权谋、伪善,它把诸葛亮变成了一个小人,三气周瑜就是典型的小人表现。可以不客气地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毒害中国人的。

刘兆玄: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你要阐述一个理念,用文学来包装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家可以去问一下,《三国演义》的影响大还是《三国志》的影响大?《三国演义》是小说,跟历史不吻合,但它的影响太大了,不但影响我们中华民族,也影响日本、韩国和越南等等。听说在越南还有“孟获七擒诸葛亮”的戏,把诸葛亮抓了又放,放了又抓,七次以后,他们非常满意。易兄说要丢掉文学,(可是)易兄讲课那么生动,(也是)把它文学艺术化。如果把正确的史观放在文学里,力量会更大,各位觉得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值得易老师思考一下?

庙堂与江湖:

二者可以对话吗?

读者:(当权者谈王道),如果江湖也谈王道,江湖与庙堂,是否可以平等对话呢?

刘兆玄:我不是很确信我完全能掌握这个问题的意义,我觉得这是很深的一个问题。确实江湖与庙堂之间,不能说完全是对立的,只是在庙堂的人跟在江湖的人,可能对于一些东西基本的看法是有出入的,这也是现实的。在《王道剑》里,我写了一个愿意行仁政,可是又犯很多软弱错误的建文帝,他在逃亡的过程中,跟江湖人产生了非常密切的互动。我觉得庙堂跟江湖是可以对话的,如果他们都是基于一种王道的思维。

还有,我在小说里写到(建文帝的大臣)铁铉,他拒绝了侠客的营救,决心(和朱棣)奋战到底,他知道最后一定会死得很惨。他说,当权者会改写历史,像他和方孝孺这样,几个死得最惨烈的人,会在小说、戏剧里面活生生地给后人看到真相,这也是一种庙堂和江湖的互动。

易中天:从汉武帝到朱元璋,都是以王道之名行霸道之实,何曾有过王道?庙堂不讲王道,只好江湖来讲,而江湖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因此,王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永远就是一个梦。

武侠小说的鼎盛时期,大陆的文学环境受限制,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青阅读:请您回顾一下,为什么台湾六七十年代会出现那么多武侠小说作家?

刘兆玄:还是有市场吧,那时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看武侠小说还算是能让家长接受的,虽然也有家长认为耽误学习,但是大多数武侠小说都讲邪不压正,匡扶正义,家长认为不会毒害青少年,而且很多家长也是武侠小说迷。

青阅读:武侠小说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是有情怀,但现在的很多武侠小说似乎已经没有情怀了。

刘兆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那种情怀确实是武侠小说的一大魅力。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武侠小说有了很多玄幻色彩,可以穿越,更具娱乐价值,但是不管时代怎样,好作品首先是好看的作品,有打动你的地方。哲学家每句话都是经典,但是武侠小说可能写了一本书,里面只有一句话最经典,但就是这一句话,让你的心被打动了,你就喜欢上这本书了。

青阅读:您看现代小说吗?

刘兆玄:看的少。

青阅读:一些台湾作家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台湾的文学发展也出现了困难,青年作家生存现状并不好。

刘兆玄:我倒不这么认为,台湾文学的发展靠的是市场,不能靠政策。若说台湾文学面临困境,应该是与大家不阅读有关,如果你热爱写作,就应该坚持下去。现在写武侠小说,谁也不会超越金庸,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写?是因为有想写的愿望和动力,好的作品一定会有市场,不必苦闷,在多艰难的环境下,也会产生好的作品。

青阅读:最有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都是台湾、香港的,为什么大陆没有出现同等重量级的武侠小说作家呢?

刘兆玄:在我看来,这与大陆的文学环境有关,在武侠小说的鼎盛时期,大陆的文学环境有限制,在某个时代,连《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这样的书都是禁书,大家怎么会写武侠小说。而等那个时代结束,武侠小说已经过了巅峰期,台港作品涌进,有了金庸、古龙他们的作品在前,武侠小说已经没什么可写的了,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如果真的生活在武侠世界里,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

青阅读:武侠作家、化学博士、大学校长、行政院长,这几个身份跨度很大,您对自己的每个阶段有什么评价?

刘兆玄:没有评价,都是顺其自然,小时候倒是写过作文谈长大后的理想,但那些是不作数的。做什么都一样,尽量做到最好,不留遗憾吧。

青阅读:武侠世界与现实世界,您愿意生活在哪里?

刘兆玄:我愿意在现实世界里,写武侠世界的故事,如果真的生活在武侠世界里,我不知道自己会怎么生活下去。

青阅读:您以后还会继续写武侠小说吗?

刘兆玄: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东西想写,年龄不是问题,但不会为了写而写。

文/本报记者 张嘉

D2、D3版采用的《王道剑》插图,为刘兆玄所作,大标题中的“上官鼎”为其签名手迹

(根据现场速录整理,未经主讲人审定)

整理/本报记者 尚晓岚

来源:中新网移动版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