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苏美都不想中国统一

一九九二年解密的一份中情局一九四七年呈送白宫的报告《苏联在华目标的贯彻》(CIA,Implementation of Soviet Objectives in China,ORE45,15 September 1947)认定,苏联对华政策一贯目标,乃是造成、维持中国四分五裂,但得其一政权亲苏;以夷分华,以华制华。此件已被译成中文,见于:王昊翻译,杨奎松校译“中情局关于苏联在华实现目的的报告(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五日)”,载于沈志华、杨奎松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一九四八──一九七六)》第一卷第二编(八卷本。北京:东方出版社,二○○九,239—247页)。作者阅后幡然省悟:一九五○年代初曾为美国政坛争论不休的问题“谁丢失了中国”,终于有了答案!

该份报告建议,如果美国增强对于蒋介石的军援力度,就会刺激苏联增强对于毛泽东的军援力度。毛氏羽毛丰满之后,将有可能不顾苏俄阻挠,大举统一中国。既然苏俄对华政策的一贯目标乃是分而治之,主张国共划黄河或者划长江而治,美国就不如减弱对于蒋氏的军援,以期苏联对应减少对于毛氏的军援。作者认为,正是此份报告,导致美国政府中止对于国府军援将近十月(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中情局当时竟没察觉苏俄奥援中共七千余门后膛炮──四千门用于作战,三千门用于储备──来发动三大战役,“见人而不见器”的该份报告,反而用了较大篇幅谈论大量北朝鲜官兵入满洲助战的问题。思路错误!报告撰者似乎不知北朝鲜幅员窄小、人口稀少,根本承担不起军事支援中共致胜的事实。其实,根据作者调查,所谓人们看到的曾有大量北朝鲜官兵入满洲的假象乃由四个因素造成:(一)仅有一个北朝鲜人民军炮兵团入华助战,打到了海南岛;(二)约为五千人的原籍北朝鲜的“朝鲜抗日义勇军”,后来陆续回国;(三)由吉林延边朝鲜族人组成的中共部队,本属中国国籍;(四)二十万四野派去北朝鲜苏军基地接装受训的四野官兵,因为战事紧急,穿着北朝鲜军装回国。部队换回四野军服之后,北朝鲜军装洗净入库,以后给志愿军穿了,有图作证。

美国或被苏联欺骗

顺便指出:二战四平之后,国军新一军若追过松花江,就会被上述二十万大军西出北朝鲜截断后路。

这边厢,情报错误导致美国失去了拯救中国大陆良机。那边厢,判断错误导致苏联落空了在华“分而治之”的目标:苏方没有料到,在四千门后膛炮炮口之下,国军那么不经打。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经常是一次或者两次战役就可缴获三、四千门后膛炮。苏方小菜,中方大菜。此时苏方也不知道美方中止对于国府军事援助将近十月。后来作为补救,斯大林力劝毛氏不要渡过长江,防备美军登陆华东干涉中国内战;同时,警告后者:否则的话,“中华民族会有灭亡危险”。但是晚了。苏联支持北朝鲜发动南侵,引起美舰进驻台湾,多少弥补了前一错着──两岸分裂延续至今。美英二战期间租借五百余艘军舰予苏联(中共方面未得此一情报)。斯大林若是真心支持中共统一全国,就会于一九四九年底将这些军舰借给或者租给中共解放台湾。不过年底倒有苏联别洛夫空军军入驻华东。

关于“谁失去了中国?”,作者认为,除了美国之外,鬼迷心窍的蒋氏也是这个“谁”。蒋介石一再和史迪威闹矛盾,孔祥熙一贯贪污国库及美援,令到本有能力扶持对方不倒的华府支援国府的热情顿消。罗斯福请求斯大林出兵扫满,美方宁愿坐观其成,本不符合列强于国际体系中追求“利益均沾”、“制权均衡”的一贯行事守则。作者认为,罗斯福、杜鲁门极其憎恶蒋介石、孔祥熙,于是找个藉口“美国承担不起登陆中国打击日军所带来的巨大牺牲”拒绝派兵,来行惩罚史迪威所称的那个“花生米”,当然还有那个“孔圣后”。这也许是美国政军两界集体性下意识作为结的果。美军不是大举而出,发动菲律宾海陆战,歼灭四十五万日军了吗?自己仅伤亡六点五万人而已。依此类推,美军若是登陆中国,而与国共两军合击日本中国派遣军一百零五万人,自己伤亡估计不会超过三、五万人,美国咋会承担不起?对比:苏军扫满,仅仅伤亡三点二万人,其中死战八千人而已;朝鲜战争美军伤亡十五万人,越南战争美军伤亡三十七万人。

蒋介石两次对苏政策失误:一九二七年“分共绝俄”(分共无妨),一九四六年“倚美再战”(倚美无妨);两次对美政策失误:一九四四年排斥史迪威将军,一九四六年助选杜威为总统,既得罪苏联施主,又得罪美国施主,焉得不败走麦城仓皇辞庙,丢失大陆播迁台湾?遁逃台湾国民党人“大江大海”苦难,滞留大陆国民党人生不如死苦难,全因这位“蠢驴”(史迪威语)而起。

孙中山、共产党都“出让”过国土

也许有人认为上述蒋氏四次“失误”不是失误,而是捍卫主权。那他先于一九二四年、后于一九三八年接受苏援饷械发动北伐、抗日,为此认可苏军入驻外蒙“剿匪”、苏联垄断中东铁路、张学良撤退关内、盛世才投靠苏联,没像陈炯明、吴佩孚、马占山、谢文东那样“捍卫主权”,又怎么说?吴佩孚、陈炯明不采忍辱负重之法,结果不是丧师失地,沦为寓公了吗?前者无力自保,惨被日寇害死;后者逃到香港,挑担售卖豆腐。国何以救?土何以还?

蒋氏前任孙中山就不这样干。孙氏是位甘愿“量中华之物力,结予国之欢心”的民族──民主革命领袖。孙氏的“予”不是慈禧的“与”。谁愿予他饷械援助,谁就可以得到他的允许:割给对方中方部分或者一时主权利益。对日本、对英国、对法国、对美国、对苏俄,均为如此。他对苏俄立场,没有前后不一,没有阳奉阴违。可惜死得早了,壮志未酬。

说他卖国又说不通:他的革命首要目标,就是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代理人军阀,争取关税自主、民族独立、全国统一、五族共和,为此他身体力行,贡献了毕生精力。说他是个甘愿壮士断臂的爱国志士,倒还比较中肯。在那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中华民族的最为悲惨的年代,他还有什么其他两全办法救国救民呢?

中共对待“予国”苏俄以及其他邻国,能在作出“武装保卫苏联”、“政体全盘苏化”、“代苏出兵朝鲜”、“让土地缅甸越南”、“自撤山南藏区”、“承认割地条约”之后,得以保全本国核心利益,主次轻重、此失彼得分得清楚,不也说得过去吗?此期苏联一身二任,外援了国民党,外包了共产党,识者夫复何言?为什么要苛求孙中山呢?

必须指出:美国政坛争辩“谁丢失了中国”实际上是争辩“谁丢失了中国这个盟友”,并无侵占中国领土意味。

二○一七年五月二日

争鸣2017.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