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天2017年11月11日是光棍节。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民间节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酸的日子。有人说拿光棍现象说笑话。那是十分残忍的笑话。在我们的中国,数以千万计的男性公民没有机会、没有权利享受恋爱、婚姻和家庭幸福。

阶级斗争的产物

自从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以后,推行阶级斗争的政策,什么事情都要问阶级成分。经过各项政治运动,按照运动的指标,逐年打出了地富反坏右五类阶级敌人,这些敌人也有家庭子女,一并构成一个庞大的人群。运动的明文规定是打击百分之五的阶级敌人,但实际上往往总是扩大,而不是缩小。文革前夕人口大约七亿多,文革中已经增长达十亿左右。少算一点,八亿左右吧,百分之五就是四千多万。加上他们的亲属子女,合计就会有上亿人了。这些子女,早先叫剥削阶级出身的青少年,文革时改称“可教育好的子女”(一开始就不是好人,经教育还可以挽救)。这个群体就发生了光棍的问题。为什么呢?中国不是印度。印度有种姓制度,最底层的种姓是不可接触者,贱民阶层。但是他们贱也贱得清爽,反正不允许跟其他阶层通婚,于是就在本阶层内部男女之间通婚,倒也门当户对。在中国可不一样。因为血统观念躲在阶级歧视的下面,悠悠然依旧发挥作用。也就是说,阶级出身主要还是看父亲的成分,(旧时的母方多半没有单独的职业),出身不好的女孩子,依然可以出嫁,如果长得漂亮一点,更是不愁找不到婆家。可是男青年就难说了。出身不好,入党提干肯定没戏;参军、上较好的学校全都没门,所有稍好一点的机会,都不会轮到家庭出身不好的青年身上。说是党中央有规定,有成分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但是出身黑是明摆着的,表现好不好,却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谁知道?你出身不好,多吃点苦也是应该的,因为你的阶级本来就要改造嘛!任何招工招兵招生的干部都不可能拿出有限的名额去招一个出身不好的青年,那不是阶级路线阶级立场的问题吗?咱惹得起?于是在中国城乡各地,出现了大批的光棍青年。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相继重现了封建时代的“对换婚”现象。我的同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浙江某村地主的儿子德耀年近三十还没有成婚,他的小妹德芬二十三岁,母亲跟邻村的顺发一家达成协议,让德芬嫁给半痴呆的顺发,然后让顺发的妹妹顺秀嫁给了德耀。对换婚中除了痴呆的一方,都没有自主的权利。光棍群除了出身不好的男子,也包括一部分在1957年左右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等到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倒台,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改正右派政治结论,恢复名誉,给地富反坏分子摘帽,获得公民身份,这一大批光棍中的大多数都已不是青年,而是中年,有的则是已经跨入五十岁的老人。虽然他们此时此刻可以论及婚恋事宜,可是毕竟已经错过了青春的韶光,也丧失了许多选择的机会。所以从事后的观察来分析,他们的婚姻多半也不太幸福,甜蜜的极少,凑合的较多,离异重回单身的不少。北大物理系才子谭天荣打成右派判刑劳改,送回原籍,改正后到大学教书,婚后不睦,劳燕分飞,老来独身。

各国都存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但是多半是因婚姻制度(如包办、童养媳),以及财富、种族、宗教隔阂造成的。然而完全因为政治压迫造成的婚姻悲剧,中国的政治光棍带有强烈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城乡户口二元制的恶果

除了政治运动造成的以外,还有就是城乡二元户口制度带来的悲剧。户口不仅跟口粮和副食待遇有关,而且跟上学、招工招生都相关联。无数在城乡结合部生活过的男女青年的婚恋爱情被户口制度掐死在最后的关头。户口制度又是农民进城的紧箍咒,许多人想进城去闯荡,可是农业户口的人需办各种证件,往往需要关系和贿赂。相对来说,女青年要出嫁外地,男方多半会有备而来。于是地方越偏僻就越容易滞留下一批青年光棍汉。八十年代我毕业后分配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出版社不仅出版朱光潜美学论文集这样的高端书籍,也出版《故事会》这类普及性通俗文学刊物。一位《故事会》编辑给我看过一些读者来信,令我震撼不已。这些来信都是一些山区农民男青年的手笔,诚实直白,毫无造作虚伪,希望《故事会》的编辑给他们指点一条生路。他们的村庄边远贫穷,自己的文化也不高,又没有手艺,更无任何背景,完全看不到婚姻的前景。一个通俗故事的编辑部能给这些男同胞们多少帮助呢?

计划生育溺杀女婴的后遗症

从七十年代开始,全面展开计划生育,跟固有的重男轻女传统联手,在农村酿成溺杀女婴的暗流,逐步形成了中国人口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后遗症。据南方都市报2015年2月11日报道,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长达三十年,已经面临3000万光棍的前景。从各地城乡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非常严峻的局面。一部所谓的微电影(非官方拍摄的影片)《光棍儿》以相当真实的方言对白和直白镜头描述了张家口附近山区农村光棍村民的生活故事。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接地气”,说的是实话。另一部由日本记者暗中拍摄纪录片《无法结婚的男人们:光棍儿》则纪录了甘肃省的三个地方男人们如何艰难地寻婚相亲,大量真实的镜头反映出国内“媳妇荒”的严重程度。另外,困扰中国公安、妇联、儿童保护部门多年的拐卖妇女案件频繁发生,在这些案件的背后,实际上也是婚龄女青年缺失的表征。在追缉拐卖罪嫌犯和解救被害女子的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当地的村民,包括妇女、青年,都并不配合公安和妇联的追缉,反而对买入、扣押被害妇女的一方表现出同情,甚至出手相援,当地的干部也有故意不作为的倾向。原因就是那里的男女比例失调,已经成为社会危机的隐患。还有一些内地男子到越南去购买外来新娘(有的买后脱逃)的故事。在大量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繁荣发达的喧嚣声中,我们不要忘记中国还有很多被爱情和幸福忘记的角落!

学习民主社会调整社会危机的办法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八卦消息和里巷传闻,在这些辛酸的民俗故事背后,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民主运动的神圣责任。一个社会的招工招生的标准是什么?不应是由一个党一个领袖决定,而应该由社会多个社团讨论来决定。中国历史上早就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社会共识,为什么在毛时代忽然又回到“老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说白了就是民主的阙失造成的。社会共识需要各阶层人民的代言人和专家学者商议而成。议会和新闻出版自由都是必需的。城乡二元户口把农民置于贱民地位,到底是解放还是奴役了农民?计划生育到底应不应该成为中国的国策?到底应该如何掌控民族的人口增减?没有经过人民及其代表(和专家学者)的认真讨论,由一个党,一个领袖拍板决策,(毛泽东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歌颂人多力量大热气高干劲足……),否定了马寅初的建议。后来发现人口太多,又搞强制性的一胎化,不结扎就杀猪、拆房子,甚至杀死活婴。国家和民族将为此付出牺牲,百万家庭都会遭遇损失。因为没有议会反对党派,没有言论自由,一党专制的决策人根本想不到决策的后果会每一代都有几千万人成为光棍。

德国也存在生育危机问题,但不是计划生育,而是出生率太低。德国没有搞强行立法,而是责成行政部门鼓励生育,减轻育龄妇女的负担,增建托儿园所,增加妇幼补贴,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关爱。民主运动就是要把日常观察到的民主信息收集起来,传播到国内去。

2017.11.11

作者 editor