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电视上看见英国人民和阿根廷人民各自纪念马岛之战二十周年,真的吓了我一跳。我再掰着手指数数,真的二十年过去了。那些被击沉的军舰,那些战死的英魂,可能还有几枚小小的中国硬币,已深深埋葬在南大西洋的海底。我时不时地会深深陷在无限的沉思中,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在“5月25号”航空母舰的掩护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占尽便宜的地理环境,以闪电战的速度攻下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富克兰群岛)首府斯坦利。这场战斗只维持了三个小时。最后,1100名英国守军举手投降。战斗结束,英国震惊,世界哗然。我急忙找来世界地图,查看马岛究竟在何处?马岛真的很小,小到在地图上用铅笔点一下都嫌太大,它离阿根廷本土不远,只有200多公里。由几百个小岛屿组成。大多是无人岛。英国人说马岛是英国人发现的。阿根廷说马岛是麦哲伦发现的。我到图书馆又仔细查阅马岛的历史:1764年法国人占领马岛;1765年英国人又占领马岛;1767年、1769年西班牙人又两次占领马岛;1823年阿根廷赶走了西班牙殖民者,马岛主权顺势转入阿根廷手中。但在1833年英国再次占领马岛至今,阿根廷人为此整整抗议了150年没有结果。

4月3日英国向阿根廷宣战,4月4日一支由118艘各舰只组成的庞大特混舰队从浦斯茅斯出发了。我每天收听“美国之音”,观察事件的动态,每天确定英国舰队的位置,瞭解事件的发展,到了一种癡迷的程度。其原因有二:这是一场自二战以后,冷战尚未结束,当时世界上一场高科技战争。其中一方是老牌殖民主义英国,举世注目,我也不例外;第二是我有一个非常小的个人情结,因为我曾经登上这支特混舰队中的两艘驱逐舰,“考文垂号”和“利物浦号”。

马岛之战的前半个月,由“考文垂号”“利物浦号”和另一艘护卫舰刚参加完新加坡联合军事演习后访问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八二年的中国还不是非常开放。我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外轮打交道,主要是供给和领航方面的事,可真正接触外国军舰还是不多。记得那是一个黄昏,我们驱船来到吴淞江的锚地。登上了“考文垂号”,这是一艘英国新近制造的驱逐舰,排水量有3400吨,最大航速为34里,整个船身是用轻型铁合金材料制成,所以当我踏上甲板时,感觉象踩在一个炒菜的铝锅上,该舰速度快,但船质轻,优点是坚硬,缺点是传热快,实战中,暴露这种材料的巨大缺点,这是后话。船的后甲板约两个篮球场大,两架小型“山猫”直升飞机被推在一角。负责供给的军官带我们大致看了一看。(主要军事设施是不能看的)。英国小兵大多为年轻人,有的还稚气未脱他们生活在一架战争的机器上,但他们并没有参加过战争,或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已经离他们不远了。第二天中午,混合舰队趁潮水进黄浦江,停靠在离苏州河口不远的外虹桥码头。之后我又因为业务关系登上了这两艘军舰,这次不一样,大家不免有些眼熟。他们递上了英国烟,啤酒,并且兴奋地告诉我们明天他们将要安排去参观上海工业展览会和嘉定马陆人民公社。他们对中国的感觉是既亲切又陌生,一些年青的士兵围上来问我们是否能给他们一些硬币留作纪念。这当然没问题。我们把能给的都给了。他们也拿了一些硬币和我交换,当时我们还发现在船上服役的还有少量女兵,真使我们非常惊讶。两天后这支舰队就起锚返航了。当它们驶回到印度洋时,英阿战争爆发了。所以它们没有进入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而是绕过南非开普顿,直扑南大西洋,参加了英阿之战。

5月2号,英国偷袭了在200海里战区外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并将之击沉。1000多阿军阵亡,揭开了战幕。全世界除了关心开战之前眼花缭乱的穿梭外交,更关注开战后的具体战况。五月二十五日英阿的海空大战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英国的“谢菲尔佳号”完全被击毁,“利物浦号”重创报废,“考文垂号”被当场击沉,死了100多官兵。它是被法国造的“飞鱼导弹”击中的。由于这种轻型材料耐不住高温。整个军舰按专家的话说“是被溶化掉的”。阿根廷也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死伤一万人,损失200架飞机,以及几百亿美元财产损失。英国凭着实力,收复了远离本土一万三千公里的失地。战争过去了,那些可能和我打过招呼,握过手,递过香烟,交换过硬币的生命或许在战争中逃出天生,或许永远葬身海底,无人知晓。阿根廷人说他们为自由一战。英国人说他们也是为自由一战。但战争的结果永远是一方限制了另一方的自由。史学家也无法分清谁是谁非。

当然,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人和人之间,为了利益,每天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象巴以冲突,两韩对峙,台海危机,花去人类无数的精力和财力。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一种“战争语言”对话,事实上残杀对方并不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有时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是无法抑止国家行为的。可成千上万的人的生命去为国家行为负责是无辜的。为此,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我们学会用“和平的语言”说话,让我们祈祷和平,让我们祈祷马岛之战不再,让我们祈祷那些英阿双方被战死的将士们,愿和平永远伴着你们。

文章来源:作者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